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以工代賑

字數:4577   加入書籤

A+A-




    第九十七章以工代賑
    這兩個選擇,何夕會選什麽幾乎不要說了。
    且不說,未來的北京城,定然會聚集大量的人口,即便說現在北京城的人才缺口,就已經影響到了北京城的發展。
    修建北京城的城池,街道房屋,其實是很簡單的。但是何夕要的不是一個空蕩蕩的北京城,而是一個北方第一的工業城市。這就比較難了。而是危機也是機會。
    山東,河南,河北三地受災百姓數十萬。尋常時間遷徙百姓成本非常高,這個時代遷徙百姓,隻需一口糧食便是了。
    更重要的是,糧食利用率會很高。
    整個北方哪裏的糧食最多?
    北京城,準確的是北平城。
    這裏一直是大明北方軍需重地,支持整個北方戰線,每年都有大量的糧食囤積在這裏,雖然北京地區糧食產量並不高,但是這裏儲備的糧食足有數百萬石之多。
    在供應軍需之外,還有大量的結餘。
    賑災最快的辦法,就是從北京調用糧食,發放給災區。如此一來,賑災用糧,僅僅能維持災民的生產,其他的事情什麽也做不了。泡在水裏的土地,自然是做什麽也不行。
    但是到了北京城之後,卻能做出大量的貢獻。
    更不要說,運輸也成問題,從北京運糧食過來,回去的時候是空船,這對運力是一種浪費。而回程的時候,將百姓帶回北京城,既利用了運力,同樣可以減少糧食運輸浪費。
    畢竟,即便最嚴重的河間府,大多少縣城都沒有被淹,真正受災嚴重無法生活的是城外的百姓。
    運走一部分,留下一部分。
    整體上來,最有效率。
    何夕下了決心之後,根本沒有進河間府,在船上召見了河間知府,就敲定了這個方略,同時,派使者通知各地,所有受災地區,都按這個辦法來辦。
    當然了,以自願原則為準。
    ------
    滄州城中,一個大漢扶著一個老婦人與小姑娘在街角坐下,此刻的滄州城中,街頭巷尾,密密麻麻都坐著人。
    很多人覺得,洪水就是那種排山倒海,呼嘯而來,所過之處,房倒屋塌,這種情況是有的,但是,並不多。真正的洪水,是怎麽樣的,是雨水綿延不斷,水麵一點點上漲,從一寸,到沒腳,然後沒腿,最後整個房子都淹沒在水裏,這個時候,人躲在房子上麵其實沒有什麽問題。
    至於在水中時間長了,土坯房子才會嘩啦啦一聲,淹沒在水麵之下,發出最後一聲悲鳴。
    看似不疾不徐,但實際上一點也不給人活路。
    所以,固然有很多人是來不及逃出來的,但是更多是被困在什麽地方,或者,他們低估了洪水上漲的趨勢,正想辦法逃走,卻被洪水卷走了。
    但是大多少數人,還是能逃出來的。
    隻是,洪水帶來的災難,從來不是不被洪水淹沒就行了。
    天災與人禍並立,從來不是沒有原因的。
    比如而今的滄州城,本來小城之中,一下子塞進來這麽多人。幾乎每一片不被雨淋的土地,都被人占據了。
    而且,很多人逃出來的時候,僅僅帶了極少糧食與錢財。剛剛開始還好,時間一長,就不好辦了。
    就如同這一家。
    大漢名叫張明,祖上是什麽人從來不說,張明的父親有一手好武藝,有見識的人都說,張明的父親定然是上過戰場的。不過,這也很正常,洪武年間,太平才幾年,上過戰場的一點也不稀奇。
    落戶滄州之後,也沒有人多在意。畢竟,洪武年間大移民,河北河南很多地方的百姓,本身就是遷徙過來的,本身就不是本地人,張家隻是其中一個而已。
    張明從小習武,是一把好手,父親死後,在家務農,因為一身好武藝,也過得不錯。畢竟,鄉村之中,與縣城之中,是完全不一樣的邏輯。有力氣,能打,其實是很大的優點。
    沒有人敢欺負。
    就好像今日,都逃難到城裏的,張明能為母親與妹妹,奪一片屋簷。最少地麵是幹淨的。不至於坐在泥水之中,其他人都眼巴巴的看著,不敢來爭,如果僅僅是母女二人,看看是一個什麽下場。
    隻是,即便如此張明在這裏也就解決不了的問題。
    那就是口糧的問題。
    從家中出來的時候,張明僅僅來得及扛一袋糧食就走。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州城距離家中要好幾十裏路的。遠路無輕貨,更不要說,他要帶的也不僅僅是糧食。一袋糧食雖然很多,但是一家三口,沒有其他生活來源。吃一點就少一點。
    現在隻剩下半袋了。
    張母就不讓小妹吃了。隻讓張明吃飽。至於她自己,已經好幾天一口也不吃了。
    原因很簡單,張明吃飽了,才能對抗很多人目光之中若有若無的惡意,如果張明虛弱使不上力氣,不要說著一塊幹淨的地方,就是他們母女兩個人都未必能活下去。
    須知,而今城外不知道有多少具屍體在水中都沒有打撈出來,多兩三具,真沒有人來追究的。
    隻是張明看著小妹餓得眼巴巴的,看著張明吃東西。心疼無比。
    張明一咬牙,說道:“娘,我去弄糧食。”
    張母說道:“你去哪弄糧食?”
    張明一擺手,說道:“這你別管了,我一定能弄過來糧食。”
    張母哪能不知道啊,而今州城之中,糧食最金貴不過了,他們其實已經算不錯了,很多人家都是空手跑到城中的,根本沒有一點口糧,去大街上轉一圈,全都是賣兒賣女的。
    現在賣給城裏有錢人,還可能讓孩子活下去。如果情況惡化下去,估計就是易子而食的下場。
    正常的辦法,是弄不了糧食的。
    張明想要弄糧食,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下黑手。殺人。
    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的,這個時候,為了一口飯吃,死上幾個人,都是很正常的。
    張母說道:“我兒,你想做什麽,我不攔著,不過,你且等等。朝廷不會不管的,二來,等什麽時候我死了。你再去做不遲。”
    張明一下子跪下來,說道:“孩兒不敢。”
    張母虛弱地伸出手,撫摸著張明的臉,說道:“我兒,我不是以死逼你不做,而是實話。我年紀大了,死了也就死了。我知道你要做什麽?你要是一個不孝順的,我就不說這個了,就是因為你是一個孝順的,你犯了事,別人一抓我,你就不跑,你等等,等等朝廷的賑濟,等什麽時候我死了。”
    “你也不至於束手束腳的。”
    張明咬著牙,隻是流淚。不知道該說什麽。
    因為張母說的,實實在在的大實話。
    忽然,外麵傳來敲鑼聲,說道:“朝廷放糧了,朝廷放糧了。”
    這聲音一響,整個滄州城都沸騰起來了。
    所有人都掙紮地起身,一瞬間,隱藏在街道角落之中的百姓,就好像是喪屍一樣衝了出來,向縣衙方向衝了過去。
    張明也準備衝過去。
    張母一把拉住了張明,從懷裏掏出兩個餅子,一個塞給張明,一個塞給張小妹,說道:“人這麽多,先吃一點東西,否則等一會兒搶不過別人。”
    此刻州城之中,根本沒有什麽秩序可言,即便衙役們努力維持秩序,但是人擠人,人打人。各種全武行到處上演,人餓極,與野獸也不過一線之差。
    好在,何夕的及時賑災,將很多人從野獸邊緣拉了過來。
    隻是很多事情,並不像何夕預料的那樣。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