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狂風落葉未足平,新朝新人新氣象

字數:4515   加入書籤

A+A-




    山東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尉遲迥脆敗,完敗,一敗塗地,再無任何翻身的可能。
    他從起兵到敗亡竟然隻用了短短68天。
    楊堅長舒了一口氣,消滅掉最難啃的尉遲迥,剩下的司馬消難和王謙,不過是芥蘚之疾,根本不值得憂慮。
    事實證明楊堅完全有理由,也值得擁有這種自信。
    司馬消難,被後世認為是“反覆”的代名詞。
    他是周靜帝皇後的父親,也是楊堅的叔父,是楊堅父親楊忠拜把子的兄弟。
    司馬消難當年是北齊的北豫州刺史,他僅僅是害怕自己惹上莫須有的罪名,不想惹火上身,就主動把全州獻給北周。
    這種賣國求榮之事,司馬消難做起來臉不紅心不跳,他認為是棄暗投明,理所當然。
    北周派去接應他的將領就是楊堅的父親楊忠,經此事之後,他們結為兄弟,發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但司馬消難隻可同富貴,不能共患難。
    看他最透徹的還是他朝夕相伴的妻子,當年司馬消難去南方上任,隻帶了美妾寵姬同行,他將原配妻子還有三個兒子都留在長安。
    她便非常有遠見地對楊堅說:“滎陽公(司馬消難)性多變詐,今以新寵自隨,必不顧妻子,願慮防之。”
    楊堅大有同感。
    司馬消難當年為北齊刺史,見疑於北齊,便立即舉州降於北周。
    他娶了北齊神武皇帝高歡的女兒,在北齊為了自己的仕途,把妻子捧在手心當寶貝,但投降北周後,她再無利用價值,便棄之如敝屣。
    他和楊忠是拜把子的兄弟,當看到尉遲迥舉兵,便殺掉自己手下四十人,舉兵反對楊忠的兒子楊堅。
    這種人,實在不知廉恥為何物,一切以利益為行事準則,可以因一己之利,甘冒天下之大不韙。
    楊堅對司馬消難的判斷非常準確。
    司馬消難根本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也不是不個有能耐的敵人。
    起兵剛開始,他就做了二手準備,先給自己留下一個退路,他聯絡偏安江南一隅的陳朝。
    司馬消難打了一個如意算盤。
    進可以聯合陳朝攻城掠地,以鞏固自己的勢力,就算形勢大壞,作為最後的退路,他也可以投降陳朝,還是可以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
    不管形勢如何發展,他都穩賺不賠。
    隻是他萬萬料不到,他沒有更多的選擇,楊堅隻給了他一條路。
    尉遲迥竟然以一種始料未及的速度,起兵才六十八天就快速敗亡,司馬消難依靠的反楊堅同盟,瞬間冰消瓦解。
    並且,由於尉遲迥的脆敗,他在原來計劃之中,給自己留退路的時間都已經不多了。
    司馬消難很快就看到了北周王誼的軍隊,征塵四起,殺聲震天,向他滾滾而來。
    他立即做出了放棄、逃跑和投降的決定。
    司馬消難,這個沒有任何骨氣和勇氣的封疆大吏,在尉遲迥敗亡後的第十天,投降陳朝。
    他用的是他一貫的套路,投降敵國以換取功名富貴。
    而巴蜀之地王謙之亂,也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波瀾不起地歸於失敗。
    在王謙之亂中,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利州總管豆盧績。
    他不看好王謙,以區區二千士卒,孤軍獨守利州四十天,堅決不投降,最後守得雲開見月明,他等來北周的大軍。
    以此一役就可以知道王謙,即使在他自己的地盤,也沒有絕對的實力去控製下屬,更不要說全麵對抗楊堅。
    但造反是一條隻有前進的路。
    開弓沒有回頭箭,不生則死,王謙的敗亡頗富戲劇性。
    北周梁睿的大軍一路勢如破竹,直接殺到成都城下,決戰的時刻終於到來。
    王謙畢竟是當世大將,他表現出了應有的勇氣和尊嚴。
    他傾其所有,集結五萬大軍背靠成都城結成戰陣,他想和梁睿來一場硬仗。
    他和尉遲迥一樣,自以為以逸待勞,自己兵精將勇,又占地主之利,頗有勝算。
    他親自披掛上陣,但非常奇怪,他反而將幾個信任的將軍留在城中觀戰,他要讓他們看到,他王謙才是成都之主,蜀中之王。
    可是,他低估了北周的戰力。
    北周整個國家,就是一架高效運轉的戰爭機器,在和北齊的吞並戰爭中,這個機器的運轉已達到最巔峰。
    在戰場之上,脆弱的蜀兵根本就不可能是關中勇士的對手。
    王謙不但低估了北周,也高估了蜀中將士的戰力。
    蜀土自古安逸,偏安有餘,爭雄不足。
    其兵器,戰力和戰鬥意誌從來都不足以爭天下。
    戰鬥的結果,早已注定。
    王謙一戰而敗。
    王謙犯的最致命的錯誤是,高估了自己在蜀中的影響力,更是誤判了城中各位將領的忠心和勇氣。
    他留在城內觀戰的那些他非常信任的將軍和下屬,一是被北周的強悍戰力嚇破了膽子,二是他們認為王謙不可能再有機會東山再起。
    既然王謙的失敗和滅亡已經不可避免,那他敗亡之前,就是他們為自己謀劃爭取利益的最後機會。
    於是,他們眼睜睜地看著王謙戰敗;冷冰冰地拒絕王謙懇請入城的目光;殘酷無情地讓王謙失去最後求生的機會。
    他們拒絕王謙入城。
    王謙不甘心而充滿怨恨地向成都城投去眷戀的一眼,率領三十個近衛騎兵,倉皇逃竄。
    可是,兵敗如山倒,敗軍之將,又哪裏還有逃走的生機,他的結局也經注定。
    王謙,被押送於成都,也被斬首於成都。
    蜀中平定。
    三方叛亂,以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創紀錄、戲劇性地被平定。
    在中國的北方,楊堅獲得了一個非常難得的政治空間和時間。
    他的威望空前高漲,他在北周的朝野和元老派麵前,證明了他的實力和魄力,還有運氣。
    他被推上神壇。
    他被認為是符合關隴集團利益的合法代理人。
    楊堅,第一次將命運之神的主動權抓在了自己手中。
    他的篡周立隋大計,真可謂是有如神助般順利。
    但楊堅有野心,他並不隻是個陰謀家,也不隻是個政客。
    他不滿足於隻是做一個普通的開國君主,他是一個非常有追求的政治家。
    他立誌開創一個全新的盛世,恢複並超過大秦,漢魏的風流,那曾經是漢族頂天立地的時代。
    他楊堅,要站在前輩們的肩膀上,他要創立一個更高的,如日中天的時代。
    他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大公無私的,完全奉獻的執政團隊。
    推他輔政上位的第一批元老功臣,已經無法滿足他的要求。
    他深知他們的品性和為人,他曾用”反覆無賴”四個字來評價他們。
    並且通過討伐尉遲迥,他們推辭監軍的往事,他敏銳地感覺到,那批推他上位的人,和他終歸不是一路人,更不會是一條心。
    他,楊堅,需要開創新的時代,也需要全新的領導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