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南北分化
字數:4110 加入書籤
第一百零九章南北分化
並不是何夕敝帚自珍。
而是何夕實在想不明白,他為什麽穿越了時間。
這一點很重要。
何夕也知道對於時空的研究,在後世也是科學前沿,也未必能解釋清楚。更明白,在這方麵研究需要多少硬件支持,沒有現實技術條件的支持,隻能淪為玄想。
而且這一件事情如果公布出來的話,會有兩個重大影響,第一,那就是拔苗助長,沒有研究過程,直接得到這些結論,會限製這個世界的科技發展,第二,就是穿越這一件事情,一定,而且絕對會成為研究熱點,甚至是重點中的重點,會帶偏這個科學研究風氣,點歪所有科技樹。
拋開既定立場,何夕也不確定,前世的科技樹就是對的。但何夕卻知道,穿越這一件事情,太小概率了。
或者成為一件秘聞傳承下去,才是最好的辦法。
基於這樣的想法,何夕對這一批書籍需要處理一下,才能放出來。這種處理辦法,就是洗稿。
這種事情,安慶公主是辦不了的。隻有何夕來辦作為合適,要深刻理解未來這一批書籍的意義所在,也明白這個時代的現實情況,結合兩端,對這些書籍內容,進行清洗,將不符合時代的內容,在不影響內容表達的情況下,給清除掉。還要對一些太過敏的東西,進行鈍化處理。
總之,這一件事情,除卻何夕之外,別的人是做不了的。
不過是未來的事情,至於這些東西讓不讓何遠思學習,何夕心中也沒有拿定,要看情況。看何遠思成器與否,
如果何遠思都不成器,這東西根本不可能讓何遠思看上一眼。
隻是這樣的話,是不可能跟安慶公主說的。
安慶公主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何夕與之多年夫妻,早已明白了。在後世的人看來,是那一種雖然開明,但實際上,依然保守的封建小老太。在他看來,何夕帶來的東西,那就是何家的東西,給朱元璋看,那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但是何夕的東西,就是何家秘傳,必須何家子孫才能繼承,也必須繼承。
這是何家最大財富。何夕如果在這上麵與安慶公司亂說,安慶公主絕對不會同意的。
不要看安慶公主很多事情上都讓著何夕,最多發發脾氣,也就過去了。並不是說安慶公主真的一點堅持都沒有,安慶公主之所以讓著何夕,是因為安慶公主從小教育遵從女德。真正觸及安慶公主的底線,看看安慶公主會不會反對。
公主畢竟是公主,與尋常女子是不一樣的。
何夕說道:“這一件事情,現在說還太早,等孩子長大之後,再說吧。”
何夕安撫好安慶公主,派人送安慶公主回去休息之後。
他獨自一個坐在書房之中,陷入長考之中。
他思考眼前的局麵。
如果說之前太子,是支持大明變法的,而似乎有了改變。隻是太子有改變也就算了。何夕對太子態度轉變,是有準備的。兩方麵的事情。
第一方麵,就是太子本人。他魄力不足。讓他錦上添花自然是願意的,如果有一件事情,順水推舟就能做好。太子決計不會不做,但是如果一件事情需要麵對千夫所指的境遇,才能做成,太子就陷入猶豫之中。
這是太子本性上,求全求成,也就是缺乏麵對失敗,收拾爛攤子的勇氣。
一件事情,很大概率不能做成,太子就很難下決心開始。
這就是為什麽太子是守成之君的原因,對於大明這樣龐大的整體,謹慎,少折騰,也算是儒家明君的特征了。
另外一方麵,那就是政治人物與麾下勢力的相互影響。
在何夕沒有來之前,朱元璋對未來的設想,是將大明從武勳時代,轉變成文官體製,畢竟五代之後,軍閥秉政的結果,已經宣告一個事實,那就是武人純粹以軍權沾染中央最高權力,已經失去了可能,縱然有一時亂流,終究不會得人心的。m.
這一點,朱元璋也是知道的。
曆史上,朱元璋不惜以最果決的手段,鏟除勳貴集團,就能看出來,所以,他為後世之君留下的班子,是一個文官政權的底子。
雖然何夕到來之後,影響了洪武十四年之後的曆史,但是太子在開國之前,就是宋濂的弟子,就已經開始準備與文官體係聯合。太子從一開始,身邊大小臣子,影響最大的就是文官,至於勳臣,更多是勳臣二代。
太子文武班底,重文輕武,太子的思想上與宋濂等人更加契合。
這都是很難改變的事情。
再加上太子輔政這麽多年,幾乎成為了文官體係的代表,文官集團就是太子的權力班底,同時,太子也要保證自己政治班底的權益。在之前,變法剛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事情還沒有展開,矛盾尚能隱藏,但是而今,何夕在北方狂飆突進,如火如荼,很多事情上,幾乎是明牌了。明眼都看得出來。
比如何夕商稅政策建立在公司體係上,就好像大明的統治根基在士紳宗族身上的。北京商稅之多,再加上關稅,鹽稅,其他賦稅。總體上這些田賦之外賦稅的高速增長,已經讓很多人看到了一種可能,那就是大明朝廷不可或缺的人,不是士紳宗族,而是掌握商業資本的大商人,大資本。
這種變化,對大明朝廷的是否有益是一回事,但是對於他們是否有益才是最重要的。這個根基上的轉換,讓他們看不起的商人騎在自己的頭上,自己之前掌握的一切,都變成了廢紙。
之前下麵的士大夫們,都是覺得,朱元璋再厲害,不過是一個人,是人就有死去的那一天,下麵的人都不願意與朱元璋死磕,等朱元璋死了,什麽都會變回來,所謂之撥亂反正。
但是而今他們發現,不行動就不行動再過幾年就不能行動。
這才有而今的南方變化。
而何夕也不妄自菲薄,他在北京做的這些事情,沒有人在乎什麽新法舊法,大家都在忙著賺錢了。但是這就代表何夕變法的成功,因為這麽多人從新法上獲取利益。
他們現在很多人其實沒有從內心深處堅持變法的意思,但是他們並不拒絕錢。甚至很多人都想著賺一筆是一筆,將來朝廷改弦易轍之後,再說其他的也不遲。
但問題是,很多時候,人的身體會比嘴巴誠實。
而且,人對所失去感到的痛苦,要遠遠比得到幸福多。一件東西,得到的時候感覺不錯,失去之後,感到痛苦是翻倍,甚至更多的。
所以,反正在北京這個工程之後,獲得利益,也就是在何夕的新體係之下賺到錢的。他們自己或許不覺得,但是絕大多數人其實與新法利益相關了,他們已經與新法脫不了幹係的。甚至可以說,他們自己不覺得,但是一旦朱元璋死了,那幫人反對新法的人真正得勢,動起手來,絕對不會寬恕。站上新法邊的人,都不可能幸免。
畢竟自古以來,黨爭就是這樣的。
隻是現在洪武朝的政治氛圍,要比曆史上好多了。大家雖然知道朱元璋有猜忌之心,但實際上,並不知道,真正黨同伐異起來,並不比一個有猜忌之心的君主更好。
甚至更殘酷。
朱元璋好歹還是有目的,有理智,殺人雖然多,卻不是無緣無故,但是黨爭真起來,殺起人來,才真正是毫無底線。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