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二十九,蒸饅頭

字數:4041   加入書籤

A+A-


    飽飽地吃了一頓,又喝了幾口熱騰騰的雞湯,感覺身子一下暖和了起來,整個人都跟著變得精神了許多。
    之後,李東升便跟著小五叔還有幾個姐姐一起,在院子裏堆起了雪人。
    不得不說,這麽大的雪天,這麽厚的積雪,絕對是李東升這輩子第一次見到。
    跟著幾個孩子在雪地裏又是跑又是跳,小手小臉一會就凍得紅撲撲。
    因為身子太小,力氣不大,所以在努力給雪人做了兩隻雪白的小耳朵之後,他就偷奸耍猾地在旁邊當起了監工,指揮著小五叔、大堂姐他們忙來忙去。
    就這樣,幾個孩子在雪地裏玩了一個下午,搞得鞋子、袖子、褲腿全都被浸濕了一片。
    等到他們的手指頭、腳指頭還有耳朵、鼻子全都凍得受不了時,這才跑回堂屋,坐在四叔剛剛升起的火堆旁邊烤起火來。
    沒錯,不是在灶房,也不是在當院,就是在正堂的堂屋大廳裏,用深秋時從地頭或是溝渠邊上刨回來的老樹根與木樁,燃起了一堆明晃晃的炭火。
    一堆人圍在火堆旁邊,烤手烤腳烤鞋子,有時候還會烤些紅薯或是饅頭來解解饞。
    這就是八十年代農村人常用的取暖方式。
    這個時候,屋裏麵沒有什麽地板裝飾,全都是老土地基,坑窪不平,點上一把火,也不怕會把地麵給燒壞了。
    相反,有了火把的烘烤,還能讓地麵更幹燥更堅實,順便還能把因為化雪而滲進屋的潮氣也給一並驅逐到屋外。
    到了傍晚。
    幾個孩子都沒有回家,而是一邊烤著火,一邊看著堂屋裏的電視節目,歡聲不斷。
    因為大雪天冷,且冬季裏入夜得早,所以晚上過來竄門的鄰居基本上都已經不見了蹤影。
    老宅裏難得地安靜了起來,幾個孩子可以隨意地換台,選擇他們喜歡看的電視節目。
    就這樣,一直到了夜裏七八點的時候,見孩子們都沒有回家,家裏的大人們才打著手電過來老宅接人。
    過來之後,大人們也不會直接就帶著孩子離開,而是會留在這裏跟老太太說會兒話,順便也看一會兒電視,然後才會抱著或是牽著孩子們回家。
    因為孩子們還有電視機的存在,三個分家出去的兄弟,也會時常過來老宅看看,不再像以前那樣,十天半個月的都見不著一回麵。
    哪怕是不太合群、之前還跟老太太鬧過別扭的老大李向軍,在看到老宅得了一台電視機後,也開始往老宅走得更勤了些。
    每天晚上也多是他過來把兩個丫頭接回家。
    不管他是不是有著自己的小算盤、小心思,但是至少在表麵上,一家人的關係都相處得很是和諧。
    張桂蘭對這樣的改變很是滿意,臉上的笑容明顯要比幾個月前豐富多了。
    對於發生在老宅還有奶奶身上的變化,李東升自然也是開懷不已,這才是一個大家庭該有的樣子。
    哪怕是分了家,也不能離了心,淡了情。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過去。
    眨眼間,就到了臘月二十九,也就是一九八三年的一月二十四日,距離大年除夕夜,隻有一天的時間了。
    這一天的大清早,老宅、新宅還有劉家店的各家各戶,全都開始起火蒸起了饅頭與包子。
    與往年不同,今年的農村之中,各家都不缺糧食,白麵饃饃蒸了可是一鍋一又鍋。
    一些人多的大家子,甚至能接連蒸上十鍋以上的饅頭與包子。
    之後,各家就會把這些蒸好的饅頭、包子直接裝進透氣的麻袋或是大簸籮裏,一直能吃到正月十五之後。
    這個時候豫東冬日的天氣還十分寒冷,不管是蒸好的饅頭、包頭,還是提前炸好的油條、丸子、果子、雞塊、魚塊,又或是熟的牛肉、豬頭之類的下酒菜,都不怕會腐爛變壞。
    過年嘛,絕對是孩子們一年之中最高興也最興奮的一段時日。
    因為在過新年的這幾天,他們不但能穿上新衣服、新鞋子,而且還能吃上他們平時根本就吃不到的葷腥美味。
    哪怕家裏備的下酒菜,大多都是要等到親戚上門時才會正式端到桌麵上,但是私底下這些小孩子們總是能夠討到一個好嘴頭。
    尤其是李東升,哪怕是在自己家討不到好吃的,到了老宅奶奶那,每次都能吃得小肚圓滾滾。
    所以,在小時候,每到過年的時候,李東升反而不太願意呆在自己家裏,每天總是膩在老宅的院子裏,圍著奶奶的轉。
    如今,哪怕是重活了一世,李東升的這個習慣也仍是沒有改變,而且他也不想改變。
    能夠每天膩在奶奶的身邊,被奶奶再疼愛一次,感覺比上輩子還要幸福得多。
    “奶奶奶奶,今年咱們怎麽蒸這麽多饅頭啊?”
    “我剛數了一下,一鍋至少有二十五個,一下蒸了五大鍋,都一百多個了,什麽時候能吃得完啊!”
    老宅灶房裏,小五叔在灶堂前燒火,奶奶在案板前盤麵做饃頭。
    二堂姐李衛婷一臉好奇地數了一下堂屋涼席上正在放涼的熱饅頭,小跑過來向奶奶詢問。
    李東升在後麵聽了,不禁抬手扶額。
    多麽熟悉的一幕啊!
    為什麽每年過年蒸饅頭或是炸油條、果子的時候,總是會有一些小孩子會問出這樣或是那樣奇怪的問題?
    遙想當年,每當大年二十八、二十九,家裏要蒸饅頭、包子的時候,爸媽不是把他與姐姐支走,就是不許他們兩個在家裏亂說話。
    有時候,他們隨意的一句問話,就有可能會得到爸媽的一頓喝斥或是被敲一下腦袋,搞得他們也是一頭霧水,壓根就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麽。
    “呸呸呸!童言無忌!小孩子過年的時候別亂說話!”
    果然,聽到二堂姐的好奇詢問,奶奶忍不住就抬手在二堂姐的小腦袋上輕敲了一下,沒好氣道:
    “你們幾個都是啊,今天想吃多少吃多少,但是就是別給我亂說話,更不許進灶房!”
    “要是吃飽沒事兒了就出去玩去,晚一會兒再回來!”
    說著,奶奶竟直接把幾個想要進灶房的小家夥全都給趕了出去。
    “幾個小鬼頭,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我巴不得每年家裏都能蒸上這麽多白麵饅頭呢。要知道,這要是放在解放前,隻有地主老財家裏過年的時候才能蒸這麽多白麵饃饃呢!”
    “你們這些小輩兒的孩子,算是趕上好時候了,這麽大點兒就有這麽多白麵饃饃吃,擱在以前誰敢想?”
    把幾個小鬼趕出去後,奶奶一邊活麵,一邊輕聲自語。
    正在燒火的小五叔聽了,原本想要開口問一下解放前的日子是啥樣,不過一想到老娘方才的警告,連忙閉上了嘴巴。
    他也怕萬一說錯了話,會被老娘給敲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