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絢爛帝國我為首 重開天地有楊隋

字數:4651   加入書籤

A+A-




    楊堅的判斷非常準確。
    他沒有等待太久,一道讚同遷都的奏表,呈送到他的案前。
    當朝太師李穆錦上添花,他的這道表文代表了朝廷傳統勢力對遷都的認可。
    李穆在奏表中寫道:“帝王所居,隨時興廢,天道人事,理有存焉。……伏願遠順天人,取決卜筮,時改都邑,光宅區夏。”
    支持遷都,可以給朝廷舊臣帶來實質的利益,在新的都城中,他們都將取得,對應於他們身份和地位的廣闊宅基地。
    這是一種按官階分配肥瘦貧富土地的方案,是利益的再分配,顯然更有利於在位者。
    楊堅心下大定,他看了李穆表文後說道:“天道聰明,已在征應;太師李穆,複抗此請,無不可矣。”
    於是,遷都一事,上下一心,板上釘釘。
    政策一定,立即開幹。
    楊堅的新朝體現了極高的效率和令人驚訝的節儉。
    當朝宰相高熲雖然總領營造新都事宜,隻不過掛一虛名而已,事關國家大計,需要高熲這個第一宰相直接掛帥,才可以調動一切資源,快速高效辦事。
    但高熲比竟不是營造的專才,具體實務,規劃指揮,全部歸於一代建築設計大師宇文愷。
    楊隋二代帝王,所有重大建築基本都出自於宇文愷的手筆,如果建築史上也有段位,那宇文愷足以排進史上前五大建築大師之列。
    宇文愷差點成為楊堅刀下之魂。
    當年楊堅盡誅宇文一氏,宇文愷也在被誅殺的名單之列。
    幸虧其兄長宇文忻當時已成為楊堅的重臣和幹將,加上他們一家,並不是宇文皇族的近親,在宇文忻求情之下,才搶下一命。
    當日形勢緊急,宇文忻讓使者快馬加鞭,勉強趕在行刑之前,赦其不死。
    宇文愷生來就是一個濁世佳公子。
    他家世代為武將,但宇文愷天資聰穎,在家族之內獨樹一幟,他從小博覽書籍,一理通,百理皆通,各種奇技淫巧,無不精熟於心。
    他一直有重名於世,號為名家世公子。
    在隋朝新的都城大興城的建造上,傾注了他一生的心血。
    大興城,讓他成為那個時代最頂尖的建築大師,也讓後世高山仰止。
    新的都城,楊堅將它命名為“大興城”。
    楊堅剛踏上仕途時,他的官名就是大興郡公,從此他一步一個台階,曆經無數次驚濤駭浪,最終篡周立隋,開創了一個新的世界。
    “大興”是個美好而浪漫的名字。
    一是寄托了楊堅懷舊的心態,同時也寄托他希望天下大治,天下大興的美好願望。
    大興城從582年6月開始修建,到583年3月,楊堅就率領文武百官入駐新都,可謂神乎其神,速於其速。
    如果考慮其規模,大興城是人類近代史以前,世界上麵積最大的都城,建造的速度,就更加讓人歎為觀止了。
    大興城南北長15裏,東西長18裏,麵積84平方公裏多,是明清時期北京城麵積的1.5倍,其皇宮大興城,則是紫禁城的5倍之大。
    這種規模的新都,能在短短十個月的時間內完成,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即使新的都城也存在趕工的情況。
    大興城體現出楊堅王朝的務實和節儉。
    新城的很多材料,都是直接拆卸原來長安城的舊居,原版移植。
    很難想象,作為帝國門麵的太廟(楊氏祖宗廟宇),也是如此。
    當然,除了事實上的節儉和效率之外,也可能是楊堅迷信祖廟需要沾上曆代王朝的龍氣。
    唐時宰相姚崇曾說過:“(楊堅)太廟殿本是苻堅時所建造,楊堅創立新都,移宇文(北周)廟故殿,改造此廟”
    既然太廟都可以原材移植,那其餘各處重要設施更可以依樣畫葫蘆,這大大節省了工期。
    楊堅的新都每一處都體現出新朝的氣象。
    這個氣勢恢宏的都城,創造了中國建造史上無數個被奉為標杆的設計理念。
    它徹底地體現了皇權的尊貴和至高無上,在建築上體現出森嚴的等級秩序。
    龍首山為大興城內的宮城,高居城北,俯瞰全城,象征著皇帝統治百官,君臨天下的氣勢和權威。
    龍首山下,緊挨宮城,依次排開政府的各級官署,這又是一個獨立的區域,叫皇城。
    皇城之外,才是綿延平鋪的平民居所。
    但就是在平民居所之中,一樣區別尊卑高下,離皇城最近的都是達官貴戚,離皇城越遠,越是平民所居之處。
    大興城開創性地將政府辦公和平民生活空間區別開來,並形成一種嚴格的製度設計,從高到低,從遠到近,高下尊卑,秩序井然。
    楊堅一生,信奉風水,在大興城的設計中,有無數個地方,巧妙地運用了風水之術。
    首先是龍首原上的六條高坡,大興城副總監,也是實際的修建、設計者宇文愷,就認為其符合《周易》之六爻。
    “九五貴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觀,興善寺以鎮之。”
    而以上一寺一觀,在隋唐就已成為京城著名的旅遊景點,唐朝劉禹錫的玄都觀叢詩,更為其增添了幾許文情詩意。
    “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這句詩從一個側麵,展現出玄都觀龐大的麵積和空間,而一直壓道教一頭的佛教寺院興善寺,更可以想見其誇張的氣勢。
    事實上,楊堅這次的手筆過大,即使曆經隋唐二代,在城南依然“東西盡郭,雖有居者,煙火不接,耕墾種植,阡陌相連。”
    同時,整個大興城的布局既吻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寓意,又深含古禮。
    在皇城外麵,150多米寬的朱雀大大街,縱橫南北,將大興城一分為二。
    左右二邊,設計建造了108個獨立坊,每個坊就是一個獨立的區域,有單獨的門和外麵的街道相連,關上坊門,就可以徹底封閉這一個坊,既有秩序對稱感,又利於行政管理。
    這種軍事化的設計和管理理念,與北周的軍國一體理念一脈相承,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國家計劃體製。
    當楊堅高居於龍首原上的宮城,登樓遠眺,極目百裏,大興城蜿蜒平鋪,一眼望不到盡頭,豪情油然而生。
    楊堅有一種萬事心頭過,一切盡在掌握之感。
    他確實掌控了這個世界。
    楊堅在龍首原上,見到了突厥可汗的拜舞,見證了江南陳朝君臣的臣服,他也見證了自己成為天可汗光輝燦爛的一刻。
    楊堅,發自內心地感到,自己就處於世界的中心,自己就是高高在上的神明,指定的人間的統治者。
    甚至他自己就是神明。
    曆史選擇了楊堅,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楊堅是中國曆史上是最被低估的一流帝王。
    如果說秦始王是中華千古一帝,空前絕後;那楊堅就可以說是重開天地,震古爍今。
    楊堅創立的規範和準則,很多流傳於後世,並成為永恒的典範。
    在五胡亂華,神州陸沉,漢族在中原幾近亡族滅種以後。
    楊堅以一個漢族政權的建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漢族站起來了。
    這也是漢族重新恢複榮光,開創盛世的開始。
    這是一種真正的開天辟地的偉業,任何的譽美之詞都不為過。
    楊堅,是真正的一代名君,千載之後,凜然生風。
    讓我們滿懷敬意,一起來緬懷他的豐功偉績。
    幹杯,楊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