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 72 章
字數:8343 加入書籤
呃, 也有不看比賽的——
梯田美茶v :親們,這裏土狗,沒看過跳台滑雪, 我好想看啊啊啊……但我就守在話題了, 請大家隨時發發消息。我要忍著不看,我覺得我這兩天, 我、我看什麽比賽什麽比賽輸啊嗷嗷qaq
樣, 她這兩天看啥啥輸, 一氣之下決定不看了!”“沒必要沒必要別迷信2333”“嗨呀還是看看吧,這個項目超好看,我也第一次看!”
就這樣, 大量中國觀眾,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迅速湧入了決賽最後一輪跳躍的直播。
這種觀眾流量,幾十倍碾壓之前央視五套播放的淩放的幾次世界杯分站賽。
雖然他容貌出挑, 但是畢竟項目冷門,也沒參加過奧運會。尋常觀眾頂多知道:哦,中國有個項目奮起直追, 終於能拿到世界杯的分站冠軍了——至於這項目到底是什麽, 唔, 聽起來就是跳起來在空中表演技術動作的那一類項目嘛,自由式啊bb……
奧運賽事的關注度,是無上限的全民性關注。很多中國觀眾都是這一次後, 才真正認識到了跳台滑雪是一個什麽樣的項目。
上熱搜後又來了一波新觀眾, 許多已經被解說不厭其煩地科普過比賽規則、細節、目前分數情況的老觀眾, 熱情地一邊看著比賽, 一邊在直播評論區、微博話題等地方“老帶新”科普。
“……這比賽局勢可能一時一變,中國選手淩放目前暫列第四,但是和前三名的總分差並不大,現在沒有結束,大家一起期待他第二跳!”
新來的雲觀眾們還在努力輸入信息呢,這種時候,等幾分鍾算啥。
而對於一開始就在電視前的觀眾而言,淩放360度無死角的精致好看的臉,被大特寫放在屏幕上好幾分鍾隨便看誒!
雖然他表情都一動不動,啥情緒也看不出來,但觀眾們倒是也不很急——
哦哦,解說蘇靖剛才說已經給了出發信號,也就是說,咱們的選手終於要出發啦!
千家萬戶的電視機前和全網各大平台上,大家的精神都為之一振。
“好的,淩放出發了!”蘇靖興奮地解說著,“誒?”
屏幕下方有簡易的風場數據,對蘇靖這種前職業運動員來說很好理解。
“選的是順風!好樣的,咱們國家現在居然也有這水平了……”蘇靖感歎。
現在也沒法講太多,他隻是感慨了這麽一句,淩放的身影就已經快衝到離台的起跳點了。
先看這一跳!
“好!”淩放起跳的瞬間,蘇靖脫口而出,讚了一聲。
女主持人緊張而期待地瞪大眼睛,專注地看著屏幕裏的運動員起跳騰空,也來不及問他為什麽看到起跳就這樣叫好。
淩放這一跳也是高曲線,騰空最高點和剛才一致。
順風之下,他的空中姿勢保持得幾乎完美。
順風和逆風的感受確實不同,逆風飛行時,淩放的身體是迎風被托舉著的。
但現在,風像是從他身後無中生出的一對隱性的羽翼,馴服地幫助人體調控著平衡。
這是要警惕的“馴服”。淩放到飛行後半段集中全部注意力掌控身體。在他目前的飛行時速下,如果還覺得迎麵來風強度一般的話……說明順風風速已經很高了。
的確,瞬時風速達到了5.6s。
風速加劇時,他剛好進入了飛行後半程,純滑翔姿勢,保持好核心的話不會受到影響。
雖然順風的承托能力和飛行時間不如逆風跳躍,但是淩放通過高前傾增加了身體承載的空氣張力。
沒錯,作為高前傾選手……他還要進一步高前傾。
本賽季,他的身體傾角穩定範圍是在15.816.5度——這一次大幅度減到了15度。
“冒險了啊!”孫宇恒總教練端著保溫杯,盯著屏幕。
中國跳雪隊的休息區,孫總教練等葉飛流和方唐之外的教練組人員,都在看淩放的實時比賽。大家一眼就確認了這個身體傾角不是淩放平時正式比賽會用的。
訓練倒是見過,比賽拿出來還是頭一回。
居然就是在中國第一次進入冬奧決賽圈的賽場上空。
徐教練慨歎:“咱小淩可真猛!”
“咱老葉也夠猛……”孫總教練的副手喃喃接話。
每次飛行,都是實賽教練員和運動員本人當場處理情況,他們要作出最終選擇,當然,也承擔所有風險。
中國國家隊的其他人,隻能深吸一口氣,憂心忡忡、又滿懷期待地繼續看下去。
傾角穩住了。
無形無質的空氣,依然在以每秒接近20米的時速,通過淩放亮橙色的定製跳雪雪板張開的v字缺口,以比普通男性人體高空墜落時,大了2528倍的空氣張力,穩穩地托住了淩放!
他加大了傾斜,除了空中動態平衡之外,最難的部分其實在於著陸。
他已經很靈活了,但是變換著陸動作,恰好在呼氣時。
頂尖跳雪運動員是要在整個助滑的34秒,飛行的810秒中,連呼吸節奏都算好的。
然後經過成百上千次的飛行去嚐試和打磨。直到找到自己的最佳狀態,把呼吸節奏、身體的動作和風的韻律,完美結合。
但淩放跳順風風場不如逆風多,這個最佳狀態就很薛定諤。
這很考驗心態,空中動作變換準備著陸的時刻,運動員是要全力避免做出常人意識裏的“深吸一口氣”動作的。
空中飛行或許接近深水遊泳,人還在天上呢,隨便有深呼吸動作,那是要加大沉浮幅度,很容易導致失衡的!
直到動作變換之前,淩放一直保持著穩定到驚人的呼吸頻率。如果用秒表計時,可以說他的呼氣吸氣周期和在平地站立的時候,沒有明顯區別。
要準備著陸了!
淩放按照身體的直覺,果斷沉住了一口氣。
他是屏息完成了這個動作,防止身體有任何一瞬間的鬆弛,引發動作變形。
他選對了。
淩放在高速中順利完成姿勢變化,而且成功維持了向前的高時速。
順風風向在他的飛行中後段很正,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維持直行。
淩放落地,穩住,才勻速吐出一口氣。
他落得平穩,繼續前滑一段,利落地采取倒v形停止下來,平靜地轉身看落點距離。
——107.5米!
“漂亮!順風下,淩放已經超越了剛才自己的第一跳成績,跳出了平昌這座跳台建成6個多月以來有記錄的最遠距離!恭喜我們的選手淩放!”央視五套直播,女主持人的聲音帶著激情響起:
“在跳台滑雪這項運動進入中國的第31個年頭,我們看到,18歲的中國小將淩放終於翱翔在奧運賽場上空,他展現出了跳台滑雪——這項對大部分中國人而言還很新鮮的傳統冰雪運動,令人無法移開目光的獨特魅力!
可能是因為國際雪聯官員現場盯著之類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這一次淩放的姿勢分雖然比他平時略低,但也沒太離譜。
給分有效的三名裁判,一共給了他53分,算得上是個不好不壞的成績。
這個分數……
央視解說間裏,蘇靖放下用來算分的筆,已經興奮地直搓手了。
淩放這一跳,總分150.9!好高的分啊!
“冬奧一般運動員都比較保守,奧運的標準台決賽裏許多年沒這麽高的分了!”蘇靖拍了兩下巴掌,雙眼炯然,對著鏡頭大聲介紹道。
女主持人含笑提問,把蘇靖的注意力拉回來些:“蘇靖老師,那我們多聊幾句淩放這一跳。我記得您在比賽剛開始就給觀眾朋友們科普過,跳台滑雪是非常看風的項目,從起跳開始直到著陸,每一刻的瞬時風速風向,對於運動員的飛行距離會產生差之毫厘謬以千裏的巨大影響。運動員就好比滑翔機,逆風飛行獲得的升力更大、距離更遠、姿勢也更穩定,那麽今天您在淩放起跳時,看到當時是順風就叫了一聲好,又是因為什麽呢?”
女主持多次搭檔蘇靖解說跳台滑雪世界杯分站賽,她這是為觀眾拋出問題。
“哦,很簡單,不止運動員知道這一點啊,國際雪聯也知道嘛,所以說如果讓所有人都拚逆風,守著逆風玩就沒意思了嘛!”蘇靖擺擺手,認真地麵對鏡頭,給觀眾們解釋,“正因為逆風時跳躍有利,所以,每一位運動員的最終成績要根據現場即時風場情況加減,這就是風力補償分。可以看到淩放的總分裏包括一行綠色的數字2.9,就是那個!”
“……所以說,他和一般選手逆風今天第一輪比較普遍的1.2左右的分值相比,賺了近4分。而在還沒有出場的選手裏,像是鄭太賢這位選手,按照曆史飛行成績來看,對於逆風的依賴程度比較高。他在第一跳中由於逆風,得到的扣減風力分是1.8。”
女主持人笑著點頭:“淩放一定是對順風下距離有十足的信心和把握才敢這麽做!”
“唔、”蘇靖停頓了一下,心裏想了想自己的老友,葉飛流那家夥的性格。
“呃這個這個……應該是吧。”淩放那孩子,蘇靖沒接觸過,不過看起來很沉穩,不會瞎跟葉飛流瞎賭、的、吧。)
他的念頭一閃而過,畢竟還在直播。
女主持人還在熱烈地對著鏡頭讚歎呢:“我們看到了中國跳雪運動員的紮實、自信和勇氣……好,接下來上場的,是上一輪第三名的挪威運動員,克努特!讓我們看看堪稱完美發揮的淩放,能否在本屆冬奧拿到更好的名次!”
克努特的高起跳高前傾也是很紮實的,穩定達到了hs線,但沒能超過淩放的107.5。他的本輪姿勢分和淩放同分,53。淩放第一輪總分比克努特隻差3分,這一來,淩放兩輪總分超過了克努特,位居第三。
本輪比賽場地最遠成績,那條熒光綠線,還在淩放名下。
下一位出場的,是本土作戰的鄭太賢。
鏡頭從他站到跳台助滑道開始給到他,看得出,這位韓國新星的表情有些焦慮。
他起跳後蹬,爆發力還是很大——
“誒呀,心急了!”蘇靖客觀地點評。
鄭太賢騰空後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前傾的過程中出了一點小狀況。
也不知道,鄭太賢是不是也在寄希望於加大前傾幅度,把距離再提上去些——隻靠看是判斷不出來了,因為,他沒有良好地完成這個動作。
“鄭太賢空中這個第一次轉換,這才叫彎腰太大了!咳,就是說,可惜了啊!”蘇靖狠狠皺眉。
對於衝擊奧運領獎台的運動員,這是比較大的失誤。
低曲線起跳類型也不好調整,為了及時止損,鄭太賢達到俯衝姿勢時,前傾幅度比他平時還不如。
鄭太賢落地在94米。
“和淩放差太多,姿勢分也追不回來了!”
果然,雖然裁判給了57的姿勢分高分,但是淩放、克努特的本輪總分,都穩壓鄭太賢。
不用解說講,觀眾們都立刻能算出來,淩放現在兩輪加起來,總分是第一!
而還沒出場的隻有哈薩克斯坦選手阿伊蘇了!
或許、或許今天能有中國跳台滑雪的第一塊奧運金牌!?
各大平台都在實時討論,對於如此激烈緊張的項目角逐,誰都不敢說鹿死誰手。網友們都是暗搓搓地期待著。
能贏嗎?能贏吧?
阿伊蘇出場。
這位和淩放關係也不錯的哈薩克斯坦運動員,是個很憨厚陽光的小夥子。由於技術類型的選擇,他看起來比淩放壯實了一圈兒。
淩放的這位哈薩克好友、以及本屆冬奧剩下的唯一強敵,此刻表情凝重認真:
第一跳他的距離分就不如淩放,但是加完姿勢分,他的總分比淩放的高不少。
按理說本該有些心理優勢,但是淩放第二跳追了上來。
他不一定能超過淩放第二跳的距離。
這就反而給後出發選手造成心理壓力了,被上一輪成績不如自己的對手緊逼上來,總是不太舒服的。
裁判台示意沒問題,場地指示燈保持長綠,允許出發。
但是,進入助滑道六分鍾過去,這位麵容堅毅的哈薩克斯坦運動員,並沒有出發。
哈薩克斯坦的跳台滑雪國家隊教練是德國人,鏡頭裏能看到,這位教練容色嚴肅,也緊盯著場地實時風場圖的屏幕,遲遲沒有給自己的運動員下達出發指令。
“啊,看來阿伊蘇也在等風啊!本場比賽的金牌競爭非常激烈!”女主持人有些緊張地說著。
“唔……看起來,阿伊蘇他們這是也仔細算過分了。”蘇靖接話。
“順風起跳啊……是不是對他這種選手而言,很冒險,”女主持人問,“阿伊蘇這種爆發力型的低曲線選手,本來飛行時長就是劣勢啊,他更加不適合吧?”
蘇靖微微攥拳,“怎麽說呢,這是世界頂尖級別的選手了,上個賽季,阿伊蘇拿到世界杯分站裏的8站大跳台冠軍,9站標準台冠軍,幾乎可以說是製霸整個賽季!這種選手……對風的處理,很可能也有出乎意料的表現。”
“我們的互動平台有觀眾好奇,會有極端情況是——大家每個人都等風等很久嗎?”
“那也不會人人都等。頂多就是前五的較量吧,會開始有人比預期延後,之後再來幾個內卷的,也想等……有時,一場比賽明明天氣情況很好,隻因為教練員們等風的操作,就可能會比預計延長50的時間。不過,也隻有第一梯隊的選手會這麽操作。”
女主持人念平台評論:“……有人覺得阿伊蘇這麽厲害,其實可以爭取距離遠些?還有必要這樣冒險嗎?”
“有!我推測阿伊蘇對這個跳台也很不熟悉。第二次距離能不能比上一跳遠,他很可能沒把握。咱們保守估計,如果他不搏一把,隻繼續按上一跳距離發揮的話,淩放總分會超過他3分!”
那將是決定本屆奧運會男子標準台金牌歸屬的3分。
“我之前和大家講過,跳台滑雪的最大權重在距離,其次是姿勢,但是現在……”蘇靖對女主持人,和鏡頭前無數的中國觀眾說:“恐怕是風力抵扣分能扭轉乾坤的特殊時刻!”
這是競技體育的巔峰博弈,每一分,都不能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