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跳船準備

字數:4917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一十三章跳船準備
    如果北京能保證自己的權勢,將來在內閣之中有他一席之地,他可以大度的不要首輔,很多事情,他不是不可考慮一下的。
    當然了,這對丁顯來說,也是最差的選擇了。
    如果可能,丁顯還是想做南京朝廷的首輔。這也是他之前沒有做跳船的準備。而今他明顯的感覺到不一樣了。
    在丁顯的這個位置,他能看到的東西,其實很多的。
    自從河間之戰後,南京大部分人都覺得北京是一時僥幸,隻是有一些地方做得好。隻要能補上缺陷,就能夠大舉反攻。
    南京方麵並不是沒有動,甚至動作相當大,感到需要填補的東西,這越補越多。甚至方孝孺都做了祭品。但是依舊無非追上。
    甚至讓人有一種望塵莫及的感覺。
    有些東西,是大明朝廷根本不能做到的。比如,何夕搞出的不少章程,特別是國債。但是丁顯特別想做,但是不能做。
    畢竟,何夕的國債是背後有一套金融體係配合,建立起基本的金融信任。而南京沒有這個。
    而軍事改造很多東西,傅友德不是不想效仿,奈何,這簡直是要革了開國功臣集團的命。開國功臣為什麽有特殊地位,不就是因為他們對軍隊有特殊的影響力。
    而這種改革,軍事訓練方式作戰方式人員培養方式完全改變。開國功臣都要靠邊站。即便是傅友德這樣的重將,也不能輕易動。
    至於鐵路,蒸汽機這東西丁顯已經組織很多人來研究了。
    但是結果,還是很茫然的。
    這裏需要的技術太多了。
    否則何夕前後投入近十年,才算是搞出了可以放在火車上的蒸汽機。可以說,蒸汽機的研究直接影響了北京整個工業體係。也可以反過來說,是北京遼東整個工業體係聯合起來,才有了蒸汽機。
    張宗德僅僅是一個領頭人而已。
    但是南京這邊,缺乏一個如張宗德的科學家,更缺少何夕時時刻刻的指點。更缺少大規模投入與工業體係。能造出來才是有問題的。
    在丁顯這個位置之上,他對這些東西了解。
    之前他還存在力挽狂瀾,或者南北並立的想法,但是而今他直覺告訴他,這似乎有些不大可能。
    丁顯將思緒收回來,說道:「陛下,臣以為長興侯所言極是。對西北局麵不能坐視不理,前線戰事應該由前線將領決斷,不如派遣一員重將去漢中。坐鎮漢中,反攻隴西。」
    朱允炆說道:「誰啊?」
    丁顯說道:「此非臣所能知,不如問一問韓國公。」
    朱允炆明白丁顯的意見,韓國公李祺為首一批人,壓著時間長了也不是事情,而且這些人有不少在四川西北打仗的經驗。
    也算是老將。可以一用。
    朱允炆說道:「好。」
    ------
    丁顯與齊德兩人並排走出乾清宮。
    齊德欲言又止。
    說實話,齊德對丁顯的觀感並不是太好的。不僅僅是齊德,而今南京朝廷之中大部分人對齊德的觀感都不是太好的。這也很正常。
    丁顯做出來的事情,在而今道德為重的社會之中,不會有什麽好評價。
    但是同時,齊德對丁顯還是有一點點理解的。
    無他,齊德是一個做實事的人,在他這個位置上,前線上百萬大軍,無數封奏疏,要兵員,要火銃,要火炮,要餉銀,要糧食,等等。
    齊德都必須做出安排。
    在方孝孺時代,這方麵缺口太大了。
    丁顯當政之後,不管丁顯做了什
    麽事情,齊德很明白,這些物資在絕對供給量上一直在增加。至於前線依舊覺得短缺,那是因為前線戰事一直在擴大。
    剛剛開戰的事情,主戰場在河北地區。
    而今戰事蔓延,西至隴西,東至海上,形成福建戰場,山東戰場,這河南戰場,陝北戰場,蕭關方向,而今又有隴西戰場。
    這些戰事在上麵人不過是一句話而已,但是對下麵的人來說,卻不知道是多少工作量了。
    多少物資要求。
    簡直要讓齊德感到喘不過來氣。
    這種局麵之下。誰能給齊德解決問題,這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要放一放。
    丁顯自然也是知道齊德對他的感覺。丁顯對齊德,也算是相忍為國了。丁顯很清楚一件事情,南京朝廷他一個人撐不起來。他缺少合心意的班底與人手。
    他不能不與別人合作。
    齊德就是他選的合作夥伴。
    一方麵齊德的能力強。
    這麽多方向的後勤統籌安排。並不是什麽人都能做好擺平的。齊德就能。
    另外一方麵齊德是一個辦實事的人。他並沒有太多的道德潔癖。而且知道什麽叫大局為重。
    是一個君子。
    如此一來,他就能道德綁架齊德,最少在南京而今局麵不改變的話,齊德不僅不會對他出手,甚至還會阻擋其他人暗中對付他。
    一舉而數得。
    丁顯看到了齊德的神色。說道:「齊兄,你什麽事情?」
    齊德說道:「有一件事情,我不知道當問不當問?」
    丁顯說道:「想問就問,天下事沒有什麽不可以告訴你的。」
    齊德說道:「新鈔到底印了多少?」
    丁顯淡然說道:「不記得了。」
    齊德腳步頓時一停,語氣之中帶著怒氣,說道:「首輔,這一件事情可不是開玩笑,怎麽會不記得了。」
    丁顯說道:「這個數字每天都在更新,我怎麽能時刻記住,大概數字我當然知道了。但是我不覺得你想知道這個數字。」
    齊德一愣,他明白了丁顯的意思。
    這也是他最擔心的事情。
    是的。南京朝廷一年大概在五六千萬兩的收入。而今隨著工業革命的發生,各方麵的稅收也增多了。就好像海關一樣。在前工業時代,海關賦稅最多也不會高到什麽地步,但是到了工業時代,就是另外的樣子了。
    即便南京控製下,並沒有工業區,但是也會受到影響。
    更不要說,丁顯並不是什麽事情都沒有做的。
    最少,江寧鎮的場麵就相當不錯。
    不僅僅給南京帶來很多稅入,更重要的是穩定了幣值。大量布匹上市,支撐了南京新幣的麵值。其中的道理,丁顯並不清楚。但是丁顯隻是發現這一件事情。
    但是不管怎麽說,龐大的戰爭開支,不僅僅讓北京喘不過氣。也讓南京的財政走向崩潰。
    這一點,齊德心中是有數的。
    畢竟大部分軍需物資都是他調配出去的。到底花了多少錢,他心中是有數的。朝廷哪裏有這麽多錢給他花啊。
    朝廷的財政有大問題。
    這是齊德不用問都知道的。
    寶鈔之事,也算是給大明官員進行了一個淺薄的金融學教育,他們都知道,印錢是不可持續的。時間長了一定會有問題的。
    隻是齊德仍舊想要問。
    因為這一件事情影響太大了。而且戰事持續數年,齊德已經很明顯的感受到了各方麵壓力導致的暗流。特別是中原戰場上。
    維持幾十萬大軍壓力在中
    原百姓身上,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民力危急,財力危急,軍事上也不順利,整個一個內憂外患。如果不加以振作,將來勝負難料。齊德一心為國,正因為看見這些危機,內心之中才更加著急。想要解決問題。
    但是想要解決問題,就必須先正視問題。如果連問題到底是什麽樣子,都不知道。怎麽能解決問題啊。看書菈
    齊德深吸一口氣說道:「還請首輔大人示下,總要我心裏有一個數。」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