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回 鳳姐關門少操心,探春求教問晴雯
字數:3898 加入書籤
探春思忖良久,起身去往鳳姐的院子。
她要去問問,這位管家多年的二奶奶的建議。
平兒從鳳姐屋裏出來,拉住探春的手,輕聲道:
“三姑娘是來探望我們奶奶的?可不巧了,我們奶奶身子一直不見好,剛剛睡下了。”
“那……讓二嫂嫂好好歇著,我晚些時候再來。”探春說著,輕手輕腳地離開了。
平兒站在院外,目送她離開,轉身回到鳳姐屋裏。
鳳姐倚在炕上,手裏拿著一塊布料,正在做針線。
她的針線活不好,線縫的歪歪扭扭的,卻也在努力做著。
這是給女兒縫的小裙子,她希望自己能做好。
巧姐出生到現在,她整日為府裏的事操勞,竟連一件衣服都沒有給她親自做過。
往後,她要努力做一個好母親了。
“奶奶,三姑娘現今管著家,她來備不住是有事要問您,您真的不管嗎?”平兒問道。
“平兒,我不是說過嘛,自此之後,咱們娘們關起門來過咱們自己的日子,賈家的事一概與咱們無關。”鳳姐頭都未抬,隻管忙活手裏的針線。
她看清了自己和賈家最終的結局,徹底心灰意冷,再也不想像以前那般爭強好勝了。
賈家不是她的,誰愛管誰管。
……
晴雯從紫竹軒回到凸碧山莊,卻見探春坐在屋裏,憂心忡忡地等著她。
“探丫頭,你這個小管家婆,今個兒怎麽有空到我這來坐坐?”晴雯邊換上家常衣服,邊笑問。
“我有點子事拿不定主意,想來問問你。”
探春走過來,眉頭依舊不展,“我本來想去問二嫂嫂的,可是平兒姐姐說,二嫂嫂的身子很不好,正在屋裏睡著。
晴姐姐,你說二嫂嫂是怎麽了?怎麽這麽些日子了,身子還不見好?她一貫要強,若不是實在撐不住了,不會把家裏的事一並撂開手。”
鳳姐的身子?
晴雯笑了笑,不置可否道:
“二嫂嫂的身子,她自己心裏有數。她若是真心不舒服,自會找大夫來看診的,咱們不必替她操心。倒是你,想問我什麽事?”
“是家裏的十二個學戲的女孩子。”
探春道,“太妃薨逝,有爵之家一年內不得筵宴音樂。因此,各官宦人家都將家中所養的優伶遣發了出去。
我想把咱家這些小戲子也打發了,隻是怕把她們送回父母身邊,再被賣到別處去。若落得個不好的去處,倒是我的不是了。”
學戲的女孩子?
晴雯暗自思忖:太妃薨逝,確實是賈家的十二個小戲子另外安置之時了。
原著中,她們大都留在賈家為奴。
她們自覺身份與賈家家生的奴才不同,心性高傲,揀衣挑食,倚勢淩下。
打小學戲,學得口角又鋒芒,能言善辯,吵架也得上風。
原先在梨香院伺候的一眾婆子們,心中無不含怨,隻是口中不敢與她們分證。
因太妃之事,朝廷不讓優伶學唱,小戲子們散了學,留在賈家為奴,身份便與眾婆子沒得兩樣了。
婆子們有丟開手不與她們計較的,也有心地狹窄猶懷舊怨的,因此在賈家生出不少事端來。
單單說分到寶玉屋裏的芳官,因她長得好,頗似林黛玉,極得賈寶玉喜歡。
她小兒張狂,侍寵而嬌,一味任性而為,鬧出不少事來。
她幹娘何婆子也是可惡,替她領了月錢,卻連洗頭也不給她洗。
推不過去了,才買了東西,卻又讓自己的親生女兒先洗,讓她用洗剩的水。
她氣不過,便與幹娘吵起來,搞得怡紅院那叫一個烏煙瘴氣。
這事兒說起來大錯不在芳官,是何婆子太渾,卻也是芳官伶牙俐齒,任事都要拔個尖,才惹得小事變大事了。
與幹娘吵架,隻算開胃小菜,芳官與趙姨娘幹架,才可算驚天動地。
她用茉莉粉代替薔薇硝,蒙騙賈環,那些看小戲子們不順眼的婆子們便攛掇趙姨娘去鬧去。
趙姨娘怒氣衝衝去怡紅院,為兒子討說法。
兩下裏一照麵就打了起來,連著藕官、蕊官、葵官、荳官,四個人一起跑入怡紅院,幫芳官打架。
她們破著大鬧一場,爭爭這口氣,又是哭又是嚎,手撕頭撞,耍賴裝死,把個趙姨娘氣得筋都暴出來了,卻也是幹瞪眼,奈何不了她們,倒讓她們折騰得狼狽不堪。
若是《紅樓夢》中哪場戲最精彩?這一場當之無愧,可堪第一了。
這十二個女孩子本就是學戲的,也是最會演戲的,無理也要攪三分,何況賈家一群攪家精,還想欺負欺負她們,挑挑事呢?
如今晴雯穿進來,很多故事情節發生了變化。
比如賈環瘋了,不可能再來討要薔薇硝,她們與趙姨娘幹架這一幕就遺憾地不能上演了。
可是,沒有這事,總有那事,她們要留在賈家,不可避免就要生事。
直到最後,傻大姐一隻繡春囊,引得王夫人整頓大觀園,這幾個在大多人眼裏,很不安分守理的小戲子首當其衝,都被尼姑庵的師父們帶回去,剃發為尼了。
從此青燈古佛為伴還算好的,依《紅樓夢》中對庵堂寺廟的描寫,她們成為尼姑庵師父們的斂財工具,供男人們玩樂,也是大有可能。
那下場,不可謂不淒慘。
而今,她們正處在人生的岔路口,或許可以將她們引向一個正確的方向。
探春的顧慮是對的,若是讓他們的家人領回去,以後還不定怎麽樣呢?
可是,她們打小學戲,不擅針黹,亦不擅其他俗務,如何安置她們才好?
晴雯思索良久,猛然記起與賈薔有過一段情緣的齡官,她的結局應該由賈薔來書寫吧?
“我記得,當初是薔哥兒去蘇州將她們采買回來的,而且一直是他照管著梨香院。我想,她們應該會比較信任他,不如先讓薔哥兒問問,她們自己有什麽想法?”
晴雯沉吟道,“若是其中有知事的,想學一樣應時之技,紫竹軒還缺三四個做茶點的;若有想學針黹紡績的,就幫她們安排到繡坊去;隻是若有想繼續學戲的,這就不好辦……”
晴雯思索間,門外傳來笑聲:“若是有想繼續學戲的,我可以給她們找一個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