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何夕的迷茫

字數:4317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二十六章何夕的迷茫
    何夕有些迷茫,他倒不是為這些錢迷茫。雖然這方麵缺錢,但是何夕是有辦法搞到錢的。他是迷茫於這種發展模式。總不能每一次科技進步,都是何夕咬緊牙關從其他地方搞到錢嗎?
    這並不是一種健康的生態。
    倒不是說國家投入科研這個方式不對,但是情況不一樣。
    第一,大明作為世界頭號強國,作為東亞地區的霸主,是沒有競爭對手的。唯一能成為對手的人,也就是殘元,此刻元朝皇帝已經在南京,為朱元璋跳舞了。
    這種情況下,大明朝廷是沒有迫切地提高科學技術的需求。而且人們還沒有真正認識到科學技術的好處。與重要性。
    而且是後者是最重要的。
    即便何夕能弄出多少錢來,錢對於整個大明來說,都是少的。
    而用錢的地方,總是多的。何夕將這麽多錢,投入科研之中,會受到其他人非議的。畢竟,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未來的科技,會走到什麽地步。覺得,而今已經不錯了。
    為什麽還要加大投入,雖然說蒸汽機與水車聯動的方案,在何夕看來,完全是過渡方案。一定要淘汰的。但問題是,而今這一套方案,其實還很賺錢的。
    解綸買下磚廠就是看重了這個。
    即便在何夕作為執政者,他個人也覺得,朝廷並不直接幹預科學研究,僅僅是維係科學研究的環境。才是最實用的辦法。
    何夕是知道,未來的科學走向。但是大明其他人不知道啊?甚至即便知道了,投入之後,就一定能做出來嗎?何夕之前覺得可以,而今真正嚐試之後,才覺得未必。
    即便後世很多公司也不敢大規模投入研發之中,華為僅僅是少數,並不是這些公司看到科技研發帶來的好處,而是他們更知道,一家公司壓在科技研發之上的危險。如果這個項目失敗,整個公司就要破產了。
    朝廷深層參與科學研發,這是後起國家最好的辦法。因為國家不參與,國內是沒有其他機構可以承擔這個重任的。而在大明不一樣。沒有追趕最高技術的緊迫感。國家放棄很多工廠之後,利用最高技術得到利潤也減少了。
    即便得到了利潤與負責的官員沒有直接關係。
    產學研轉化,即便在後世也是一個問題,在這個時代,更不要說了。
    所以,讓各商業公司為了市場更高的利潤,投入科學研究。國家不用承擔科研投入的付出,也不能為科研失敗承擔損失,卻可以獲得科研成功帶來一係列紅利。
    還減少了一係列科研管理的弊病。
    想想就是最好的方案。
    隻是,何夕也無奈。很多事情發展都有自己的規律,何夕如果不管的話,他估計在三五十年後,那種可以用在火車上的蒸汽機才能出現。至於火車與輪船什麽的。就更遠了。
    或許等何夕白發蒼蒼的時候,才能真正看到這些東西。
    這大概就是,在西方蒸汽機出現與成熟的過程。這也是商業競爭帶來的進步。
    這個時代商業競爭的程度,遠遠比不上後世,對產品需要迭代的速度。也遠遠比不上後世。這種水車與蒸汽機聯動的方式,還沒有完全推廣開來。如果按照正常規律是,等這樣的生產技術完全推廣開來,很多廠都能生產了。生產過剩。為了爭奪更高的利益,人們才開始遭受準備更換。甚至一些利潤微薄的地方,無力更新設備,用了一兩百年去,就好像,中國某些地方的小廠,還有一九三幾年的德國車廠。那年紀,比廠裏年紀最大的工人年紀都大。
    讓市場自然淘汰水車與蒸汽機聯動方案,最少需要十年。
    如果何夕而今將新方案搞出來,會讓很多人利益受損的,別的不說,解綸說不定就要破產了。
    而且很多勳貴彼此之間都有聯係,也未必喜歡看到這樣的變化。
    順其自然,是最好的。
    但是何夕心中卻不願意。
    他已經三十多歲了,生命已經過了一半了。這種情況下,即便他得天之幸,能夠在這個時代活上一百年,按這個技術更迭速度,等到他快要老死的時候,能不能看見電燈,能不能看見內燃機?
    更不要說計算機了。
    他內心之中急切的想將他後世看見的一切在這個時代複製。雖然他知道,這個想法,是有些問題的。但是,他依然忍不住。一方麵是他多少年來,難以自製的思鄉之情。
    不知道多少次,午夜夢回,與父母大年三十看春晚,自己跳牆出去網吧,打遊戲。玩手機,但是等醒來之後,卻發現連一盞電燈都沒有,用得即便是最高等級的鯨油燈,那又如何啊?
    即便這鯨魚燈之中還加了不知道什麽香料,點燃之後,非但沒有煙火氣,反而有淡淡的香氣,那又如何?
    依舊比不上,他小時時候那種昏暗的,二十瓦的燈泡。
    連帶來的手機與筆記本,也已經相繼損壞了。何夕讓人用最好的紫檀木做了匣子。決定當自己的陪葬品了。
    另外一方麵,也是他覺得自己的使命。
    一開始他就覺得,他無端從現代回到這個時代,一定是帶有使命的。到了而今,何夕越發明白自己的使命,那就是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為天下人謀福祉。
    他縱然培養了這麽多學生,但是何夕很明白一件事情,他們不如自己。
    倒不是說,何夕自負到整個大明就沒有天才。而是,何夕在後世經曆的教育,即便在後世,如果不算國家補貼,全部計算的話,恐怕也不是十幾萬就行的。更不要說,後世很尋常的東西,在這個時代,隻能想象。
    從這一點上來說。
    何夕接受的教育,是無價的。
    是不能用大明這裏的金錢來衡量了的。
    並不是大明這邊沒有絕頂天才。比如張宗德,在何夕看來,就是一個天才,而且這樣的天才,還會陸續的出現。但是這些人,也不能代替何夕自己的地位。33
    朱元璋壽命進入倒計時了。何夕也不得不思索,那就是將來,等他何夕也到這個時候,又該如何是好啊?
    這不是何夕自視甚高,而是現實就是,有些人是可以被代替的,有些人是不可以被代替的。而朱元璋與何夕,都是不可被代替的人。
    所以,何夕也明白,等他離開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科學進步速度,會大大減弱。
    所以,何夕其實是想有生之年,能多做一些,就多做一些。最好能將第二次工業革命,也就是電氣革命也搞出來,至於將來的核能什麽的?很抱歉,雖然說很多人說,現在製造原子彈的工藝在網上都是公開的。
    隻要有足夠的原料,大學生就能造。
    但不包括何夕。
    最少前兩次工業革命,何夕還能提供方向,至於之後,何夕隻能做出一些指點,更多的就不可能了。
    所以張宗德給出的計劃書,如果放在後世,自然是錯漏百出,要被立即打回重做那一種。但是在何夕看來,足夠欣慰了。但是欣慰之餘,何夕的心思也沒有在計劃書上麵了。
    而是更重要的方麵。怎麽樣拖著這個世界進步。
    這才是何夕給自己的任務。
    何夕直接問道:“你給一個時間,這東西什麽時候能造好?”
    張宗德咬咬牙,說道:“如果小規模量產,隻需要一年,想要大規模量產,需要三年,甚至更長時間。”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