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朱雄英的困惑
字數:4519 加入書籤
第一百三十六章朱雄英的困惑
國喪期間,一切事務似乎都停滯了。
何夕多次求見朱元璋,朱元璋都不見。
如果不是,一些非常重要的事務,依然有朱元璋的禦筆批注,何夕都要以為朱元璋出問題了。
何夕見不到朱元璋,但卻見到朱英雄。
甚至連見朱雄英都是抽了一個時間。在東宮的一個角落中,朱雄英一身孝衣,整個人很是單薄,人的成長,很多時候,不是因為漫長的歲月,而是經曆幾件人生大事。相戀,失戀,成婚,父母之喪,愛人之死,事業的成功與破滅,都能在一瞬間讓人成長。
而今朱英雄身形依舊單薄,甚至有一種形隻影單的感情,但依舊有一絲男子漢的感覺。
朱雄英見到何夕第一句話,道:“姑父,——”說話之間,眼圈就紅了。
何夕見了,也很是心軟,說道:“大兄,就這樣走了。卻是苦了你。最近情況如何。”
朱雄英說道:“尚好。”
何夕說道:“真的,尚好嗎?”
朱雄英並沒有說話,隻是歎息一聲。雖然什麽也沒有說,但似乎,什麽都已經說了。
何夕說道:“說說。到底遇見了什麽事情。”
朱雄英將自己的情況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從他在秘書監辦差,一直到太子之死前後發生的事情。
朱雄英自己也是相當迷茫的。
在太子薨逝之前,朱英雄從來不覺得自己的地位有什麽不對,他是嫡長子,母親乃是開平王的女兒,軍中有藍玉支持,又在何府長大,可以說,文武兩路都有班底。而今又在秘書監錘煉,在陛下身前行走,他不覺得自己的地位,有一點點被威脅。
但是一切在太子死後出現變化。
葬禮上的貓膩,何夕都能看出來,朱雄英作為當事人,能看不出來的。但是這也隻能是合理的利用規則,模糊了一些東西而已,而大明開國尚短,很多禮儀談不上健全。畢竟朱標是大明第一個太子,也是一個薨逝的太子,朱元璋又要以帝王之禮來辦後事。這裏麵牽扯太多的問題了。
畢竟以帝王之禮辦後事,也不是帝王之禮。
這裏麵的分寸拿捏,都需要重新製訂。
何夕捏著一下鼻子,沉思片刻,說道:“不管怎麽說,你都是嫡長子,在這個位置上,不怕不做,就怕做錯。要沉得住,靜下心,首要之事,就是將太子大兄的後事辦好。其他的事情,之後再說。”
朱雄英帶著幾分可憐巴巴地說道:“姑父,你不會不管我吧。”
何夕說道:“你放心,我會想辦法問清楚陛下的意思,不管陛下如何選擇,我就盡心盡力地為你爭取最好的結果。”
何夕雖然沒有完全應承,其實該給的承諾也給了。什麽是最好的結果,自然是太孫之位。
朱雄英作為孝子,不可能離開靈堂太長時間,何夕也隻能長話短說,隨即就告辭了。
朱雄英目送何夕離開。但是何夕離開之後,朱雄英並沒有離開,而是麵無表情坐了一會兒,隨即有一個小太監在朱雄英身邊耳語片刻。
隨即,朱雄英立即起身,幾步迎了上去,說道:“舅公。”
一臉熱情,他對此人的態度,並不比對何夕差上很多。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藍玉。
這幾年,藍玉在西北,西南邊陲之地,來回曆練,幾乎成為了滅火隊員。有苦勞而無功勞,畢竟西北西南的敵人,不過是群山之中的一些土司而已。兵不多,敵不重,卻山高水遠,道路艱險,破之理所應當,不破反而是有損威名。
不過,這種磨礪,卻將藍玉身上一些驕縱輕狂之氣磨滅掉不少。更不要說,太子之死,對藍玉的衝擊也是非常大。
此刻的藍玉,才顯露出他性格之中堅毅的本色,說道:“殿下,請殿下放心,有老臣在,這天下非殿下莫恕。誰不服,老臣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
------
何夕離開東宮之後,並沒有直接離開,而是在皇宮門外的馬車上等候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有一個小太監追了出來,遞了一個紙條到馬車上。
何夕在馬車上打開,歎息一聲,說道:“小孩子長大了。”
何夕已經是的的確確的文官大佬了。
不僅僅是變法赤幟,外戚代表,橫跨軍政兩界,何夕的關係網情報網不敢說能與錦衣衛相比,但也相差不遠了。所以,何夕想知道一些事情,這些事情,就很難瞞得過他的。
隻是,他也沒有想到。當年那個小孩子,今非昔比了。
他已經不能用當今看孩子,看子弟的目光去看朱雄英了。必須要用看太孫,看一條幼龍的目光了。
朱雄英而今已經知道整合太子派係之中的力量。
太子派係的力量,如果細分的話,就是宋濂所遺留下的政治力量,太子秉政時期統領的文官力量,這兩者有很多重合之處,但細細分析也有很多不一樣。不過,這一派其實都在方孝孺等人手中,方孝孺不敢說,有絕對影響力,但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影響力。
方孝孺一些態度,已經擺明了。
這一股力量,朱雄英是拉不過來的。
然後軍中勳貴力量。
這些力量分三部分,最大兩部分,是藍玉,與沐英。
沐英是朱元璋的義子,他與太子的感情深厚,情同手足,隻是他對太子身後繼承人,估計沒有特別的想法,也就是朱元璋與馬皇後認可誰,他就支持誰?不會在朱雄英與朱允炆之間做選擇題的。
而且而今的沐英也沒有力氣做選擇題了。
因為得到太子薨逝的消息,沐英縱馬千裏,不足一月從雲南到南京,在靈堂上大哭一場,隨即就病倒了,而今也在養病。
而藍玉也不用說了,他是因為已故的太子妃常氏才支持朱雄英。這一點是不會變的。也是朱雄英能掌握的基本盤了。
至於太子在沐英與藍玉之外的布局,如海西伯納哈出父子,瞿能,等將領雖然受到太子恩惠,但是他們的能力,不足以在軍中支持局麵,太子死了,他們很有可能,沉淪下僚,或者投奔其他人。
由此可見,朱雄英已經抓住自己能夠抓住所有政治遺產。
雖然說,太子屍骨未寒,朱雄英就惦記的分老父親的遺產,是有一點不孝順。但是作為政治人物,卻是很合格的。
這讓何夕滿意之餘,也有一絲絲警惕。
何夕滿意在於,朱雄英的能力。畢竟,何夕想推朱雄英上位,可不是為了縹緲權勢,而是推行變法。就對朱雄英的能力有要求,朱雄英如果是一個豬隊友,反而不好辦。
但問題是,朱元璋給天下人帶來的陰影太大了。
即便何夕是朱元璋的寵臣,在朱元璋影響之下,何夕得到了極大的好處。但朱元璋一念之下,就能剝奪何夕一切,這種隱藏的擔憂與恐懼,是何夕午夜夢回也要麵對的事情。
不僅僅是朱元璋麵對的事情,天下所有大臣要麵對的。
這也是朱元璋原本要講太子培養成為一位仁君的原因。因為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朱元璋對自己的認知很明確,所以,在他之後,需要寬仁的君主來緩和一二。
這也是天下人的心聲,即便是何夕也有這個想法。他不願意麵對一個朱元璋第二的皇帝。即便是自己的盟友,朱雄英。也是一樣的。
不過,這都是未來的事情了。
何夕先要解決現在的事情,比如,朱元璋到底是怎麽想的?
何夕想與朱元璋好好談談。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