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把酒話桑麻39
字數:17925 加入書籤
陳烈酒的船一路南下, 穿過七八個州府,來到蘇州府。
本以為蘇州府的文人多,他們的炭一定好賣。
誰知道,今年年初的時候皇帝改革了科舉, 他們一進入蘇州府, 整個蘇州府都籠罩在一片謾罵聲中。
“狗皇帝!狗皇帝!狗皇帝!”一個身穿舉子服的讀書人拿著酒壺喝醉醺醺的當街大罵, “寒窗苦讀十餘載,一句話就斷送了我等前程, 哈哈哈哈, 讀書讀書,讀書究竟是為什麽什麽?!”
“天道不公!”
“蒼天不公!”
“生不逢時!”
一群文人學子全跟發了瘋似的在大街小巷叫囂, 他們看不到人生的希望了, 就隻能以這樣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不憤。
就連平日裏笑逐顏開地麵對南開北方的客人的店家們, 也因為科舉這一改革而變得唉聲歎氣起來。
蘇州府的繁華正是因為蘇州府的文人墨客多, 當官, 當大官的人多, 南來北往的客人才願意到他們這兒來做生意。
現在帝王這麽一改革科舉,相當於把蘇州府的文人全都給判了死刑, 鐵了心不讓他們再上進。
商人都是聞風而動的,知道蘇州府的官員們惹了帝王生厭, 他們也不太想來蘇州府這個地方行商了,
而且來了也沒用, 讀書人都無心科舉了,當官的人家家裏也整日誠恐惶恐,就怕自家當家人也會像那趙大人一樣, 在金鑾殿前就被帝王給拖去斬首示眾了, 那還有什麽心思逛街買東西?
現在的蘇州府早就一改去年船來船往, 車水馬龍,繁華得不能再繁華的景象了。
變得蕭條而又萎靡。
整個城都像籠罩在巨大的陰霾之中,明明還在初冬,陽光正暖的時節,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寒冬臘月。
這可讓跟著陳烈酒一塊出來賣炭,順帶見識見識繁華大都市的陳五一行人傻了眼:“老大,這樣我們的炭還賣得出去嗎?”
看著這一城萎靡不振的人,陳烈酒也不悅地皺了皺眉:“真是一群爛泥扶不上牆的人,怪不得皇帝會改革科舉。”
在家,他聽他家小相公說過一嘴,他說皇帝改革的這個科舉特別好,可以讓天下多些能臣,而不是一些之乎者也的讀書人。
當時他還不明白,同樣都是讀書隻是考題變了有什麽不一樣。
現在看到這麽一群因為考題變了而變成這樣的人,他突然就頓悟了。
要是讓這樣一些連這點挫折都經受不起的讀書人當官,那才真實天下人的悲哀。
連許懷謙他們那種窩在小山村裏的人讀書人都知道,適者生存,隨變而變,而這些人就知道埋怨,就算文采再好,寫出來的文章做出來的詩詞歌賦,有多麽的驚天地泣鬼神又有什麽用?!
除了讓家裏壁畫上多一副字畫,什麽也改變不了。
“先試著賣賣,不行我們再想辦法。”來都來了,陳烈酒也不願意轉換地方。
第一,他們租的船隻到蘇州府,現在再重新租已經來不及了,第二,就算讀書人不讀書了,取暖總歸還是要取的吧,第三,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蘇州府再怎麽說曾經富過,隻是一年時間,也不至於窮到哪裏去吧?
他哪裏知道,蘇州府富是富,但那隻是針對上層當官的人家,中下層的普通家庭還是每日過著精打細算的日子。
以前還能指望家裏的讀書人能考取功名,當官反哺家裏,現在考取功名這條路都被人給撅了,家裏一下子沒了指望,蘇州府又不再複往日的繁華,日子變得難捱,得比起從前來更精打細算才能過日子。
原本馬上要入冬了,陳烈酒他們帶了炭來賣,蘇州府的人是很歡迎的,但是一聽十兩銀子一車的炭,全都擺手不敢賣了。
太貴了。
大戶人家倒是不嫌貴,可在這個節骨眼上他們也不敢顯擺,尤其是陳烈酒這炭還打著防銀霜炭的名聲。
要放在以前,買就買了,可現在朝廷風聲鶴唳,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起軒然大波,他們這些惹了帝王厭的蘇州府官宦家庭,得夾起尾巴做人,可不能如此張揚。
“老大,完全賣不出去。”陳五他們一連在蘇州府跑了好些天,處處碰壁,不禁都有些心灰意冷,“要不我們回去了吧。”
在蘇州府他們人生地不熟,吃喝拉撒什麽都要花錢,尤其是放炭租的碼頭的倉庫,放一天都是不少錢。
這些錢如流水般花出去,看得陳五他們眼皮子直跳,怕就算以十兩銀子一車的炭價賣出去,也是折本。
“漲價吧。”陳烈酒想了想,炭價不漲不行了,“漲到三十兩一車!”
“三十兩一車?!”
在場的所有人,包括一向有些精明的陳牆都傻了眼:“我們連十兩銀子一車的炭都賣不出去,三十兩銀子下個炭怎麽賣?!”
“不賣蘇州府了。”陳烈酒捶了捶拳,“我們換個地方賣!”
“可是我們能去哪兒呢?”陳牆滿頭疑惑,“出來帶的錢都花得差不多了,再去租船也租不起了。”
今年一年都在攢炭,都沒有掙錢,原本指望著把這些炭賣出去就有錢了,可現在不僅炭沒賣出去,錢也快花光了,連他們回程的路費都成問題,拿什麽租船換地方。
“不用租,我們就在這裏等著就行。”陳烈酒搖搖頭,並不打算換地方。
蘇州府雖說是落沒了,可它畢竟曾經繁華過,修的碼頭都是一等一的好,運貨送貨都非常便捷。
現在沒了南來北往的商人,空蕩蕩的碼頭更是便捷,他沒有必要再去換個地方擠來擠去的。
“不換地方我們怎麽賣給別地的人?”陳牆不解。
陳烈酒把許懷謙給他的宋雲帆手書拿出來,笑了:“要不怎麽說,還是你們二哥有先見之明呢。”
先前拿到宋雲帆手書的時候,陳烈酒並沒有什麽太大的波瀾,隻是想著要是在蘇州府遇到什麽阻礙的話,有個關係。
有沒有都無所謂,現在看來,還得靠他家小相公啊。
眾人不解,隻是一封手書有什麽作用?
陳烈酒也不解釋,第二日就照著手書上的地址,拉了十車炭去拜訪宋雲帆宋大人在蘇州府的府邸。
他是蘇州府的人,雖說沒什麽人脈,自己一步步科舉上去的,可這裏皇帝厭惡蘇州府的官人,卻唯獨升了他的官,他在蘇州府的府邸也變得市若門庭了。
陳烈酒到的時候,不少達官顯貴的人家都想與他家交往,好探聽探聽皇帝究竟是何意思。
他們想要結交宋雲帆,可宋雲帆卻不敢跟他們結交,京中局勢波雲詭譎,他現在乍然被皇帝升了官,就像一隻出頭鳥一樣,鬼知道是不是皇帝拉他出來試探人的。
因此他這官也升得痛並快樂著,一再囑咐他在蘇州府的家人要小心,他的家人把他的話當聖旨,不敢跟蘇州府的人有什麽來往。
所以,門若庭市的宋府官邸外紮了再多的人也沒用,根本沒人進得去。
陳烈酒拉著炭來的時候,他們所有人輕蔑地掃了他們一眼。
連綾羅綢緞、金銀首飾都敲不開宋家人的門,十車炭就能敲開了?
陳烈酒沒搭理他們,直接給門房遞上去宋大人的手書,門房拿著手書進了門,不一會兒就把陳烈酒給迎了進去。
“謔!”
“還真讓進門了?”
一群人傻眼了,十車炭還真敲開了宋大人家的房門?
不過,陳烈酒也沒在宋大人府邸裏待多久,他進門見了宋老太太,說明來意後,留下炭就走了。
前前後後連半個時辰都沒有,所有都不覺得他辦成了事,就連陳五他們也是這麽想的。
“就給宋大人送十車炭有用嗎?”他們知道他們老大這是去送炭的,不是去賣炭的,甚至連賣這個字都沒有說過。
隻是打著宋大人給許懷謙送了書籍的名頭,感謝宋大人這個老師願意提拔許懷謙這個學生,給他送十車炭的年禮。
一府學政,許懷謙稱呼他一聲老師也沒錯。
“我也不知道。”陳烈酒搖搖頭,心裏一點也不慌,“總歸試試嘛。”
隻是十車炭,又不是什麽昂貴的東西,就算送了沒有回信,也什麽大不了的。
“那現在我們怎麽辦?”送了炭無所事事的陳五問道,總不能讓他們一直這樣幹等吧?
然而陳烈酒就是這個想法,肯定他的點了點頭:“等吧。”
這一等就等了三個月的時間,等到所有人都不耐煩了。
尤其是陳烈酒,他的潮熱期越來越臨近,還遲遲沒有消息的時候,他都想跳河遊回去跟他家小相公雙宿雙飛了。
他們在焦愁的時候,許懷謙也同樣很焦愁。
本以為從杏花村躲到桃源縣就清靜了,沒想到在桃源縣也不清靜。
五縣縣令全都殺到桃源縣來找他來了。
“幾位大人有何賜教?”這麽冷的天,沒有老婆在懷的許懷謙蜷縮在客棧的床上取暖,結果就被他們三請四請地給請到了桃源酒樓吃飯,他也是無語得很。
“哪敢賜教你,是我們幾位有事請教你。”吳縣令搖搖頭,態度放得有些謙卑。
他之前就說許懷謙是個可塑之才,靡山縣困不住他的吧,現在看來,他分明就是一條臥溝的龍,不抬頭則已,一抬頭便是風雲,恐怕以後整個縉朝都困不住他。
“——啊?”許懷謙被他們這態度搞得有些懵,“幾位大人有事但說無妨,學生一定知無不盡,盡無不言。”
“生薑。”許懷謙都給他們當一年學生了,索性他們都知道許懷謙的性格,盛縣令懶得像吳縣令一樣那樣墨跡,直言道出了來意。
他這麽一說,許懷謙就懂了:“幾位大人也想讓治下百姓種生薑嗎?”
他說著不等幾人點頭,又立馬給否決了:“不太行,少量的生薑還行,大批量的生薑,銷路怎麽辦?”
他是和戚掌櫃簽訂了三萬斤的生薑量,但這恐怕就是極限了。
而且隨著他種生薑發了財,恐怕靡山縣還有永安縣兩個縣的縣人都會掀起種生薑的風潮,這麽多的生薑流向市麵上,供大於需,要不了幾年生薑就會降價。
除非,整個縉朝開始風靡生薑。
但這恐怕很難,起碼不是現在他的能做到的。
“不種生薑那種其他東西呢?”盛縣令想到段祐言的話,抓心撈肺地難受,放棄吧又割舍不下,不放棄又太大膽了,他實在是沒有勇氣去這麽幹。
“我家祐言說,可以鼓勵治下百姓種植其他藥材,不一定要局限於生薑。”
“這很好啊。”許懷謙沒想到段祐言反應這麽快,這麽快就舉一反三從生薑想到別的藥材了。
盛縣令苦笑:“可我這心總是浮的。”
“做什麽事情都有兩麵性,盛縣令,”許懷謙給他解了惑,“你想求穩就安於現狀,你想搏一搏就得去闖,天底下沒有又安穩又十全的事,種莊稼不也得靠天收麽?”
可他敢動賦稅,成功了還好說,不成功很有可能舉家闔族掉腦袋,他死了沒事,段祐言和盛雲錦咋辦,他兩還年輕,還有大把的前程。
其他幾位縣令也是如此,要是沒有顧忌他們早就放手去大幹一場了。
“實在不行,不如少量多試?”許懷謙看他們都惴惴不安地看著他,同樣都是當過官的人,知道這上麵沒有人兜底,自己幹害怕,給他們出主意道,“也不要求一次性全縣,找個較為靠譜的村子,找做個示範村,等這個村子做起來了,再慢慢向周邊村子擴張。”
幾位縣令同時向他看過去。
許懷謙不懼他們的眼神慢悠悠地喝著茶:“也不要把村民們的土地都征用完了,最好一家就拿個幾分地出來嚐試,這樣成功固然好,失敗了也能把損失降到最低。”
安寧縣縣令皺眉:“幾分地?”
“嗯,幾分地,”許懷謙頷首,“種植產量高,單價高的作物,這樣每家每戶都有盈收,就不會出現像我這樣突然暴富,被全村人給盯上的事。”
“就好比,我的生薑,”許懷謙給他們打比方,“我的生薑是五畝地才種出這麽多巨款,若是把這五畝地分攤到全村人頭上,每家每戶就種植個一兩分地,這樣大家都有盈利,雖然不多,但也比全村人一塊種生薑,最後生薑賣不完全爛在地裏的好。”
幾位縣令點頭,是個法子。
“不過,你們也不要盲目的種植,”許懷謙怕他們看到高產和價格高的就去種,“還是得看當地土質適宜什麽,我當初就是看路邊的野生薑長得好,段祐言又說醫館收生薑的價格高,才想去種的。”
許懷謙說著還不忘把老婆拉出來誇了又誇:“我要讀書,沒時間管理田地,都是我家夫郎在管理,為了把這生薑種好,他可是費了不少功夫,請教了不少人,才種好的,不然我那五畝地的生薑早病死在地裏了。”
“所謂專業的還是得找個專業的來,”許懷謙怕他們不懂裝懂,又細細說了說,“我們都不是種地的人,也沒種過什麽藥材,若是要推行種藥材的話,還是得找個會的人來看守著才行。”
許懷謙這一番話可謂是把方方麵麵都給考慮到了,聽得幾位縣令連連點頭,然後看著許懷謙那種濃稠昳麗卻掩飾不住病氣的臉,心裏像是突然是被敲了醒鍾一樣。
早慧易傷。
許懷謙的病弱不會是因為他太過於聰慧而導致的吧?
雖然許懷謙的聰慧並不在詩詞歌賦上,但他這般年紀就對時政有如此見解,也算是很早慧了。
想到時政。
幾人心中一凜,現在陛下重時政,這許懷謙又有這般天分……
許懷謙被他們幾人的眼神看他的眼神弄得莫名其妙:“幾位大人何故這樣看著我?”
“……沒什麽。”盛縣令收回目光,對許懷謙語重心長地道,“鄉試好好考。”
我們會助你一臂之力的。
反正在以時政為主的這場科舉裏,許懷謙不管怎麽考,一個優異是跑不掉的,與其等他日後扶搖直上再巴結,還不如直接送他一場造化。
“我肯定會好好考的。”自從科舉改革了之後,許懷謙整個人都輕鬆了,要是考他的專業他還吊車尾的話,簡直不能忍!
可是鄉試離他還很久遠,他現在對鄉試還不那麽緊張,叫都被他們給叫出來,他現在有點好奇:“幾位大人,你們回去之後想種什麽?”
桃源縣縣令直接開口了:“半夏。”他觀察過,他治下百姓田地裏種愛長半夏,由於長得又不好,挖出來去醫館賣也賣不上價,但若能專業種植的話,沒準效果不錯。
盛縣令也回答了:“黃芪。”因為段祐言說過,黃芪種好了產量不比生薑低,而且價格還要貴。
安寧縣縣令不太好意思道:“你們都種藥材,我就不摻和這個了,我想種甘蔗。”甘蔗製糖,糖多貴啊,而且他想自己開家糖作坊,自產自銷,多好。
雲夢縣縣令:“我也不種藥材,我們縣盛產絲綢,種桑的多,每年的桑葚多到吃都吃不完,我想試試釀桑葚酒。”這是他一開始就想好了的,隻是因為沒有銷路不敢去做,但他現在看到許懷謙沒有銷路都敢去種生薑,他的膽子也逐漸大了起來。
最後隻有靡山縣吳縣令沒有開口,他委實想不出來,他們縣還可以種什麽,被幾人盯著,隻得硬著頭皮訕訕道:“我還沒想好。”
“種生薑吧。”許懷謙朝吳縣令道,“把杏花村作為模範村如何?”
吳縣令一震:“嗯?”
“我的生薑不能重茬種植,明年我的地就不能種生薑了,”許懷謙也不瞞著,“我與盛北的醫館簽訂了契約,每年要給他們供三萬斤的薑,我想把這三萬斤分攤到杏花村每家每戶頭上,也不多,每家兩分地就好,不過生薑的收購價格隻有八十文了。”
陳烈酒今年種生薑可是辛苦了,他雖然沒有給許懷謙訴苦,可是他的辛苦許懷謙都看在眼裏。
明年可不能讓老婆這麽辛苦了。
而且他今年在村裏種生薑已經惹了很多人眼紅,不把利益分出去,他怕被人給生吃活剝了。
不過,也不能讓他白忙活,銷路是他打開的,總得讓他賺一點吧。
吳縣令內想到還有這好事,當即想也不想的同意了:“好啊,你想怎麽弄就怎麽弄!”
許懷謙種生薑都已經種成功了,連銷路都都找好了,什麽都不用擔心,他隻管等著明年收稅就好,還有什麽不知足的?
其他幾個縣令的立刻朝吳縣令露出羨慕嫉妒的表情,突然覺得姓吳的這廝命可真好啊?
治下出了一個許懷謙聰慧的,不僅什麽都不用他操心,以後許懷謙飛黃騰達了,還能與他有一份師生情誼。
……嗯,這麽一想,他們都想勸許懷謙轉縣算了,轉到他們縣裏來,他也是想幹嘛就幹嘛。
“多謝大人,”幾位大人揮舞著鋤頭蠢蠢欲動地想挖許懷謙,許懷謙笑眯眯地朝吳縣令道了一聲謝,“不過大人,杏花村明年種了薑,後年別的村也不能厚此薄彼,所以還請大人這一年費點心,多多在本縣,最好是整個昌南宣傳一下吃薑的益處。”
營銷搞起來喂!
既然要全縣種薑,怎麽說也得把生薑的名氣打出去吧,不能光指著盛北收購,本縣百姓也得利用起來。
最好是讓整個昌南的百姓都開始吃薑,然後知道靡山縣的薑最好,靡山縣——薑縣!
這樣以後別的地方買薑都不用他們出去拉客戶了,自動就會有客戶上門收購,多好!
本來還想躺著收稅的吳縣令:“……”
“好吧。”許懷謙已經幫他解決了很多問題,隻是宣傳吃薑的益處,應該不算太難吧?
他不知道他這一舉動,在後世多了一個可可愛愛的稱呼,愛薑如命——吳大人。
沒辦法,吳大人為了宣傳生薑不僅讓靡山縣的酒樓上了許許多多的生薑菜,還逢人就拉著人說吃薑的益處,甚至去麵見上司時,不忘讓上司也品嚐生薑的美味。
他文采不錯,有能說會道,靡山縣在此後的幾年裏還真發展成了縉朝的薑縣。
許許多多用生薑做出來的美食,都是從靡山縣出去的,他們種植的生薑還被縉朝人打上了靡薑的稱呼,擔在別的府城去賣,都是要被人搶著買的。
不過這一切都是幾年以後的事了,現在幾位縣令坐在桃源縣對江的酒樓上,在一張很普通的八仙桌上,聽到許懷謙給吳縣令講營銷的好處。
幾人皆是心神一顫,這個好!這個好!從來都隻知道人需要名聲,卻忘了物一樣需要名聲!
桃源半夏,平溪黃芪,安寧蔗糖,雲夢桑酒,靡山老薑!
想想幾位縣令都好激動,要是在整個縉朝打出他們縣的名聲,他們這些做縣令的名聲也一樣可以打出去!
而且還沒有那麽顯眼得讓人嫉妒!
宣傳!宣傳!回去就宣傳!
五位縣令看到了揚名立萬的好處,全都蠢蠢欲動的想要回去大幹一場,而辦完事的許懷謙卻在想,他老婆怎麽還沒有回來?
就在他正想著的時候,他們正對的著的江麵上突然出現了一艘船。
緊接著是兩艘、三艘、五艘、十艘,越來越多的船出現在江麵上,一字排開地把整條運河給鋪麵,想讓人不注意到都不行。
“快看,快看,江!”酒樓的包廂裏還有些零零散散的客人,此刻他們都注意到了非同尋常的江麵,視線全都向江麵上看過去。
就算有沒有看過去的,也被人提醒著看了過去。
“天啊!發生什麽事了!怎麽這麽多的船!”不知所以的人們根本不明白發生了什麽,他們隻能發出聲音來表示自己的震驚。
在包廂裏的五位縣令和許懷謙自然也注意到了這一情形,不過他們沒有像那些客人一樣大喊大叫,而是在想究竟發生了什麽?
河匪襲擊?江匪作亂?
可看他們行船有條有序,而且這麽多船過來,也並沒有襲擊江岸兩邊看熱鬧的行人,根本不像是山匪作亂。
倒像是商船!
可是永安府有什麽值得這麽多商船前來的?!
還不等五位縣令想通,眼睛恢複了,視力極好的許懷謙眼尖地看到了最前麵一艘船的甲板上,站了團火紅的身影,他當即想也不想地出了包廂飛奔出酒樓,向碼頭而去。
幾位縣令一頭霧水地跟著他走,想到他心心戀戀的他家夫郎,都在心中疑惑,這該不會是他家夫郎整出來的吧?
果不其然。
等船隻抵達桃源縣的碼頭,陳烈酒穿著一身火紅的衣服從甲板上挑下來,擁抱了一下他日思夜想的許懷謙,就忙不迭地對桃源縣的縣令說:“閔縣令,麻煩你安排一下後麵的船隻停泊!”
“……什、什麽?!”閔縣令看著後麵密密麻麻數條船的船隻,瞠目結舌,這他可怎麽安排?
“這些可都是來買炭的,”陳烈酒牽著許懷謙的手,精神奕奕地朝閔縣令說道,“在你的縣令交易的,這稅收……”
“我馬上安排!”閔縣令一聽就非常懂事了,即使他們桃源縣碼頭放不下這麽多船隻,可停泊麽,隻要有個木頭樁子或者一顆樹能拴住就行了。
條件簡陋,大家都忍耐一下嘛。
“陳五你回杏花村讓族老把所有的炭都拉倒桃源縣碼頭這兒來,陳牆你帶著客人去客棧安置一下。”陳烈酒交代完閔縣令,又把自家人給安排妥當了。
這才在一眾縣令不可思議的目光中,把許懷謙拉回客棧,摟著他親了又親:“想死我了。”
“我也想你。”許懷謙被他親的身上都不冷了。
雖然披著大氅,可在江麵上吹了那麽久的風,他全身都冷透了。
可是被陳烈酒這麽一親,他感覺他全身的血液都躁動了起來。
“在客棧裏等我就好,怎麽跑到江上去接我了。”陳烈酒摸了摸他凍得冰涼的臉蛋,拿客棧的棉被把他家小相公給包裹起來,抱著他。
“想你。”許懷謙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他。
“別這麽看著我,”陳烈酒被他這麽看著心跳好快,“你這麽看我我又想親你。”
“親,隨便親!”合法夫夫!想怎麽親怎麽親!
“要親出血了!”陳烈酒的拇指在許懷謙殷紅的唇瓣上點了一下,也不知道他家小相公的皮為什麽這麽薄,一親就破。
“是嗎?”許懷謙抿了一下唇,沒什麽感覺,“那親臉?”
“親了臉就不能出門了!”陳烈酒笑了笑,三個月沒見到人了,這又是親嘴又去親臉,他還出得去房門嗎?
“怎麽去了這麽久?”許懷謙不解,“不是說賣完就回了嗎?”一百二十車炭需要賣這麽久麽?
“還有外麵那些船隻都是怎麽回事?”
“我別急,我一個個跟你講。”許懷謙一口氣問這麽多問題,陳烈酒也沒有不耐煩,摟著他細細給他說起來,“有點一言難盡,又有點意料之外。”
事情是這樣的。
陳烈酒給宋大人送炭,本意是想,借宋大人的名氣在蘇州府打出銷路。
畢竟,他給宋老太太送炭,宋老太太都收了,那天那麽多人都看到了,而他們又在蘇州府叫賣了好些日子。
總有些趨炎附勢不甘心的會上門來問問吧。
再者,他給宋大人送了炭去,宋老夫人一個小心謹慎的人,就算他有宋大人的手書,她也會給遠在京城的宋大人寫封信去告知一下吧。
沒準她還會把他們給宋大人送的炭往京城送點去,隻要宋夫人敢把炭送往京城,他就可以在蘇州府裏大肆宣揚,他們的炭京官用了都說好。
宋大人用了都說好!
現在蘇州府的一眾學子和官員們看不到希望,這個時候突然冒出一種炭,能讓他們巴結上京城的官,你說他們會不會買?
就算不買去巴結,買回去自己用一下也行的吧。
他們家的仿銀炭這麽好,用過的都不會再用黑炭了,陳烈酒有信心隻要賣出去就能大賣!
一開始,所有的計劃都是朝著他預想的那般進行的,宋老夫人的確在他走後給宋大人寫了封信,把炭給運送往了京城。
因為兒子說過,小心駛得萬年船,她在這蘇州府那是一點頭都不敢冒的。
可陳烈酒拿著兒子的手書上本,她也不可能把人拒之門外,萬一是兒子看中的人呢?
所以這種事還是得讓她自己來才是。
仿銀霜如陳烈酒的預期進了京,到達了宋大人府上。
宋大人忙啊,皇帝要他們這些編撰、檢討沒日沒夜的修書,他哪有時間看家書。
而且下人也隻是送了信和炭來,他還以為是家裏母親關心他冬日裏沒炭用,特意給他送來的。
他也沒有在意。
一直忙碌到十月,馬上要過年了,陛下見他們這段時間修書修得不錯,終於沒再盯那麽緊了,他這才放下一身的警惕之心,放鬆了。
這一放鬆就不得了,他發現家裏無論何時都暖烘烘的,一點都沒有冬日裏的寒冷之氣。
這跟以前是完全不同的。
他朝炭盆看了眼,看到炭盆上的那層白霜,當即就嚇黑了臉,朝妻子問道:“銀霜炭,哪兒來的?”
他現在雖然升了一點點官,可也遠沒有達到能用銀霜炭的地步啊!
“母親送來的,不是銀霜炭。”他妻子解釋了一句,“隻是一種類似銀霜炭的炭,叫仿銀炭。”
“仿銀炭?”宋雲帆沉思,“仿製銀霜炭燒的炭?”
“可能是這個意思。”他妻子也不太懂。
“母親哪兒弄到的?”宋雲帆感受了一下這個仿銀炭的溫度,跟銀霜炭比起來也差不了多少了,是上好的炭。
“說是你在永安府的學生送的年禮。”他妻子解釋了一句,“學生給老師送年禮的事不是很正常嗎,於是我就拿來給用了,沒想到這一用還挺好。”
“信拿來我看看。”宋大人想不通他在永安的那個學生會這麽熱情的給他送炭。
看了母親給他的信,知道是許懷謙給他送的炭後,皺了皺眉。
就算他請許懷謙雋了字,給許懷謙送過書籍,許懷謙也沒道理給他送這麽好的炭的年禮吧?
而且這個什麽仿銀炭這麽好,在市麵上卻從來沒有聽說過,轉瞬間,宋雲帆就想到了關竅,這不會是托他賣炭吧?
很有這個可能啊!
他現在的官都是孟方荀和許懷謙兩人幫忙得來的,隻是幫他們賣賣炭而已,好像也不是多大的忙。
而且這炭挺好的。
正好,過年了都要給京裏的官互送年禮,他就讓妻子選了些炭,一家送了一籮筐。
寒冬臘月的時節,官員之間相互送炭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不過,宋大人的這個炭太不同了,長得很像銀霜炭,但又不是銀霜炭,可燒起來除了沒有銀霜炭的那層香味以外,其他的都一模一樣。
於是,不少人就向宋大人打聽,上哪兒弄來的這個炭,多少銀子,要是不貴的話他們也買點。
畢竟,京城冷啊。
普通的炭太嗆人,夜裏還不能關窗睡,冷風嗖嗖的,銀霜炭好是好,可是七八品官員用不起啊。
就算用得起也不敢用,今兒他們敢點一盆銀霜炭,明兒言官禦吏就敢參他們一本貪汙受賄,享奢靡之風。
宋大人幫人賣炭,送佛送到西,於是又去信一封問了問價格,得知這炭才三十兩一車。
各家都聞風而動了,紛紛派人到宋大人這裏買炭。
宋大人是官,不是生意人,這他可不敢接手,讓他們自己到蘇州府取炭。
他母親說了,許懷謙夫郎日日在府城裏賣炭,可是辛苦了。
想不通好好的秀才郎,為何讓自家夫郎拋頭露麵,不過,也正是因為缺錢才這般賣力吧?
不然,怎麽可能這麽輕而易舉地就用上了他給他的人情?
這手書也不是無限次數使用的,他去他家投了拜帖,這份手書就被他母親給收回了,以後再想利用他,絕無可能了。
想到許懷謙那一手字,宋雲帆終究是不忍心,於是讓妻子邀請閨中好友上門的時候也宣傳宣傳這炭。
這下可不得了。
一傳十十傳百,女人家傳話的本事太厲害了,他們家有一種類似銀霜炭的仿銀炭,除了沒香味跟銀霜炭一模一樣,這樣的話日日都在京城各家高門裏出現。
現在皇帝厭惡文官,這些文官也夾著尾巴做人,不敢鋪張高調,到了這冬日,也不敢出門去買銀霜炭,就用最普通的灰花炭。
可對用慣了銀霜炭的人來說,用這灰花炭簡直生不如死,尤其是家裏有老太君的,老人家用這樣炭,用的命都快沒有了。
一聽還有便宜類似於銀霜炭的仿銀炭賣,全都派人出去采購了,買!大肆的買!
這麽多人下到蘇州府把陳烈酒一行人給包圍住,紛紛要買炭!
一百一十車仿銀炭,很快就被瓜分完了。原本陳烈酒要先行回來運炭的,可這些人嫌棄陳烈酒一來一回耽誤時間,就各自開著自家拉貨的船跟著他一塊回來了。
“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聽完陳烈酒的話後,許懷謙感歎了一句。
“可不是!”陳烈酒高興地翹了唇,“還是我最聰明,我就知道宋大人用了我們的炭,肯定會幫我們宣傳的。”
所以他一開始就把價格漲到了三十兩!不然十兩銀子一車,刨去他們在蘇州府待這麽長時間的吃喝用度,沒準還要折本。
“就是宋大人的人情我用掉了。”陳烈酒有些抱歉地看著許懷謙。
“我家阿酒最聰明了!”許懷謙誇了老婆一句,“人情用掉了就用掉了吧,本來就是要給你總的。”
“你呢,在家怎麽樣?”說完自己的事,陳烈酒想到許懷謙來,“生薑賣得咋樣了。”
“不太好。”許懷謙抿了一下唇,拿出他掙的銀票給陳烈酒看,“沒有你掙的多。”
原本以為他掙這麽多了,可以超過老婆了,沒想到到最後還是陳烈酒掙的最多。
“很厲害啊!”陳烈酒數著許懷謙給他的銀票,眼睛都在發光,“隻是種地就能掙這麽多,已經特別厲害了!”
放眼縉朝都沒有他家小相公這麽厲害的吧。
“不過隻有今年了,明年就沒有這麽多了。”說些許懷謙把生薑分攤給村裏人種的事給他說了說。
“沒事,”陳烈酒安慰他家小相公,“你還有我呢,我掙的都是你的。”
就是他藏了一點點一點點的私房錢,應該沒什麽關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