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二批國債

字數:4632   加入書籤

A+A-




    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二批國債
    解縉說道:「陛下,臣以為當安首輔之心。首輔要做什麽,就讓他去做好了。做得越多錯的也就越多。做得越多,得罪的人也就越多。將來,時機一到,陛下登高一呼,撥亂反正。正當其時也。」
    姚廣孝不相信何夕遵守自己的政治諾言,解縉也不相信朱雄英會遵守。
    畢竟,以何夕再定天下的威望,那簡直是無冕之王。退與不退,區別並沒有太大。就好像徐達。徐達被朱元璋召回京師,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任閑職,但是隻要徐達還活著,天下人就沒有人敢忽略徐達的存在。
    如果何夕輔佐朱雄英重定天下,何夕的威望還在徐達之上。
    朱雄英不解決了何夕,如何能順利的掌握大權。
    隻是解縉忽略了一點。那就是朱雄英與何夕之間共同的秘密。
    這個秘密就是何夕的身份,已經所謂未來的世界重重信息。
    就因為這個,朱雄英是絕對不會殺何夕的。因為他知道,他雖然讀了一些後世的書籍,但是決計不可能比何夕這個後世來人更知道這些信息的作用。
    他想要讓大明發展到後世那樣夢幻的世界,何夕不能死。
    當然了,朱雄英也不是完全相信何夕的。但是不到最後關頭,他不願意與何夕你死我活。這或許就是雙方的默契所在。
    朱雄英歎息一聲,說道:「我知道了。」
    他隨即打發了解縉。心中暗道:「姑父,你到底會不會騙我?」
    他沒有去問何夕,因為問也沒有用。
    很多事情,不到塵埃落定的那一天,永遠都有變數。
    不過,朱雄英不反對。何夕召開內閣會議之後。新國債就開始發行了。
    -------
    與其說發行新國債。還不如說,何夕重新厘定了金融市場。
    就在議會的對麵,建立證券交易中心。
    首先各大銀行在這裏建立了國債交易,如果說原來的國債僅僅是可以在銀行做抵押的話,而今的國債,就可以在這裏進行立即交易。所有銀行一律通行。
    而這一次,發行的國債就是大明銀行,通過各大銀行分銷的。
    銀行可以用儲戶的存款購買,也可以分銷給客戶。這一下子給國債開辟了極大的市場。
    這也是何夕有信心發行十億國債的原因。
    經過何夕的屢次放水,市場上的錢是相當多的。而且很多人沒有金融學知識,但都不是傻子,而今的情況,他們都看在眼裏,知道錢在手中,很有可能貶值。
    而存在銀行之中。而今銀行剛剛完成了存款給利息的改革。
    畢竟,上一次的改革。國立銀行也就罷了。幾乎每一個國立銀行都有自己的基本盤,即便沒有什麽大發展,也不會虧本。但是私人銀行就不一樣了。
    即便是他們一起分割了原本士大夫的鄉裏高利貸的市場。但是北京不是南京,這方麵的市場並不是很大。所以這些銀行彼此之間競爭很激烈的。
    而且,何夕製定的銀行法也不完善。或者說非常不完善。
    銀行各種騷操作從來不少,特別是這一段時間,在何夕放水之下,資本空前活躍,更不要說,工業發展本身就帶來了極大的利好。特別是蒸汽機。
    如果說,在開戰之前,蒸汽機的存在,還在少數產業,但是這幾年蒸汽機發展有走向千家萬戶的感覺。而且在張宗德的主持之下,蒸汽機功率發展遇見瓶頸。
    不是別的原因,就是材料的問題。
    在轉數到一個定程度,材料就承受不住了。限製了蒸汽機效率提高。但是在蒸汽機各方麵應用上,
    卻有了很多新的開拓。
    再加上,大戰連連。人力資源緊缺。讓蒸汽推行成為一種潮流。
    正是這種潮流在,而今的北京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做生意就能搶錢的好時代。而何夕對銀行管製放鬆?也不算是放鬆。隻能說何夕也不知道製定什麽多嚴格的銀行管製措施。於是銀行放貸非常活躍。
    銀行的錢也就少了。
    自然也就有意願搶存款了。
    發行國債對這些銀行來說,也是一件好事。無他,他們購買國債之後,就能抵押給大明銀行,也就是央行,直接從央行之中借出錢來。如此反複。
    不過,何夕也知道,十億這個數字太大了。
    放到市麵上這麽多的水。不找好蓄水池,很容易出問題的。
    何夕也就搞出了好幾個蓄水池。
    何夕建立股票交易市場。他選了幾個公司上市。
    首先,以河套煤礦為核心建立了河套煤礦公司。直接發行股票。反正而今,北京方麵用煤激增。河套煤礦開采便宜,就好像不要錢一樣。即便不運到北京。在當地供應鐵路需要也是一筆不錯的生意。
    其次,就是朔州鐵廠。
    這個鐵廠乃是晉商控股的,朝廷有一部分股份。而今朝廷將這一部分股份拿出來放在市場上來賣。
    有這兩個工廠作為示範。
    何夕相信有很多人會看到這個融資方式的。如此一來,新放出來的水就有了去處。
    隻是,這個時代的股票交易市場,與何夕印象之中的高大上,根本不一樣。就好像一個菜市場一樣的。亂糟糟的。
    然後,何夕有搞出了公債體係。
    發行鐵路公債,主要是三條鐵路,一條是從東勝到嘉峪關的鐵路,一條是從東勝到西安的鐵路。一條是從北京直接到黃河北岸的鐵路。這是三條鐵路都以經營權抵押的。交通銀行承辦的。畢竟鐵路是一個賺錢的生意。這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
    而今大明建成兩條鐵路,一條北京到營口的鐵路。一條就是北京到東勝的鐵路。
    前者不用說了,簡直是聚寶盆,而後者,固然承擔了很多軍事任務,但並不代表就不賺錢了。隻是賺得沒有那麽多而已。因為這一條鐵路的存在,讓北京的肉價大降。每到冬天,就會成車成車的牛羊運輸到北京來。
    讓整個北京,即便是小老百姓也能吃上涮羊肉了。
    當然了,也就是這一段時間。
    因為牧民們留著羊過冬,大多數時候都會死的。所以低價清理。過了這一段時間,羊肉依然是小老百姓吃不起的價格。
    可見鐵路有多賺錢。
    所以,大家都投資鐵路都是很有興趣的。
    除此之外,就是東北田產了。
    準確的來說,是燕王嫩江地區留下的田產。
    這一部分地方,燕王會給朝廷。但是朝廷不可能白要。朝廷要給燕王相當大一筆錢的。但是何夕不想朝廷出這一筆錢,無他,當地人口,燕王幾乎上都會帶走。如果朝廷承接了,還要往這裏移民。
    這裏麵就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了。
    不是不能做。而是而今朝廷的事情太多了。沒有精力做這一件事情。
    而今將這裏的土地專賣出去,卻是一個極好的主意。
    首先,燕王賣給朝廷的土地,與朝廷賣給私人的土地在性質上是完全不一樣的。燕王賣給朝廷,乃是***交易。上麵的一切行政機構都是朝廷的了。
    而朝廷專賣給私人就不一樣了。
    想來沒有人敢奢求在這一片土地上成為土司的。朝廷自然會設立官府治理。隻是將土地的產權賣給這些人而
    已。
    而且土地在這個時代,是非常稀缺的資源,縱然燕王的土地在外東北極寒之地。也會有很多人動心,對於很多人來說,銀子,鈔票不過是浮財而已,唯一土地才是能夠傳承下去的家產。
    奈何,在北京這裏向搞定土地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