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洛陽決戰的準備

字數:4717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一十九章洛陽決戰的準備
    大明內閣會議。
    總共十幾個文武大員,內閣與樞密院擴大會議。
    加上各方麵的主將,方乘風,哈刺不花,葉沈,瞿能,梅殷都在這裏。
    「決戰,早就可以決戰了。」葉沈大聲說道:「當初河間之戰後,就應該連續作戰,於濟南一戰而定乾坤,根本不用打什麽西北,而今就已經飲馬長江了。」
    「這一件事情我沒有意見。」
    葉沈老毛病又犯了。
    他說這話,讓何夕很沒有麵子。
    何夕不知道嗎?是當時火候不到,不說別的。當時根本沒有錢打下去了。葉沈隻考慮軍事上的可行性。從不考慮別的。軍事上的最優解,未必是政治上的最優解。
    葉沈更忘記了,當年做這個決定的是何夕。而何夕還在這裏坐著。
    何夕咳嗽兩聲,似乎沒有注意到葉沈言語之中不妥當的地方。
    其他人隻能暗歎,這就是愛將的待遇。
    其他人自然沒有意見。
    這一段時間。
    梅殷在隴西多次進攻漢中,但是南軍守將,借助地理優勢,將梅殷擋在外麵。畢竟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可不是假的。不過,梅殷並不在乎這一點。他反正也沒有想過打贏。
    他的目的就是趁著進攻,整合臨洮,鞏昌兩府的各路人馬。打仗就有損失,有損失就有調整,有變化就有插手的餘地。
    如此一來,這一戰下來,梅殷可以確定,西北之軍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了。雖然也依靠了北京的物資,但並不多。這也是梅殷這一次要過來的原因。
    方乘風也就算了。海上征戰並不多,福建那邊已經偃旗息鼓了。.
    而哈刺不花距離北京近,來回十幾天就行了。葉沈也是如此,有運河在,速度也很快,瞿能距離很遠,但是有火車。唯獨梅殷在西南地區,何夕本心沒有叫他過來的意思。但是梅殷自己要過來。
    正因為他在河西省大權在握,所以他要向北京竭力證明自己的忠誠,哪怕騎馬多跑幾天,也要證明這一點。
    不過,這個時候沒有梅殷發言的機會,他僅僅是列席而已。
    方乘風也是一樣的。水師在這樣的決策上,根本沒有什麽發言權。
    哈刺不花一個蒙古將領,很有自知之明的。他在山東戰場上,很好的完成了對傅友德的牽製工作,也就是說,除卻牽製之外,什麽也沒有做了。
    隻是死守幾個港口而已。
    真正能與葉沈一爭長短的也就是瞿能了。
    瞿能對決戰的想法也很清楚。
    他覺得這不是想打不想打的問題,而是已經在打了。
    瞿能不覺得明軍會甘心放棄關中,一旦放棄關中,山西幾乎不戰而下。而今進入關中的通道,要麽從漢中翻越崇山峻嶺。要麽就是新開辟的藍田路,要麽就是潼關道。
    藍田鐵路的開辟也是需要時間的。一時半會是不可能完成的。
    不說別的丹江一路上暗礁清理都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漢中受到隴西威脅,很多物資都要供應當地的。同樣的潼關道也受到了懷慶方向的威脅。隻是與漢中方向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漢中方向梅殷是真沒有實力威脅到。
    而懷慶這邊可不是這樣的。
    瞿能剛剛與耿炳文鏖戰延安,幾乎將延安城打成一片白地。隻是陝北千溝萬壑的地形,對火器有很大的限製作用,很多地方根本不用挖工事,就有天然的工事。這種情況下。
    瞿能每天都有進步,但是也隻是一寸寸的向南退。耿炳文不愧為老將,防禦起來層層疊疊,好像有
    無窮的後手。看似戰敗,但是背後有無數層防禦,擊破一層還有一層。
    甚至還綿裏藏針。一個不小心,就來一個狠的。
    這種情況下。瞿能進展很慢。
    但是瞿能也感受到了。耿炳文後勤漸漸不力了。也就是說洛陽隻要一開戰,耿炳文很有可能支撐不住。一旦戰火燒進關中,局麵就不是耿炳文可以掌控的了。
    這本身就是決戰。
    何夕見沒有人說話,說道:「那決戰之地選什麽地方?」
    「洛陽。」幾乎所有人都異口同聲的說道。、
    可見英雄所見略同。
    何夕說道:「那好,就選洛陽吧。大家都在這裏,商量出一個方案吧。」
    於是下麵的將領開始了激烈的商討。
    最後得出了結論。
    總計動用十三個軍中十個。
    分兩路南下,主力是瞿能所帶來的征西軍,與葉沈所帶來的征南軍。一個攻打關中,一個攻打洛陽,雙方爭取在潼關會師。但是除卻這些軍隊之外,其他所有軍隊都在動員了。
    比如大量軍隊要布置在山西東出的各個山口處,防止山西軍出擊,圍魏救趙。
    比如山東方向,哈刺不花。要不惜一切代價發起反攻,牽製南軍兵力。如果南軍抽調軍隊到洛陽,哈刺不花就冒險南下,直撲淮河。
    比如漢中方向,瞿能要繼續發動進攻,哪怕攻不下來。
    而瞿能自己還提出一個方案,那就是大軍借道鬆潘,直入四川。繞過漢中堅城。將戰火燒到四川去。擾亂敵人大後方。
    這個方案自然也有趙宗壽的智慧。
    趙宗壽是怎麽出現在西寧的,就是這一條路,鬆潘在四川西北,也就是後世大小金川所在。地勢也是相當險要,說起來也是易守難攻的。隻是通過鬆潘就能到青海草原上了。
    鬆潘這片地方,雖然在大明控製範圍之內,但是土司眾多。趙宗壽就是靠著與土司的良好關係,走鬆潘道跑到了西寧。而今趙宗壽也想引大軍,繞道鬆潘直撲四川。
    一旦四川亂起。
    對整個南京政權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
    總之,在這些人的無數建議之中,整個方案都成型了。
    雖然是明年開戰,但是很多事情都開始準備了。比如在台灣的水師調撥一部分去山東,加強哈刺不花部。比如而今可以向前線運輸後勤物資了。
    北京的後勤線其實就是基於運河與鐵路進行的。而北運河其實就是衛河。從天津一路到衛輝府都連通衛河。隻是從衛輝府到懷慶府這一段路程就沒有河流了。
    於是,葉沈提出一個想法,能不能緊急修建枋頭到懷慶府的鐵路。說起來也不長。也不過是幾百裏而已。到了黃河北岸就可以轉運黃河了。如此一來,葉沈打洛陽就不會遇見問題了。
    最少後勤問題不大了。
    葉沈雖然沒有親自去西北戰場。但是他很清楚。榆林之戰打得就收後勤,而洛陽一點也不會比榆林好打,甚至比榆林難打。畢竟洛陽八關環繞,形勝之地。自古以來有很多王朝定都於此。並不是沒有緣由的。
    真要硬打,問題是相當大的。慘烈程度要比榆林城還要厲害。
    畢竟,就後勤來說。洛陽的後勤線比榆林短了近千裏,這說明洛陽方麵更容易獲得物資。這種情況下,洛陽之戰不可能好打。而且,如果說懷慶之戰,是雙方新軍第一次碰撞。而今洛陽之戰,葉沈一定會麵對南軍精銳新軍。
    麵對這些對手的時候,葉沈並不保證自己戰術上會有優勢了。
    而且葉沈很有可能麵對的還是傅友德。
    這一戰,對葉沈來說
    ,也是非常重大的考驗
    所謂務求萬全之策,隻是,戰場上的一切東西,一切行動,一切準備,都是後方的錢。大量的錢,何夕僅僅是看了一下這些人想要的準備,就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壓力太大了。隻是戰場上的事情,何夕也不敢打折扣,畢竟勝利比什麽都強,而今不是摳門的時候。
    http://oinggon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