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來個十億
字數:4474 加入書籤
第一百二十一章來個十億
政治人物的承諾,有多少是兌現的。
且不說何夕能不能抗拒權力的誘惑。單單說,何夕從權力最核心退下來之後,怎麽保證自己,與自己親屬與身邊的人的安全。
權力交接,即便在現代社會也是一個大問題。一個不好就弄出事情來的。就好像前蘇聯,幾乎沒有一次正常的權力交接。畢竟權力在手,天下我有,權力讓人,太阿倒持,生死都不由得自己了。
就姚廣孝自己來說,他其實希望何夕更進一步的。
他倒不是說,要何夕篡位。姚廣孝知道,何夕斷然不肯的。是因為何夕不想破會自己定下的政治規則,他想要讓何夕做的是,將皇帝徹底架空。成為真正的虛君。
政歸內閣,祭則寡人。
這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以何夕製定的政治規則,他不會將自己的權力讓給自己的兒子。畢竟,如果他肯這樣,還不如直接篡位的。所以,將來代替他執掌大權的一定是朝中大臣。
如此一來,他們這些人就有機會觸摸最高權力。
這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利好。
人心都會隨著局勢的變化而變化。
戰事還沒有結束,很多人都有別的心思了。即便何夕自詡的心腹重臣,也是一樣的。
不過,何夕並沒有想過這些。他雖然有功成身退的想法,但是這還是很遠的事情。何夕也承認姚廣孝說得對。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做的。即便他打下南京之後,掃平天下,還要完成對地方各省的改造。
其實而今北京,在何夕看來,也就北京河北一帶府縣衙門算是有一些進步。其他地方衙門還都是老樣子。
將來打下天下,他也必須督促全天下完成改革,將原本府縣模式,改成何夕製定公務員體係。
他需要時間。
何夕不是不能保住自己的權位,但是如果能讓朱雄英知難而退就好了。
而且打仗這一件事情,誰知道需要多少錢,更不要說,戰爭之後,治療戰爭的創傷,也是需要錢的。與其那樣還不如直接來一筆大的。
何夕說道:「好。這一次就來一筆大的。」何夕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就十億元,僅僅是國債。」
此言一出,姚廣孝先有些承受不住了。他剛剛說十億,其實有一些開玩笑的意思。
何夕的國債模式,其實就是放水,大放水。而今其實各方麵都受到影響了。穩定物價也變得越來越困難的。如果不是何夕幾乎強製的,用盡一切手段,囤積了大量的金銀。這價格就已經不好辦了。
甚至銅錢官方定價,一元千錢,但實際上,已經在浮動了。
這還是最近蘇祿銅礦。源源不斷的向北京運銅,北京日夜不停打造銅錢。否則銅錢與紙幣之間的比值,更加難以穩定住。
何夕這樣的大放水,很有可能出問題了。
楊士奇更是吃驚的想要站起來說話。
何夕擺手說道:「任何事情都會有滯後性。如果明年一戰而天下定,則不會出現太多的問題。如果明年勝不了再說這個不提。姚先生。」
姚廣孝說道:「大人,有何吩咐?」
何夕說道:「你匆匆從南京而來,本來該讓你多待一些時間的。但是這一件事情,太重要了。你要先準備起來,等國債一發布,你就帶一億元作為本錢立即南下。你知道我要做什麽?這一件事情,決計不能有錯。」
姚廣孝說道:「屬下明白。」
何夕這樣過量超發貨幣,其實就是一個洗劫南京的計劃。
用南京,也就是南方地區承接北京方麵的貨幣濫發,北京方麵就
不會出現什麽大問題。畢竟,南京的基本麵太好了。一旦丁顯還能在南京濫發那麽多錢。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一旦北京打下南京之後,而今以南京新鈔計價的資產,估計不知道以打幾折的情況下兌換成為北京鈔。有南京大量的優質資產。北京幣值也就能穩定下來了。
甚至還能借此機會,衝擊南京方麵的守舊力量。
經過丁顯的打擊,然後南京戰敗的衝擊,再來一波貨幣掠奪。何夕就不相信,傳統的南方保守力量,還能有多少實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當大家都是開工廠辦公司賺錢的時候,傳統士大夫集團與傳統的大明朝廷就永遠回不來的。即便是偶爾有複辟,也擋不住曆史的滾滾東去。
何夕說道:「這一件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
雖然何夕這樣說了。但是這一件事情,何夕還要給朱雄英解釋清楚。如果朱雄英堅決反對的話,這一件事情還真不好辦了。
-------
「何夕想做什麽?」朱雄英有些納悶。他問解縉說道:「即便明年決戰,我估計軍中雙餉加上賞賜,火器耗費,大抵不過在億元上下,為了以防意外。建立鐵路的費用這種種額外用度,三億應該夠了。為拉保險,五億也行。這一次怎麽會是十億?這數字也太大了。再加上上一次的國債,估計有十幾億了。」
「這怎麽能夠還的清。」
解縉說道:「陛下,臣以為首輔大人意不在決戰之上,而在陛下。」
朱雄英說道:「在我?」
解縉說道:「明年洛陽決戰,陛下以為勝負如何?」
朱雄英說道:「我軍必勝。而今南軍頹勢已顯,縱然是中山王複出,也不能扭轉局麵。傅友德雖然也是一員帥才,但不及中山王遠矣。又怎麽能挽回局麵。明歲之戰,必勝。不過是勝多勝少而已。」.
解縉說道:「是以首輔在考慮戰後了。特別是梅駙馬的出現更代表了很多人心向背。」
雖然寧國公主與安慶公主的關係很好,親姐妹。但是在政治態度上,梅殷還是向著朱雄英。無他,梅殷是朱元璋培養出來的。他內心之中正統思想很重。
朱元璋雖然死了,但是他的影響力無處不在。
很多人都會因為朱元璋而投奔朱雄英。就好像,呂太後一死,長安就為劉氏袒。而朱元璋在天下人的聲望,並不比劉邦差。除卻何夕親自經營出來的勢力,大多少數都是願意投奔朱雄英,而不願意在何夕之下。
這個局麵,朱雄英也是暗自高興的。
他可以遇見,平地天下之後,朱雄英手中將有一股強大的力量。這股力量就是紛紛投向他的南軍將領。
朱雄英暗自高興之餘,卻沒有想到,何夕也在對戰後進行布置了。
朱雄英說道:「首輔他想做什麽?」
解縉說道:「他想保住首輔之位,最少在未來數年之內。都在首輔這個位置上,臣沒有記錯的話,首輔在製定內閣章程的時候,首輔是兩任共十年,而今第一任快要結束了吧。等打下南京之後,陛下真會想讓首輔依然在位嗎?」
「而戰後如果朝廷負債數十億,除卻何首輔,天下誰人有自信收拾這個爛攤子?」
朱雄英沒有回答。
但是不回答也是一種回答。
就朱雄英來說,他覺得自己已經忍受何夕很多東西了。如果可以,他其實不想再忍了隻是局勢如此,他代替何夕親自主持大局,這天下局麵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嗎?
朱雄英不知道。
讓何夕在位,是朱雄英最好的選擇。
隻是戰爭結束之後,讓何夕在位最重要的前提條件就不
在了。朱雄英就可以有新的選擇了。
而今看來,這一步,何夕也算在他前麵了。
朱雄英說道:「你覺得朕該如何應對?」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