第一百三十八章

字數:4776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三十八章撤軍
    原因很簡單。
    元廷的窘迫,不僅僅是兵馬不足,兵器不足,糧草不足,更重要的是人才不足。
    如果不是人才不足,也不會讓脫因帖木兒這個敗軍之將,屢屢上陣,成為蒙古唯一的希望。而橫向對比來看,脫因帖木兒這個統帥,與明軍統帥相比,其實不算落下風。
    畢竟是一員老將,燕王與吳高這兩人在他麵前,稱一句乳臭小兒都不為過。
    真正有差距的。
    是中下層軍官。
    蒙古一次又一次戰敗,軍中敢戰能戰的骨幹一次又一次的削弱。而明軍屢戰屢勝,很多新兵蛋子,打上幾次勝仗,也就曆練出來了。
    這兩邊的差距才是最大的。
    眼前這幾個軍官,殺了很容易的。但是殺了之後,用誰來代替他們?這是脫因帖木兒麵對的問題。
    大明人口六千萬。這還是幾年前的數字,而今加上新增人口,已經吞並高麗的人口。說七千萬都不為過,如果增加各土司不再朝廷賬冊的人口,一個億都有。
    而元廷而今直接控製的人口有多少?
    有沒有一百萬?
    是不大好說的,畢竟蒙古人早就沒有統計人口的習慣了。但是元廷能控製的人口,最多隻有一百多萬,這已經往高裏算了。
    想想,一個是從近一個億人口之中選拔人才。一個是從百萬人口選拔人才。一個是國力蒸蒸日上,朱元璋推廣社學,增加識字人口。各級官員不管是何夕,還是一些儒家官員都在建學校。
    培養更多的人才。
    而元廷而今,生死存亡之際,估計隻有私人教授學問,連學校都未必有了。
    如此情況下,雙方中下層軍官素質差距能有多大。可想而知。
    脫因帖木兒的命令很急,下麵玩不成,想辦法糊弄也就很正常了。
    脫因帖木兒冷笑一聲,說道:“你等辦事不利,還想隱瞞,本該杖責一百。而今正是用人之際,權且寄在賬上,此戰結束之後,一並算賬。來人傳令諸將,準備渡河。”
    脫因帖木兒,知道他的情況不妙,滯留這三日,他想過很多。他其實很知道,越往遼東,想要撤退的時間,就越難。遼東的地形,自然是進去不容易,出去更不容易,因為他背後留下了很多敵人的據點。
    但是他自己已經沒有選擇了。
    因為打到這裏,遠遠不夠讓明軍震撼。
    隻有深入再深入,最少到沈陽城下才行。
    ------
    脫因帖木兒一聲令下,大清河戰役打響。
    前文說過,大清河並不算多寬。當然,要比運河寬,這幾日脫因帖木兒也探查過敵情。選了一處淺灘渡河。
    說是淺灘。但實際上,半米深,甚至有些地方,是沒頂的,隻有騎在馬上才能過去。隻是吳高早就有防備。元軍渡河的時候,一支船隊殺出來。船並不大,不過是比烏篷船大一點。這些船隻都是運河轉運的船隻。寬最多不過三米。畢竟運河寬十米,又要來去並行。船隻自然不能寬了。而這裏的河道情況,也不能用大船,大船容易擱淺。而這樣的小船最合適不過了。
    於是兩側船隻,火銃火炮箭矢,一時間如雨。
    第一波渡河的蒙古騎兵,死傷慘重。
    脫因帖木兒既然已經下決心渡河了。這樣的情況,自然也考慮過,根本不在意傷亡。立即推出了自己的籌碼。就是無數羊皮筏子,從另外的河道渡河。這裏僅僅是一個誘餌,一個幌子而已。
    大清河能叫這個名字,自然是因為河水清澈。但凡河水清澈的河流,要麽經過的地方多有石頭,少有泥土。要麽就是多有緩流,少有激流。否則激流加上泥土,就是滾滾濁流了。
    所以大清河上可以渡河的地方很多。隻是想要供大軍渡河的地方,最好還是能夠涉渡的地方。
    但是吳高也並不是弱手。
    這個辦法,吳高也想過了。
    於是吳高親自帶隊,在對岸狙擊。
    雙方沿著大清河岸,一連開了三個戰場還不夠。
    脫因帖木兒又派出另外一支軍隊,另選一個地方渡河。
    吳高見狀,他沉思一會兒,最後決定撤退。
    其實,如果能頂的話,吳高還是能頂的。畢竟吳高手中還有預備隊。但是吳高不能管考慮現在,要考慮將來的發展。畢竟撤退這一件事情是最難的。如果他將所有的籌碼都壓在上麵,一旦韃子再次突破。
    他很難將其他戰場上的士卒給帶回來。
    那麽韃子會不會另開戰場嗎?
    是一定會的。
    原因很簡單。脫因帖木兒是在發揮兵力優勢,他雖然沒有帶來所有蒙古騎兵,但最少超過十萬。而吳高手中僅僅有四個衛所,兩萬多人。而大清河雖然是險地,但絕非天險。
    脫因帖木兒這樣多路渡河。吳高遲早有擋不住的一日。
    反正吳高也沒有想在這裏與韃子一決雌雄的意思。
    既然目的已經達到了。
    自然要撤。
    吳高撤退的時候,更是謹慎之餘,雖然有一部蒙古騎兵咬住了吳高的尾巴。但是看著兩萬明軍,前後嚴陣以待,還有數千騎兵壓陣。簡直是無懈可擊。再加上,吳高距離鐵嶺城也不遠。
    隻能選擇放棄。
    ------
    元軍大營之中,此刻歡聲笑語。
    原因無他。這是這幾年來,元軍與明軍交戰之中,第一次勝利。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但是勝利就是勝利。對於一直打敗仗的元軍來說,一次勝利太過難得了。
    這大大鼓舞了元軍上下的士氣。甚至有很多將領都想大舉慶賀一番。
    卻被脫因帖木兒給否決了。當然了,士氣可鼓,不可泄。脫因帖木兒更是說了很多激勵將士的話語,一時間,讓脫因帖木兒有一種錯覺,似乎回到了他年少時候,那時候大元朝廷還在大都的時候。
    那時候慶功的樣子,軍心士氣就是這樣的。、
    隻是脫因帖木兒獨處的時候,看著手中統計戰死的名單。脫因帖木兒根本難以麵對,三千人。渡過大清河他們付出了三千人的傷亡。其中直接死亡的大概有千餘人。被河水衝走的。大概有兩三百人。這些人不知死活。但是生還的幾率不大,其餘的都是受傷的。
    但是以而今蒙古人軍醫數量,生還的可能性也不高。
    三千人這個數量,說大不大,但是蒙古還有多少個三千人。
    而斬獲明軍多少首級?不足百人。
    這固然是明軍在這一戰中傷亡很小。更重要的是,整個戰事節奏一直在吳高的掌控之中。即便有戰死的人員,也被人給帶走,根本沒有留下來。
    脫因帖木兒心中暗道:“這樣的勝利是勝利嗎?”在外麵的時候自然不能講,怕泄了士氣,但是自己麵對自己的時候,他不能騙自己的。
    一瞬間,他有一種想要撤軍的想法。
    因為這樣的情況,再大下去,很嫩有所有什麽好果子。
    但是不打行嗎?
    大元已經沒有其他出路了。
    隻能搏一搏了。
    他沉思片刻,看著下麵一條河流,要緊了牙關。下定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打到沈陽城下,讓大明人也感受到死亡的滋味,也感受到大元的威嚴,讓他們知道大元不可欺。
    他脫因帖木兒不可欺。
    至於將來將要如何去辦,卻是另外的事情了,不要想太多了。
    一切的一切都被壓了上去。他已經沒有回頭了。
    脫因帖木兒長歎一聲,聽著外麵的歡聲笑語,陷入了黑暗的沉默之中。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