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縮減版
字數:3669 加入書籤
直到此刻李承乾才明白楚元的不滿在哪!
明明他小時候十分看不起那種隻知道紙上談兵的酸儒可現在他卻也成了那般模樣真是諷刺。
楚元發現了李承乾那副呆呆的模樣,還以為李承乾是受了打擊立刻安慰。
“為兄並不指望你能一天就知道所有的事,可你需要知道現在的大唐並不算得上是真正的強國。”
“真正的強國是周邊無大國,周邊無強國,周邊無敵國。”
“現在的大唐還遠遠達不到這樣的程度。”
“遠的不說,三年之前渭水之盟,突厥就是大唐心腹大患,其次再由與唐朝交界的高麗,也是頻繁擾我大唐邊界,可由於規模太小,無法向突厥一樣引起皇帝的重視,所以就被層層隱瞞。”
“你讀書時父親肯花大資源培養你請名臣教導。”
“可你知道若是一個貧苦的大唐普通農家,想要供出一個能讀書的人需要花費多少嗎?”
“像那樣的學子,他們沒有專門的老師,隻有一個所謂的落榜的舉人會給他們當老師。”
“弟弟你所見過的最貧苦的地方不過是國子監,可你怎會知道國子監卻是那些寒門學子使盡渾身解數都擠不進的地方。”
“即便寒門學子能有幸學著所有知識去參加科考,可是朝廷現在是舉薦製,也就是說他們必須拜入誰的門下,才能得到被舉薦的機會。”
“試問在怎麽一個內憂外患的條件下,你這個身份要如何給答出這一樣的策論?”
“現在的你可能隻覺得這卷子答完也沒什麽,反正也不會落實。”
“可是若有一天你真的身居高位,這卷子就是你對現在國政的理解,當他變成現實試問又有多少大唐子民會因為你這一紙策論而飽受其害?”
楚元這個學問直接給李承乾問傻了。
他從未想過他所寫之策會成為大唐的行為準則!
可現在楚元告訴他了這個事實,讓李承乾不得不認清他沒有退路。
如果他真的對那個位置有想法的話,他隻能比他父親更了解民生,更懂得人民需要什麽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君主。
這一刻李承乾突然間明白了他錯的離譜。
楚元的話說出之後無論是杜構還是盧懷慎都有了一絲驚訝!
周邊無大國,周邊無強國,周邊無敵國,從各朝各代曆史上說,這都是不曾擁有過的。
可跟在楚元身邊的他們了解,如果楚元想完全可以做得到!
尤其是杜構他可是在邊關見識過楚元如何坑殺那些個突厥人的,他從不認為楚元會放過那些突厥人。
周天聽了楚元的話突然間就明白了楚元之前教給他的那些課本是幹什麽的了!
“公子我一定會在短時間內把這種知識講授給小公子聽,不過我現在理解也有限。”
忽然間周天好像是想起了什麽看向楚元的目光中寫滿了熱切。
“若是可以我們可以搞一個辯論的方式,到時候也方便小公子自己理解,遊學也可以提前推上進度。”
這個提議在楚元和杜構看來都足夠新穎倒是盧懷慎對這個題有所不滿。
他並不了解楚元所說的那個課業內容,他們來是為了享清福的而不是繼續深造學習的。
要搞那種辯論模式他們需要準備大量的資料,這可比上國子監的課費勁多了。
可即便他再怎麽不滿意這事兒做主的是楚元。
為了方便給李承乾洗腦楚元決定接納周天的意見來一次辯論。
曾經在楚元穿越之前就有人說過,想要讓一個人最快的學習,一門知識,就是讓他講給別人聽,眼下可不是正好嗎?
“我決定采用周天的建議,這樣為了不欺負你我把盧懷慎借給你,他可是世家公子對於大唐的教育十分了解。”
“明天下午我們將在書房如期舉行辯論,我將作為裁判弟弟你和懷慎一起作為大唐教育的提倡人進行辯論,周天和杜購則作為新式教育的提倡人進行辯論。”
眼看著有好玩的項目出現李承乾立刻點頭同意。
雖說他不知道辯論是什麽,但是比起枯燥的學習他更喜歡跟兄長還有這幾個有學識的人在一起。
好像隻是跟他們說說話就能發現自身的缺點一般。
周天則是十分興奮,他接觸到這新式的教學方法之後,隻覺得人人都可教學,是理想當中的大同社會。
杜構雖然對於的教學方法不了解,可想來裏尋在戶部楚元推尋的那種方法明顯就是這新式教學方法的縮減版。
若問時政盧懷慎可能不如楚元,可論教育他一點不帶怕的,出身範陽盧家他所有的文學底蘊絕對不是杜構和楚元在國子監學幾個月就能抵得過的!
於是暗中飆著一股勁的幾人分開查元資料。
甚至在李承乾和盧懷慎離開時都沒想起來,這新式教學方法來源於楚元。.
楚元才是他們需要辯駁的對象而杜構和周天不過是幌子。
暗中保護李承乾的暗衛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不過並沒有立刻向皇帝匯報。
一夜時間楚元除了安排下人們給他們遊學準備還給杜構和周天講了一晚上的課,可以說強行開啟了杜構和周天的大腦。
雖然隻在他們腦海中形成一個模糊的印象可這也足夠了!
太陽西斜,五人齊聚書房不同於昨天的布局。
今天的書房內竟然放了三張桌子,一張橫在那,另兩張互相對著還沒開始辯論這氣氛卻是拉的足足的!
李承乾幾人之前從未經曆過在他們站到那兩張桌子後竟有種朝堂議事的感覺。
楚元作為裁判來到橫著的那個桌子前站定暈了一口桌上擺著的茶水這才緩緩說道。
“現在辯論開始,你們兩方先說說各自教育的好處以及教育的內容,每次舉手作答。”
聽到楚元這麽元問盧懷慎立刻就舉了手,楚元伸出左手示意盧懷慎立刻就開始說了。
“我們傳統教育學的是四書五經,同事還有陶冶情操的射,禮,樂,書,數,並開利科考讓天下學子有另一條出路是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