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咫尺天涯

字數:4641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三十八章咫尺天涯
    同樣的場景,出現在柴河上。
    這柴河比大清河還要狹窄。雙方弓弩箭矢都能越過河道射到對麵。簡直是平地之中的一道水溝。
    這一場勝利,似乎要比大清河之戰還要順利。
    元軍僅僅傷亡千人,就已經踏足河對麵。
    隻是一個很棘手的情況,傳到了脫因帖木兒的手中。
    那就是就在元軍剛剛從大清河上撤離的時候,明軍的船隻再次出現在大清河之上。
    這個局麵,讓脫因帖木兒覺得渾身上下如墜冰窟。
    為了渡河作戰,本來分散大軍,又聚集起來了。為了打開前進道路,所付出的代價,並不大,但也不小。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進退兩難。而今最大的問題,並不是繼續進軍。
    看明軍的架勢,繼續進軍,遇見的抵抗不會太大。但是他恨不得,此刻與對麵明軍大戰一場,那麽折損多一些,也要取得一場決定性勝利。
    脫因帖木兒心中暗道:“何夕,果然名不虛傳。”
    他揣測何夕的想法,寧肯讓他們帶著大軍進入遼東腹地,寧肯這數年來興旺發達的遼東橫遭厄運,也要將他手頭這些兵馬留下來。畢竟,這是元廷最後的主力了。
    一旦失去這一支主力精銳。
    甚至不用明軍北伐,元廷也維係不下去了。隻能去依附於草原上其他部落了。
    這個時候,脫因帖木兒根子裏的缺陷,表露出來了。
    他遲疑了。不敢跟著下注了。
    或許是他承擔的太多。但是更多是脫因帖木兒原本缺陷,什麽時候能看出一個人品質,那就是要將其放在生死攸關的時刻來看。時窮節乃現,隻有在這個時候,才能看出一個人根本的品行是什麽樣的。
    尋常將領與名將之間,就是名將能在不可能之中尋找可能。更是有大毅力大魄力,去做外人看來,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而脫因帖木兒,不是王保保。能在明軍大舉進入草原,所有人都人心惶惶,以為必敗的情況下,逼退徐達。而今,脫因帖木兒隻能選擇撤軍。
    這是這個關頭最合適的做法。
    畢竟,如此大舉南下,也是有收獲的,劫掠了不少村落,拿下了不少部落。還得到很多鐵器。
    隻要能安全撤回去,就是一場勝仗。
    隻是這樣的勝仗,並不能扭轉元清之間的問題。
    ——
    脫因帖木兒有一件事情判斷錯誤。
    那就是何夕才沒有這種兌子的魄力,他很寶貝的自己的工業基地,此刻他已經與吳高發生了衝突。
    他們現在已經不再鐵嶺衛了。而是在汎河所。顧名思義,就是在靠近汎河的一個小城堡。此刻汎河兩岸已經距離明軍絕對主力,已經有三萬上下。這一段時間,何夕屢屢下令。整個遼東的軍隊都在動員之中。
    按照遠近距離奔赴前線。
    吳高兩次阻擊,拖延的時間一點也沒有浪費。
    何夕指著地圖上一條河說道:“我不管什麽情況,這一條河,就是截止線。”
    汎河寬度上並不比柴河寬。總體上來說,也是一條小河。何夕之所以如此確定,就是因為,從地勢上來看,衝出汎河之後,千山山脈與遼河之間的狹長平原,變寬了起來。已經很少有能橫貫這麽寬的河流的。
    有的話,那就是渾河。
    而渾河就在沈陽南邊。
    大量重工業區都在渾河北邊。
    這是何夕決計不能允許的。
    “大人。”吳高說道:“汎河之後,雖然少有河流。但軍堡漸多。絕對能將敵人擋住了。不會衝到沈陽城外,另外,這幾日的情報,後續大軍已經陸續趕到了。在後麵足以抵擋住敵人。”
    “請大人放心。”
    何夕說道:“不準就不準。我重複一遍這是命令。”
    前麵兩戰,何夕也看出來,吳高謹慎得幾乎膽怯,每一次都能脫身,沒有一次都保留實力。每一次都沒有拚盡全力。
    這根本上是兩人是對眼前戰局判斷不一樣了。
    在吳高看來,即便敵人到了沈陽城下又怎麽樣?鐵廠是有城池的。撫順煤礦倒是沒有。但是煤礦任韃子劫掠又能劫掠出來什麽?至於其他地方,固然有一些問題,但是成大事不拘小節。
    而今韃子數倍於我,真要大戰一場。
    勝負難料。
    吳高決計不會將自己陷入如此險境的。
    勝了固然好。但是對吳高來說,並不是最緊要的事情。一旦敗了,很多事情都不好說了。甚至能不能單憑遼東的力量將韃子驅逐出去,也在兩說之中。這對吳高的影響最大。是他這個遼東守將不稱職。
    至於遼東本地的損失。抱歉與我有什麽關係?而且損失隻要不是太大。他江陰侯的名頭也不是白給的。他也是親朋故舊一大堆,在皇帝麵前也不說不上話的。
    吳高謹慎與小心,固然是他的行事風格,但是與膽小是另外一回事。
    何夕正是看明白這一點,才強烈要求吳高在汎河決戰。說道:“正如你所言,數日之內大軍就到了,你隻需堅持汎河數日,就可建功。難道你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嗎?”
    吳高自然不會中了何夕的激將法,說道:“韃子此來,形勢不一樣,單單渡過兩條河,就折損數千。特別是大清河上,浮屍數百,毫無退卻之意,而今韃子正以哀兵之氣。破釜沉舟之態。我們這個時候,正當其鋒,實在是下策。大人如果不放心,可以先行去蒲河所坐鎮。請大人放心,我可以現在給你立軍令狀,不會讓韃子越過蒲河所一步的。”
    何夕心中想了很多。
    蒲河所南邊,就是沈陽了。
    而蒲河所正是下一道防線的核心地區。但是何夕最擔心的也是這一條放心。因為蒲河所防線,比現在的防線寬了很多,在何夕看來很難防禦住敵人,畢竟,騎兵是離合之兵。
    而今韃子一道一道的防線去打,是因為而今地形特殊,回旋的餘地很小。這才有現在的情況。
    但是接下來,卻不一樣了。
    他很擔心吳高的能力。但吳高說得也對,而今三萬精銳,五個衛所的兵力。是集結起來最多的一支,其他軍隊還分散在各地,以衛所為核心,正在向這裏趕過來。
    所以這一支軍隊是核心。
    其他援軍,直接加入這一支軍隊,就可以了。但是一旦這一支軍隊承受巨大失敗,或者崩潰。再將其他軍隊集結起來。組成一支大軍,有要耗費時間了。
    這是何夕擔心的。
    一瞬間,何夕想起了葉沈,暗道:“葉沈若在,我何至於如此?”
    在軍事上,何夕是相信葉沈的。如果葉沈在這裏,葉沈也決計不會坐守的。而吳高卻實在讓何夕擔心。
    就在何夕猶豫之中。
    忽然下麵來報信,大聲說道:“大人,將軍,韃子退兵了。”
    何夕大吃一驚,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脫因帖木兒居然退兵了。他這邊的決策千難萬難,在何夕看來,已經到了不得不冒險一戰。脫因帖木兒應該得到他想要的戰略形勢。
    他為什麽要退兵?
    一時間,何夕實在想不明白。
    不過,很多時候,就是這樣的。
    兩軍對敵,當你覺得自己處於千難萬難的時候,敵人情況也未必好。更因為雙方消息封鎖。對對方的情況,更多來自揣測。其中難免有誇大的情況,也就是說。在敵人眼中的我軍,或者我軍眼中的敵軍,都比現實中的敵人更加強大。
    有時候,人並不是在與敵人作戰。而是與自己的幻覺作戰。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