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回 楚文王實行郡縣製

字數:3225   加入書籤

A+A-


    書接上回,話說卞和帶著他的石頭,淒淒苦苦地過了五十年,這五十年裏,卞和的生活大家可想而知,本來精壯的青年,失去了雙腳,變成了一個殘廢,好在他還有石匠的手藝。
    可是他兩次戲弄楚王的事,經常被大家拿來嘲笑,卞和默默地忍受著這一切,雖然心裏的那個堅持一直都沒有放棄過,但五十年的風霜雨雪,也讓他時常獨自默默流淚。
    這時楚國已經又換了國君,楚武王已經死了,他的兒子楚文王熊貲即位。
    卞和已經很老了,老卞和感覺自己的日子沒幾天了,就抱著他那塊石頭坐在楚山下,傷心地哭,那哭聲淒厲蒼涼,連飛過的烏鴉聽了,都扇不起翅膀。
    這天楚文王熊貲剛滅了息國,得了桃花夫人,高高興興地回京,遠遠地就聽見這淒厲的哭聲,楚文王有點不快,就對身邊的隨從說“去看看,什麽人在那裏哭嚎?”
    不一會隨從來稟報說“啟稟大王,是個斷腿的瞎老頭,抱著個大石頭,說是美玉。還說,說以前的兩位先王都錯過了這絕世美玉,如今他也快死了,不忍心這美玉埋沒,所以就在那沒日沒夜地哭嚎。”
    “哦,好像這個故事很多年以前聽說過,這樣吧,今天本王心情好,就把那老頭帶過來本王看看。”
    不一會,老卞和就被帶到了楚文王熊貲的麵前,隻見他已是瘦的就剩了一把骨頭了,滿頭白發胡亂地挽著,像枯草一樣的發絲耷拉在那瞎了眼睛的,滿是皺紋的臉上,一身衣服破破爛爛,因為沒有雙腳,被侍從們拖著來到楚文王的麵前,隻是懷裏還抱著那塊石頭。
    楚文王見他這幅模樣,也覺得實在是可憐,就叫了玉匠來,這次是讓玉匠直接鑿開那塊石頭看看,要不是美玉,也讓這老卞和死心。
    玉匠很不屑地看了一眼那石頭,還想說什麽,可是被楚文王淩厲的眼神製止了,於是隻得拿著鑿子,開始鑿那石頭。
    一下,兩下,三下,石屑飛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期盼著,鑿到地九下的時候,玉匠的手停頓了,他不敢置信地放下鑿子,輕輕吹去石屑,再用手輕輕擦拭那個鑿開的地方,眼中滿是驚異。
    這時,楚文王也發現了玉匠的異樣,說“怎麽了?拿上來看看。”
    玉匠小心翼翼地捧著那石頭給楚文王看,隻見那個被鑿開的口子裏,竟然發出了淡淡地白光。
    楚文王也有點驚異,問玉匠說“這是,有料?”
    玉匠輕輕點點頭,楚文王大喜,忙對玉匠說“開,再鑿開,看看到底有多少料。”
    於是,玉匠輕輕鑿開這塊石頭的外皮,裏麵,竟真的有一大塊美玉。
    在後來的幾個月裏,玉匠帶著幾個徒弟對這美玉精心地雕刻、琢磨,終於將這塊美玉雕琢成一塊完美的玉璧,而那個可憐的,斷了一雙腿的瞎老頭卞和,就在玉璧即將完工的一天夜裏,睡去後,就再也沒能醒來。
    為了紀念這個可憐的執著的老頭,楚文王將這塊玉璧命名為和氏璧。
    今天,是這塊玉璧完工的日子,楚文王特意帶來給桃花夫人看,希望能博得美人一笑。
    哪知,桃花夫人還是淡淡地別過臉去,沒笑,也沒說話。
    雖然這桃花夫人在楚國宮中,不笑也不說話,可是並沒耽誤她生孩子。自從被楚文王熊貲搶來之後,三年時間,桃花夫人就生了兩個兒子,長子熊囏(jian),次子熊惲(yun)。楚文王對這兩個兒子也非常喜愛,封熊囏為世子。
    為了用實際行動討夫人開心,楚文王都將楚國的都城,從丹陽遷到了郢都,說是這樣可以離桃花夫人的故國更近一點。
    而且將原來息國的地方改為息縣,不錯楚文王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設立郡縣的君主,後來秦國將分封製改為郡縣製,就是借鑒了楚國的經驗。
    大家可不要小看這郡縣製,這在當時可是體製上的一大進步。
    因為當時的貴族統治是采用的分封製,就是對後代子孫或者有功之臣,是封給你世襲的土地和人口作為采邑,你就在這土地上修建城池,這些土地上的收入都是你的,你隻需要每年象征性地給中央交一些貢品就行了。
    比如楚國,給大周朝中央政府的貢品,就是一種叫做包茅的草,這種草據說可以用來過濾酒,就是這樣的叫做包茅的草,楚國也都很多年沒有向周王進貢了。
    而這麽多年,楚國卻一直不斷地擴充,地盤不斷擴大。
    但是作為大周王室,卻要不斷地分封新的子孫和功臣,所以王室自己的地盤當然就在不斷減小了。
    而郡縣製就不同了,將國家的土地按行政區域劃分為郡縣,向郡縣派遣官員進行管理,郡縣從本質上來講,還是國有土地,其人口、賦稅收入等都是國家所有,派遣的官員,隻是管理者,而不是所有者,國家可以根據情況委派,撤銷,調遣,而國家的土地和利益不會因為設立了郡縣而減少分毫。
    看看,這郡縣製對於一個中央集權國家有多大的好處。
    好了,咱們又回到故事裏,楚文王遷都郢都,當然不是像他說的那樣,是為了一解桃花夫人的思鄉之情,肯定是為了更好地向北擴張。
    這次楚文王的目標可是老牌中原諸侯國家,鄭國。
    “當初鄭儀做國君的時候可是一直做咱們楚國的小弟,現在這鄭突都做了兩年國君了,也沒來拜會過咱們,給咱拜個年什麽的,這是看不起咱們楚國呀,哼,那就教訓教訓這小子吧,反正現在已經遷都到郢都了,沒事了打打鄭國,很方便。”
    於是楚文王就興兵攻打鄭國,哎,這鄭國是自從鄭莊公之後,就雄風不再,強大的楚國來犯,這明顯是打不過呀,鄭厲公鄭突無奈,隻得向楚國認慫,給楚國進貢了不少財物,楚文王得了好處也就不再進攻,因為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鄭國可不是像息國那樣,可以被一舉滅國的,隻能徐徐圖之。
    鄭厲公鄭突受齊國的支持複位,不是齊國聯盟陣營的嘛,這會又倒投楚國,齊國就很不爽,要製裁鄭國,於是鄭國就開始在北方齊國,和南方楚國之間搖擺,因為兩邊都是大國,強國,鄭國都得罪不起,但是兩邊搖擺的結果是兩邊都不滿意,都不斷地加大對鄭國的製裁,所以鄭國就更加衰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