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秘法絲線
字數:3626 加入書籤
楊東升整個人一頭黑線,盡信書不如無書,無疑又鬧了一個烏龍。
難不成非得逼自己滴血認主不成,他不經意的摸了摸膝蓋上刀囊,想到小祖宗從來沒有見過血,嚇到小盆友怎麽辦,就算嚇不到小盆友,嚇著花花草草也不好,再說給自己放血太不吉利了。
楊東升迫使自己鎮定下來,伸出手指輕揉太陽穴。
他努力回想一切有關信息互換方麵的記憶,不久想到先後兩次以心傳心的經曆,還是緩緩將玉簡貼在額頭上,繼而進入心如止水的空靈狀態,最終以精神為橋梁溝通玉簡。
不消一會,腦海之中憑空多出大量信息。
這是一門喚作精神鞭笞的秘術,他也有一段關於精神鞭笞的記憶,卻是遊戲裏暗影牧師的招牌技能,造成持續傷害且降低移動速度。
當然,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一號玉簡記錄的秘術並不深奧,每個步驟都描繪清晰,大概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稱之為“凝”,最低要求心如止水的第二境精神力,首先必須把精神力初步凝練成絲,才可以叫做秘法絲線,可以進一步凝成一股繩,還可以二次編織成鞭子,總之精神越凝練韌性越強,精神越凝練越容易驅使。
第二個層次稱之為“實”,使無形精神力有如實質,從而影響外界環境,幹涉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
第三個層次稱之為“活”,重新賦予精神力嶄新的生命力,讓其具備一定智慧以及自主攻擊性,比如便宜師傅的章魚怪,便會通過觸手反複鞭打,進而吸食散逸而出的精神力。
同為章魚小丸子,霓虹本土的章魚燒皮酥肉嫩讓人垂涎三尺,便宜師傅的觸手怪隻會讓人不寒而栗。
單論精神力之凝練足以碾壓自己幾個層次,數之不盡的觸手吸得人精神萎靡暈暈欲睡,楊東升想到這裏冷不丁打了個寒顫,他就是不幸嚐到外焦裏嫩滋味的一個。
一號入門對他來說難也不難,可以很快做到精神凝練如絲,再進一步則需要水磨工夫。
這門秘術傳承起碼包含三個部分,楊東升有必要做一個全麵的了解,將一號玉簡輕輕放回玉匣,換成二號玉簡貼在額頭,其中詳細記載著一門構建心靈戰場的法門,集困敵禦敵集一體。
心靈戰場構建得越完美,困敵的效果越出眾,並且會隨著囚殺自我完善,直至一步步化虛為實。
楊東升在腦海中複盤昨天上午的經曆,盡管當時沒有被拉入真正的深淵,但是可以確認薑還是老的辣,便宜師傅演化的心靈戰場必然藏在無盡海淵之下,或許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不為人知的地方。
通過第三層次的秘法絲線演化海怪,再以心靈戰場演化無盡海淵,手段層層遞進真是高明無比。
二號入門相對來說也比較容易,楊東升不但有鏡湖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裏麵養有一頭名喚常旌的胖頭魚,還有七隻同氣連枝的小蝌蚪,核心之處另有元古神文鎮壓。
可以說武裝到了牙齒,即使不加演化,也是天然的心靈戰場。
然後疑惑不解的望著最後一塊玉簡,一號和二號都是狠人,還有三號什麽事,莫非三號才是係列傳承中的重中之重,楊東升帶著滿腦子疑問,重新使用精神溝通第三塊玉簡。
果不其然,三號才是狠人中的狠人,或者說是真正的狼人。
這是一門構築心靈烙印的法門,在心靈戰場中的不斷交鋒中,抓住敵人弱點,打上心靈烙印,直至形成一道牢不可破的心靈囚籠,最終達到完全奴役他人的目的。
楊東升一次性看完三塊玉簡,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秘法絲線隻是基本功,心靈戰場才是殺手鐧,最後一道心靈烙印構築的牢籠才是琅琊榜,三種秘術之間環環相扣,陰狠毒辣不留一絲餘地。
隨之而來的則是某種覺悟,殘酷的超凡世界總算露出冰山一角。
楊東升很快聯想到實戰檢測,由此明白宛若活人的戰鬥傀儡如何而來,便宜師傅手段遠比自己想象中的酷烈,世間比死亡更加殘酷的就是生不如死,成佛成魔都在他人一念之間。
麵對三門異常強大的超凡傳承,楊東升生平第一次心生波瀾許久不能平靜,隻能默默告誡自己提高警惕。
其實,他並沒有道德潔癖,也不是人盡可夫的“白蓮花”,更是深知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甚至還能掰扯出來一連串道理,秘術無善惡之分,法無禁止皆可為,導之以善則善,誘之以惡則惡。
一旦克服兩世為太平犬的心理障礙,他在秘術修習方麵將再無任何阻礙,勇猛精進都是可以預見的事情。
暫時拋開心有芥蒂的第三部分不談,楊東升很快便做到凝練如絲,將天賦賦予的強大掌控力展現的淋漓盡致,一點一點的抽絲剝繭,無數精神力相繼奔潰又重新組合。
如此反反複複多次,直到自身所能做到的極限,方才定型依次整合在一起。
不過,不是繩也是不是鞭,而是一把由密法絲線編織而成的精神之劍,其刃麵虛實相間長度達八十多厘米,配以勉強纏繞而成的行文大刀拵,以他目前的凝練程度還無法做到以假亂真,很多的細節無法具現,比如切羽、刀鍔、刀柄等。
刀身才剛剛定型尚且不夠穩定,常旌把自己吃成胖頭魚還不肯罷休,急忙遊過來迫不及待的想分一杯羹。
楊東升隻能連哄帶騙,嚇唬劍靈再暴飲暴食吃下去,早晚變成詩句“跨海斬長鯨”中的被斬對象,小祖宗方才鼓著圓鼓鼓的肚皮離開。
不等老王同誌中午送飯,他便臨時請假回去陪童養媳去了。
楊東升出了靜室返回市內,中午陪曾安華在臨街露天小吃鋪排隊,沒有精心裝修的門臉,也沒有配套的桌椅,更沒有專門的服務員,隻有一條老舊失色的布製橫幅,上麵繡著幾個大字。
必須眯起眼睛仔細辨認,才能半蒙半猜出“阿婆米粉”。
這種純手工的米粉賣相圓扁不一,色澤也不如米線光鮮亮堂,極具韌性挑起來不斷筋,吃起來清香粘糯,選用的配菜有各種海鮮、精肉、菌類等。
這樣一家不起眼的傳統小吃,卻精通現代企業饑餓營銷的精髓,每天限時限量銷售,先到先得賣完即止。
店家中午還沒有開門,曾安華就一個人過來排隊了,楊東升還是依靠手機定位才找到正確地點,幸虧門口排隊等候的多是街裏街坊,他剛轉身打算站到後麵排隊,就被一位熱心的老主顧給攔住。
後麵有人幫腔,口音很有特色,“囡仔和囝仔整得水當當,鵝們把位子讓給你倆好啦!”
最終盛情難卻,不好意思推脫,楊東升和曾安華隻能出聲感謝,然後一人取一張塑料馬紮,陪著熱心街坊有一茬沒一茬的閑聊,一塊坐在路邊吃碗炒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