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對手

字數:4323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一十五章對手
    申國公鄧鎮說道:“那就是何大人為了營造北京城所造的一些工廠,說是要賣的。”
    李景隆說道:“這個很賺錢嗎?”
    李景隆對於工廠是否賺錢,還真不是太清楚的。畢竟,他之前心思多在朝廷之上,不在賺錢之上,而今即便到了北京,心思也有大半在於何夕和解,搭上何夕的船。賺錢隻是順帶的。
    他知道何夕有點石成金之能,但是具體何夕怎麽能讓人點石成金,就不是太明白了。
    鄧鎮說道:“這就不知道了。不過,這方麵你是有對手的。”
    李景隆說道:“對手?”
    鄧鎮說道:“海上來的,以南洋陸家為首。”
    延安侯陸家,而今已經是南洋陸家了。這十幾年,除卻南洋與海上,陸家已經完全撤出大明了。在朝廷軍中,已經沒有陸家這一號人物。
    但是誰都不敢忽視陸家。開海這一件事情上,陸家是吃得最飽的一家,陸仲亨將自己的所有都壓了上去,收獲自然也是最多的。特別是財力方麵,甚至可以說天下無出其右者。
    陸家豪富,在大明已經有所耳聞的。
    李景隆心中暗道:“如此說來,這方麵是有錢途的。”
    ——
    李景隆不知道工廠賺錢不賺錢,但是陸賢卻是知道的。
    陸仲亨在南洋這些年,早就將南洋發展成為陸家自己的地盤了。
    甚至可以說,今後南洋屬於不屬於大明,就需要陸家與南洋幾個藩王一起說了算。大明朝廷是依靠這幾家來行使權力,而不是相反。當然了,朝廷也是有製衡,最大的製衡,就是南洋這幾個大家族最大的利益,並不是南洋本地的產出,而是控製南洋商路,但問題是,如果沒有大明貨物,這商路又有什麽用啊?
    但問題這是自損一千,傷敵八百的事情,且不說每年幾百萬兩的關稅,單單說,大明有多少人靠海貿吃飯。
    所以,雙方是合則兩利,分則兩損,更不要說,背後是大明朝廷的南洋各大家族,是南洋的土皇帝,但是如果沒有大明的支持,他們的處境,與失去大唐支持的安西都護府一樣。
    雖然南洋沒有一個如吐蕃,大食一樣的大勢力,但並不是說,當地土著就沒用實力了。而今隻是不敢而已。
    陸賢與陳祖孝兩人坐在馬車上,馬車很平穩,雖然還有一些搖搖晃晃的感覺,但是顛簸感並沒有是太強的,不是那種,能將人五髒六腑都顛出來的感覺。畢竟北京城中的道路都修繕過了。
    而長途旅行,很多人寧肯騎馬。長途騎馬的痛苦,之前也說過了。但比不上坐馬車的痛苦,完全沒有減震係統的情況下,真能將人給顛倒。
    而今兩個人還有精力說話。已經相當不錯了。
    陳祖孝說道:“公子,這一次去見何大人,一定要好好爭取。不管什麽樣的廠,我們都需要,還要問一問,能不能將廠子搬到南洋去。”
    陸賢說道:“我明白。”
    陸家作為南洋的坐地虎,深刻地感受到一種變化,那就是南洋從大明采購的貨物,之前十之八九,都是從長江以南采購的,但是而今從北方采購,特別是從遼東采購的分量越來越多。
    而利潤也越來越大。
    從絕對值上,依然是江南地區,特別是蘇州地區,是南洋采購貨物最多的地方,畢竟蘇樣風行天下,可以說是大明的時尚之都。手工藝極其發達,簡直是封建社會的巔峰。
    但是從利潤上來說,陳祖孝很明白一件事情,遼東工廠要比蘇州那邊賺錢多了。
    陳祖孝考察過,遼東一個工廠產出的貨物,都能勝過江南一兩個縣裏收購的貨物更多,而從鄉下農戶之中,收集貨物,需要層層專賣,從農戶到他們手中,已經不知道轉了幾手了。
    而這些人定然不會做虧本的買賣。
    價格自然低不了。
    但這是必須的。
    而陸家也不可能壟斷好幾個縣的物資。
    但是遼東工廠卻不一樣,看似不小。但實際上最大的不過幾千人。有很多僅僅幾百人而已。何夕之前沒有說能賣,陳祖孝就已經私下準備挖人。看看能不能自已也搞一個廠子。
    沒有別的想法,就是賺錢。
    從這個角度來看,何夕的決斷很明白,除非何夕嚴厲禁止除卻朝廷之外的所有人辦工廠,否則,這種工業生產模式,一定會擴散開來的。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麵對競爭,何夕置辦的這些產業,會有什麽樣的反應。
    何夕自己都不知道。
    而今看來,也算是止損了。
    當然了,陸賢這一次來,不僅僅是為了這個問題。陸仲亨在南洋越久,對大明的影響力越低,甚至於沒有。但是陸仲亨很明白一件事情,大明的權力在中樞,不要看陸家在南洋幾乎一手這遮天,如果搞好與中樞的關係,那麽將來也很有可能出問題的。
    陸仲亨將陸家安置在南洋,也算是有利有弊。
    弊端自然要想辦法補救了,那就是在中樞選擇一個得力的盟友,而陸仲亨想來想去,這個盟友隻能是何夕了。一來何夕的身份地位夠高,何夕因為朱元璋的寵愛,再加上何夕自己的能力,身後有自己的勢力,在朝廷之上,或許比幾位國公稍弱,但已經成為朝廷上不可或缺的勢力。陸仲亨是朱元璋的嫡係,但是朱元璋年紀大了,陸仲亨也要想將來,至於其他幾位國公,魏國公不管事,宋國公沒有兒子,潁國公心思全部在兒子身上。陸仲亨想來想去,還是何夕最合適。
    畢竟兩人曾經合作愉快嗎?
    這一次,陸賢過來,是何夕親自寫了書信,派人去請的。不管賺錢不賺錢,隻要不賠錢,陸賢就準備在北京城中砸一筆重金。
    至於錢,陸家而今別的不多,就錢多。
    ------
    一行人到了何府,何夕連忙迎了出來。與陸賢寒暄幾句,雖然迎入內室坐定。
    何夕與陸賢感懷一些南洋的往事,征戰舊聞。就將話轉入正題之中了。
    陸賢說道:“何大人,我父親的意思,你我兩家是通家之好,現在用得著我們陸家的,我們自然要出手助一臂之力。”
    何夕說道:“陸兄言重了。這僅僅是一個機會而已,雙方互利互惠,畢竟天下錫器出南洋,今後遼東與北京這裏每年都會采購大批錫料,這也是一個機會。而遼東與北京生產的東西,也有相當一部分都要賣往南洋,而今朝廷虧空,這些廠子要發賣,自然想到你家了。”
    “明人不說暗話,不要說你家不感興趣。”
    陸賢說道:“明人不說暗話,好,朝廷虧空這個說法,說服不了我。我要知道,為什麽你要將這些下金蛋的母雞給賣了,不清楚這背後的原因,我是不敢下手的。”
    何夕見狀,苦笑一聲,說道:“好吧。事情是這樣的。”
    何夕將遼東窩案給說了出來。說道:“朝廷比較是朝廷,朝廷最主要的作用,是維係社會秩序,維係公平。而不是賺錢,賺錢固然好,但是如果是這個樣子,就太過了。這廠子如果在你手中,出現這樣的事情,我會毫不猶豫將你的廠子給罰停了。但是朝廷的廠子,隻能罰酒三杯了。是以,這一點要改。”
    這背後的很多東西,何夕並沒有細說,管理邊際效應,還回收貨幣,維持貨幣平衡,等等原因,何夕並沒有說,他擔心,他說了陸賢也不會懂的。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