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大學堂

字數:4648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四十九章大學堂
    臨行之際,何夕有時間。來見見朱雄英。順便看看,他未來的希望所在。
    營口大學堂在遼河邊上。麵積很大。
    畢竟而今的土地並不值錢,同時也是因為這個時代高層建築,幾乎不可能的。後世一層樓的教室。而今就需要一個大院落。之所以要靠近遼河,一方麵是遼河的景色。同時也是水利機械可以帶動很多機器。
    蒸汽機還沒有誕生之前,如何高效地利用水利,才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課題。
    或者說,即便蒸汽機出現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利用水利,也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何夕踩著煤渣路,聽著腳下熟悉的聲音,這是遼東最多的道路。煤渣路在後世與土路相差不大,但是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很先進辦法。除卻石板路,磚路,沒有什麽比煤渣路更好。
    煤渣路最大的好處,就是雨天不泥濘。
    而黃土路,一到下雨天,就變成了黃湯。能將車輪陷入地裏。
    而遼東大規模用煤,自然會有大量的煤渣。也算是廢物利用了。
    何夕說道:“你覺得,好在什麽地方?”
    朱雄英說道:“安定先生,天下大才。他的教學之法,垂範千古,為當世典範。我回去之後,就會上奏皇爺爺,推行安定先生教學之法。”
    何夕心中微微得意。
    在中國做事,就要這樣。有一件事情是自己獨創的。很有可能引來反對,但是先說某一個古人做過這樣的事情,反而好辦多了。眼前這一件事情就是。
    何夕建立營口大學,自然要建立分科體係。
    但是他想說服下麵的人,還是有一點難道的。於是他靈機一動,回去翻書,將宋初三先生之一,安定先生胡瑗給翻出來。這位老先生在宋初也是很有名聲的。奈何曆史上當時有名聲的人太多了。後世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不過安定先生致力於教學,範仲淹就曾經在門下求學。
    他做出了很重要的教學改革,那就是將學問分為經義與治事兩途,要求學生要學習經義之餘,要兼修一門治事。也就是軍事,水利,刑獄等實用學問。
    培養出很多學生。
    有名聲的不在少數。
    何夕有了這個前輩作為配位,在大學堂之中推行的辦法,就是在此延伸,分本修,與選修。本修自然是經義,數學,等數門。選修就是具體實用學科。才有了營口大學現在的樣子。
    何夕說道:“不錯。宋儒以空談亡天下,我輩自然不能遇事空談心性。你明白這一點已經是極好了。”
    朱雄英說道:“你不用給我說這個,我又不是方師。”
    說起來,方孝孺還給朱雄英上過課。隻是朱雄英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有些迷茫。
    何夕說道:“陛下召我回京,你想回去嗎?”
    朱雄英說道:“回京?”
    何夕說道:“正是。”
    朱雄英是想回京的。因為南京並不僅僅是京師,也是朱雄英的家。小孩子都是這樣的。沒有離開家的時候,向往遠處的白雲。但是離開家之後,在內心深處,還是想家的。隻是想家又如何?
    很多時候,當少年踏出家門的時候,就已經回不了家了。
    朱雄英此刻就有這種感覺。
    他微微一歎說道:“如果皇爺爺沒有召見我,我就不回去了。”
    何夕有些奇怪說道:“為何?”
    朱雄英說道:“回去做什麽?看見你與方老師打擂台,這半年的報紙,我又不是沒有看過,什麽高利貸,奴婢,等等。反正很多事情,一團漿糊,你這一次回去,必然有事,事還不小的。”
    “我就不去湊這個熱鬧了。”
    “反而是這裏,有我看不明白的東西。”
    何夕此刻才對朱雄英刮目相看。
    朱雄英作為龍子鳳孫,有政治敏感性。何夕一點也不奇怪。但是他能將南京的局麵看得這麽清楚。讓何夕有些奇怪了。不過,正如何朱雄英自己說的。他這個時候回去,未必有什麽好處。還不如在這裏。
    何夕問道:“你有什麽想不明白的?”
    朱雄英說道:“不知道。一個問題如果能問出來。距離解決這個問題已經不遠了。我現在就是說不上來,等我能說出來的時候,一定會來問你。”
    何夕覺得朱雄英這番話,有幾分大人的樣子了,說道:“也好,不過,你最好寫幾封書信,讓我帶回去。”
    朱雄英點點頭。
    -----
    何夕在營口等了數日,燕王從長春趕了過來。從河船換了海船,隻見天打了一個聲招呼,就去睡覺了。問過身邊的人才知道。燕王已經在長春以北選定一地,修建第一座城池了。
    這一次陛下召見。燕王是萬萬不想去的。
    但是陛下已經下令,他還能說什麽?
    於是,在離開之前,如何夕一樣將各種事情都交代好了。隻是比起何夕有完整的班子不一樣,長春都司武將不少,能當擔大人的文官卻是很少的。也是練子寧從北平匆匆趕過來,接管了這一攤子。燕王才放心的趕過來。
    否則還要等上一段時間。
    兩日過後,燕王才算是緩過勁來了。
    這一日,夜半時分,何夕在船上,憑欄而望,卻見遠處一出亮光,倏忽而來,倏忽而去,最亮的時候,就好像一輪跳動的明月,而角度不對的時候,就好像是一線光明。
    何夕說道:“燈塔?”
    燕王說道:“應該是吧。這是山東最大的成山角燈塔。”
    何夕轉過頭來,發現燕王不知道什麽時候到了自己身後了。黑心轉身行禮不提,說道:“你怎麽知道,這是成山角燈塔?”
    燕王說道:“猜的。自從寧波燈塔之後,這些年各地都在建造燈塔,就是天津,也修建了不少。當然了,修建最多的其實是遼東。算算航程,方位,也就是成山角了。成山角的燈塔,高九層光照數十裏。而今我們能看到的也隻有這個燈塔了。”
    成山角就是山東半島最深入大海的那個角,因為它突入海中。似乎影響了洋流。在一帶風浪特別特別大。
    海運之中,在這裏出事的特別多。
    如果載重大的船隻,自然可以稍稍避讓一下,深入大海繞過這裏,但是對於一些小船來說,卻不好辦了。
    這成山角也很有修建燈塔的必要。
    而燈光更是鯨油燈。
    捕鯨業最近也隻有遼東盛行。不過,已經給遼東帶來很大的收益,原本何夕捕鯨是為了吃肉,但是而今卻不是了,雖然第一次捕鯨沒有搞到龍涎香。但是之後,數次都有龍涎香。
    分量不算多。但是足夠賺回捕鯨的成本。
    更不要說,而今捕鯨最大的收獲不是鯨魚肉。而是鯨油。
    鯨魚身上有大量的油脂,這些油脂用來照麵,是非常好。亮度非常高。比起這用煤油熏黑,鯨油就沒有這個顧慮了。也正因為亮度高。而今燈塔上用最合適不過。
    而燈塔上的燈,還是出於遼東設計的。
    就是一麵大大銅鏡。凹鏡。鯨油燈就放在中間,能將燈光打到數裏之外,為船隻引導航行。
    成山角的燈塔最大。最顯眼。其實,而今從遼東到廣東,即便是小船沿著海岸線行動,大部分時間,都有燈塔指引道路,這大大改善航行條件。
    也算是何夕來到這個世界後,引發的重大影響。
    何夕說道:“我沒有想到這裏還能看見燈塔?”
    燕王說道:“你在遼東對南邊的事情了解不多。這其實很正常的。聽說南京也要修一個大燈塔了。”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