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安慶公主到來

字數:4262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零七章安慶公主到來
    安慶公主帶何遠思從碼頭下了船,安慶公主看著眼前一切,有一種在南京聚寶門碼頭一樣的感覺。
    雖然北京人越來越多,北京南湖碼頭已經轉變為貨運碼頭,無他,裝貨卸貨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而運河寬度有限,即便是北京運河碼頭加寬,也寬不了多少。船隻在碼頭上停靠的時間長了,會影響運輸效率。
    而到南湖碼頭就不一樣了。南湖是一個湖,碼頭很多。可以從容卸貨。
    而運河碼頭就變成了客運碼頭。
    從南湖碼頭,運河碼頭到北京南門,這一片區域,而今是整個北京最繁華的地帶,甚至要比北京城中繁華得多。
    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城中建設有規劃,不準隨意搭建棚戶,但是城外很多地方就管不了那麽嚴格了。整個北京城在數月之內,增加了幾十萬人,總不能讓人沒有地方去住吧。
    即便是臨時在城中修建了一些民居,也不可能滿足需求。
    於是,何夕隻能對城外的棚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在何夕看來,這些棚戶是雜亂差的表現,但是在安慶公主看來,卻是很新奇的。
    密密麻麻的民居,還有各種商販,卻是安慶公主沒有看見的局麵,繁華程度,自然比不上秦淮河兩岸,但是熱鬧程度,卻又勝之。安慶公主可知道,這裏在數年前,還是一片白地,而今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讓安慶公主感覺不可思議。
    安慶公主知道,人類在工業革命之後,數百年創造的物質財富,是人類有史以來數千年的總和還要多。她之前對這一句話的理念,還停留在字麵意思上,而今她忽然理解了。
    南京城也是一個新興的城市,是朱元璋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成的。
    幾乎將整個大明的能工巧匠都遷徙到南京,大明的文武百官,勳貴宗室都在南京,才有了南京而今的繁華。但是,北京有什麽?幾乎什麽都沒有。
    就這樣,何夕翻手之間,短短數年,就有了而今的規模。
    這讓安慶公主一時間難以理解,深刻理解之後,隨即感到一陣悲哀。安慶公主的悲哀,並不能被身邊的何遠思所理解,他好奇地問道:“這是北京城嗎?父親大人就在這裏嗎?”
    安慶公主說道:“是啊。你馬上就能看見你爹了。”
    安慶公主在護衛的保護之下,進入北京城,隻是一進入北京城,北京城繁華的景象就被戳破了。
    北京城中空蕩蕩的,看上去毫無人煙,隻有大片大片的空地,唯獨空地上的橫平豎直,好像棋盤一樣的道路,讓人看上去比較奇怪。
    北京城中的道路分為三等。
    第一等是主幹道,就是青石與水泥的鋪成的。
    說實話,何夕其實想要純粹的水泥地,但是一來,這個時代水泥的質量不好,雖然遼東一直在改進,但是證明,水泥如果鋪在路上,數年就會開裂,需要重新修繕。
    對於何夕來說,這種頻率,其實是可以接受的。
    畢竟,後世市政工程是什麽樣子的?都不都是年年修嗎?難道後世水泥也不好用嗎?
    何夕懶得計較,不管是為了就業人口還是別的。後世已經不算是資源稀缺社會了,自然有新一套玩法。隻是這個時代的官員們,都不同意何夕的方案。
    秦始皇修得秦直道,數百年後,不,千年之後,還能用。而今僅僅能維持數年,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於是主幹道,用石頭與水泥結合,水泥主要用來填縫,找平。石頭作為主體,將來每年修繕也是可以的。
    至於次一等的街道,就直接用磚鋪平。
    這也是磚廠使用了蒸汽動力,減少了很多工序,生產效率大大提升,磚的成本降低下來了。才敢這樣做,否則磚頭成本太高,根本做不了。
    至於再次一等,用煤渣了。
    再次一等,就沒有出現在北京城的規劃之中,那都是街頭巷尾的小路,土路就行。如果自己家覺得出行不便,自己想辦法便是了,官府是不管的,最少何夕沒有想過怎麽管。
    安慶公主雖然看慣了,朝廷大工的樣子,但是這樣大規模的建設,卻也是非常少見了。隻是越看這些,安慶公主內心之中就越是糾結。
    很快,安慶公主就來到一個臨時的衙門之中,也是北京城中少見一個建築群,是何夕辦公駐地,連同何夕下麵很多衙門都擠在這裏,這裏是何夕規劃的順天府衙所在。
    何夕將來不用的話,是要還給順天府的。
    安慶公主來了,自然有人通知何夕。何夕出迎,接安慶公主進了何夕的住處。
    安慶公主進入一看,發現何夕的住處僅僅是一個小院子,三間正房,是書房兼臥室,東廂房作為待客所在,西廂房是檔案處,人進去幾乎不能轉身,有太多何夕需要的檔案了。
    至於外麵的院子,就是各地官員等待見何夕的地方。
    安慶公主本來對何夕將他丟在南京,不聞不問,有很大的怨氣,但是看了何夕的居住環境,不由心疼起來,說道:“你就住在這裏?家裏下人都比住得寬敞。”
    安慶說的是實話,整個院子有十幾間房子,但問題是,這不僅僅是何夕要用的。還有何夕的隨從,辦公人員都要在這裏。是有一點擁擠。而南京何府,本質上是公主府,雖然在規格上比不上王府,但是朱元璋疼安慶公主,也算是對何夕的特殊待遇,在規格上沒有提高,但是在麵積上有所增補。
    家裏一些元老住得真比何夕寬敞。比如楊震雖然不經常在南京,但是南京何府之中,是有他一個院子的,比這個院子小不了多少。
    但是何夕自己覺得,其實已經不錯了。
    比起後世的蝸居,獨占一個院子,臥室兼書房都有近百平了,還要什麽啊?隻不過是,何夕辦公人員比較多,忙起來,這個院子裏來來往往有幾十個人之多。
    但是到了晚上,也就那幾個人值班了。
    何夕說道:“北京很多地方都沒有修建好,各地房子都緊張,我也不好太鋪張浪費。”
    安慶公主說道:“你不是要賣北京的土地,我們這一次一定要買一塊大的,就是皇宮邊上,不能委屈了你。”
    何夕張口結舌,他賣地是回收銀票,但沒有想要收刮自己家的銀票啊。楊震這一段時間,一直在北京,作為何夕的幕僚,參與北京城的營造工作。畢竟,何夕的身份,讓他不能直接與下麵的商人打交代。
    這不符合身份對等原則。
    而且何夕與這些商人談,不管談什麽,這些商人都不敢不答應,對這些商人後台來說,這是何夕以勢壓人。何夕弄過幾次,才明白過這個道理,讓楊震去和這些人談,才能聽到真話。
    才能真正談好。何夕與這些商人後台溝通便是了。
    所以楊震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楊震不在東北,不代表玄洋社就不賺錢了。畢竟何夕加燕王對東北的影響力,那毫無問題的,而且何夕對家中商業管理人員,是秉承著後世對待職業經理人的態度。
    在整個大明來看,都是最尊重,且寬鬆的。再加上楊震作為榜樣。
    而今楊震已經是何夕的幕僚之一。雖然沒有官職,但是地位大不一樣。更讓何家商業管理人員有很強的動力,再加上玄洋社,上麵有人照顧,下麵布局已成,並沒有太多的難度。
    故而賺錢不少。
    但是賺錢不少,是與誰相比的。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