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南京

字數:4833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五十章南京
    燕王這一句話,讓何夕想起了中國大古董,永樂大瓷器。那一座佛塔上麵就有很多燈,或者能當燈塔來用。
    何夕說道:“殿下,幾年不來南京,看來南京變化很大。”
    燕王也有一些唏噓,說道:“其實南京一直變化很大。開國之前南京,不過江南一小縣。自從父皇定都南京之後,連續十幾年的營造。讓南京成為天下第一城。隻是——”
    在這個時代,南京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城,隻是南京對很多人代表著很多東西。
    每一個皇子對於南京,都有自己的想法。這是一種極其複雜的感情。是故鄉,是內心深處的欲望。
    何夕說道:“殿下,天下都在變化,不唯獨南京。”
    “不錯。”燕王從自己的情緒之中抽離出來,說道;“天下變化最大的地方,不是南京,而是遼東,我記得太子大兄在北平的時候,就想讓你回京,你拒絕了?”
    何夕說道:“不錯。有這一件事情?”
    燕王說道:“那這一次,你會不會留在京師。”
    何夕搖搖頭說道:“我大概不會。”
    燕王歎息一聲,說道:“這可由不得你。”
    何夕說道:“殿下的意思是?”
    燕王說道:“你沒有想過,這一件事情很有可能是父皇的意思?”
    何夕剛要說不可能,朱元璋不可能這樣做的。但是話到嘴邊,卻停住了。人是會變的。
    而且何夕總是覺得,自己從來沒有真正地明白過,朱元璋是一個什麽樣的人?看似很清楚,但是始終有一層迷霧。似乎他能看到的僅僅是朱元璋想讓他看到的。
    朱元璋真不會變卦嗎?
    但是何夕知道,他其實已經變了。
    何夕說道:“那殿下是想讓我回京,還是讓我留在京師?”
    燕王說道:“自然讓你留在遼東。你在遼東,孤要做的事情,自然是事倍功半,如果你在南京,不是我小看,遼東那些人,也不是我小看天下人。能將遼東攤子,給撐下來的人,反正我不知道。”
    何夕說道:“有殿下這句話就好。”
    燕王明白何夕的意思。
    雖然這一次去南京,好像有些突然,但實際上,誰挨板子,誰給糖吃,很多人都有預料。燕王就是其中之一。燕王估計自己就是要吃糖的那一個人。因為燕王的所作所為,完美地契合了朝廷大政,不敢試燕王在前線的戰事。
    還是燕王府在北平,已經進入實質性的搬遷了。
    燕王在北平多年,家大業大再加上跟隨燕王的人,是一個很大的群體,此刻已經做好準備了。隻要長春那邊打開局麵。就會陸陸續續搬遷。燕王已經做到這個地步了,再加上有反麵教材。比如晉王。
    燕王豈能不受賞?
    這個時候燕王說的話,是比較有用的。
    燕王說道:“那是自然。你我之間,日子還長著。”
    燕王如果在塞外立足,最需要的是遼東的各種物資。燕王今日示好,也不是平白無故的。而是希望未來的合作。
    何夕點頭,說道:“自然。”
    如果在之前,何夕沒有對大明最高權力有什麽想法的話。他此刻決計不可能如此輕鬆地與燕王結盟。雖然而今他與燕王之間的聯盟,很薄弱的,薄弱到了一捅就破,甚至不能算是結盟,隻能算是一種默契而已。
    但是,那可是燕王?那可是永樂大帝啊?更重要的是,太子可是知道這些的。難道不怕讓太子記恨,將來秋後算賬?
    而今的何夕,既然自己想要掌控天下大權。太子其實已經是隱藏的對手。當然了,眼前燕王,未來未嚐不是對手。這個時候,何夕反而有一種平常心了。
    ——
    南京一如既往的熱。
    何夕從聚寶門下船之後。讓安慶公主與孩子先去家中安頓。他與燕王先進宮麵聖。
    朱元璋這幾年明顯的蒼老了很多。不過,見了燕王與何夕很是高興。先是稱讚燕王,說道:“老四,你兄弟之中,戰爭之才,以你為最,你想要鎮守漠北,永消中原之患。朕很高興,吾家之麒麟兒。今後北方之事,朕就托付給你了。”
    正如燕王所料,朱元璋是旗幟鮮明地表明態度。
    對於太子的心結,朱元璋是有了解的。而今太子能與燕王之間和睦相處,這讓朱元璋很滿意。自然要大力支持。
    燕王大喜過望,說道:“兒臣決不辜負父皇的期望。”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今日,旅途勞累,下去休息吧。過幾日,你我父子再好好說話。”
    燕王行禮離開不提。
    朱元璋留下何夕,讓身邊無關的人離開之後,問道:“遼東怎麽樣?”
    何夕說道:“請陛下放心,而今遼東工業一日千裏。各方麵全麵發展。情況大好。”
    “好就行了。”朱元璋說道:“不過,你也要明白,朝廷今後兩年,不可能給你太多的支持了。對了雄英沒有跟你回來?”
    何夕說道:“他而今在營口學堂學習。”
    朱元璋有一點失望。
    對於這個孫子,朱元璋是寄以厚望的。對朱雄英的重視程度不下於太子。朱元璋難免想要見見。不過,既然沒有回來,也就算了。朱元璋說道:“你會來見解縉沒有?”
    何夕說道:“我一回來先進宮。不敢見其他人。”
    “那你回去,與解縉好好談談吧。”朱元璋說道:“此事從長計議不遲。”
    何夕心中暗道:“此事,是何事?”
    何夕聽出了朱元璋的送客之意。自然行禮告辭。
    朱元璋目送何夕離開之後。又開始忙碌的工作。畢竟一件醞釀很久的大事,久等演員上場了。
    ——
    太子比燕王何夕兩人來的更早。
    因為太子從北平出發更早。一路巡視過來,此刻已經在南京了。
    他比別人更知道朱元璋的心思。正因為如此,他才很煩惱。
    他與朱元璋從來不是一類人。朱元璋這種人,意誌堅定百折不撓。而且執行力超強,一旦下定決心,不管千山萬水都是不能阻擋的。而太子朱標,卻是顧慮太多,心思太重。每一件事情,都要百般思慮,以求萬全。
    朱元璋想做的事情,在他看來,問題太多。估計又是一場驚濤駭浪。
    太子想要彌補,卻不知道從什麽地方下手,想要阻擋,更是連開口都不敢。這種情況下,他豈能不煩惱。
    還有就是秦王的事情。
    秦王稱病的消息,早就傳到了京師,太子已經派人去過了。消息傳來。他派過去的人,根本見不到秦王本人。到了這個時候,秦王的用心,已經再明白不過了。
    這一件事情,太子奏明朱元璋之後,朱元璋將這一件事情交給太子,讓他自己處置。
    這讓太子很是糾結。
    朱元璋已經在為自己身後事做準備了。自從知道靖難這一件事情後,朱元璋豈能已經明白一件事情,有些事情硬壓下來是沒有用的。他終究有要離開的一天,到時候遇見的反噬,就會更加猛烈。
    還不如而今讓太子處理,太子反而不會做的太過。
    但是太子更是頭疼,不知道這其中輕重如何拿捏。如何將眼前的問題解決了。又讓朱元璋滿意。
    這讓太子更加頭疼。也隻能先放放了。
    隻是,太子自己也沒有感覺到。他對秦王的兄弟情分已經消磨的差不多了。最少在處理這一件事情的時候,太子並沒有多想秦王的感受,直接將秦王當成敵人。
    之所以如此,其實也是秦王作為皇次子,從小就不是太安分,太子與秦王的感情,反而沒有與稍稍年少一些兄弟感情好。
    還有就是太子內心一次次矛盾衝突掙紮的時候,也就原本的親情消磨了不少。
    「補昨天兩更」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