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蕭梁的亡國之路

字數:5387   加入書籤

A+A-




    隋朝都城大興城。
    大興殿上,楊堅接見了江南陳國一個有些奇怪的使節團。
    他們帶來了一個畫師,似乎並不是前來交流繪畫技藝。
    畫師身懷一個特殊的秘密任務,陳後主想看看楊堅到底是何方神聖。
    因而,使團此來,是要為楊堅畫一幅個人的肖像。
    似乎是怕楊堅多心,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外交糾紛,這項任務在暗中進行。
    楊堅高居廟堂之上,他身上存在一種天然的矛盾。
    他輕視文化,但當他麵對真正的更高級別的文化時,他又有著一種骨子裏的不自信。
    現在,這種感覺最為明顯而濃烈。
    他麵對文采風流,衣冠楚楚的南朝使節團,頗有欣羨之感。
    但他內心深處有一種聲音,卻更為強大而激烈。
    他直視陳國的使節團,心中不斷地重複四個字,“是時候了。”
    當時,正處於中國曆史上第二次南北大分裂時期,自魏晉以降,南北懸隔,差不多有三百年了。
    晉朝郭璞曾經說過,三百年間,必有王者出,南北將一統。
    郭璞雖死,其言在耳。
    陳朝,僻處江左,不過是芥蘚之疾,那是楊堅構想中世界帝國的最後一塊拚圖。
    一統天下,也是曆代中原王朝,必然的追求和曆史責任。
    現在正是時候了。
    楊堅的所思所想,不經意地流露於臉上,他昂揚而虎虎生威的氣質,被畫師熟記於心,惟妙惟肖地刻畫於筆下。
    一代帝王楊堅,自有君臨萬邦的氣概。
    陳朝最後一任皇帝,陳後主陳叔寶看到畫像之後,大驚失色,立刻遮掩住自己的雙眼,大聲說道:“吾不欲見此人。”
    因為楊堅天賦異秉,被普天之下認為是天命所歸。
    這個傳說,不僅名聞中原,就是僻處江南的陳後主也有所耳聞。
    當他剛剛登上王位,便想見識一下,這個傳說中的天下之主。
    但陳後主一見楊堅的畫像,便下定決心,此生此世,今生今世,最好再也不要見到楊堅。
    他見到楊堅畫像時的真實心境,我們已經無從知曉。
    但從他連一副畫像都想逃避的驚恐,可以想見,也許那一刻,他就已經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
    他也打定了主意,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既然反抗不了,就學會享受。
    曆史上,確實記載了這個亡國之君,被隋朝滅國之後,沒心沒肺,還在隋朝做了十多年的長城公。
    他詩酒風流,以淪落君王和落魄文人的身份,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倒也享樂悠遊,安度此生。
    以當時大勢而言,南北一統,確實是天命所在。
    陳國僻處江左,雖然自詡為南朝正朔,漢族正統,但其地其人其風,已經再沒有東晉剛剛南渡時的衣冠江左,風流萃集了。
    現在的陳國,不過是苟延殘喘,偏安一隅之地的小國而已。
    它已經喪失了長江中遊,那是南方賴以抗衡北方中原大地的戰略重心和縱深。
    荊楚之地,重鎮襄陽,現在已經歸入隋朝,南朝所倚仗的長江天險,反而成為隋朝的戰略優勢。
    再加上長江之北,淮河以南的江淮之地域,還有他們的雄將勁兵,也盡入隋朝。
    長江中遊的蕭氏梁國,早已被楊堅納入帝國的版圖。
    南朝四國宋齊梁陳,此梁國非彼梁國,但確實也是梁國的直係血脈。
    梁國最威風的時候,盡有江南之地,占據全天下的半壁江山,而這長江中遊的梁國,隻不過是其宗室建立的三百裏地大小的,一個區域政體,從立國開始,就依附於西魏北周,成為傀儡政權。
    當年南梁嶽陽王蕭詧為報兄仇,投靠西魏,求其兵馬攻滅梁朝正朔。
    他雖然得報大仇,卻也引狼入室。
    當宇文泰派於謹滅梁之後,梁朝都城江陵城,鄉親父老十餘萬人,加上梁國的府庫珍寶圖籍,全部被移送至關中。
    梁國為之一空,事實上已經被滅國。
    蕭詧可謂是蕭梁的罪人,但事已至此,悔之無益。
    滅一國,再興一國。
    他隻能在西魏北周的扶植之下,當了兒皇帝,以承繼蕭梁的正統。
    蕭詧在北周朝堂之上,為了應和周武帝,甚至以一國之尊,翩然起舞,還聲稱“陛下親禦五弦,臣敢不同百獸!”
    但傳位到他的兒子蕭巋這一代,事情卻起了變化。
    楊堅篡周立隋,由於其根基淺薄,他需要團結和利用,一切可以團結的盟友和舊有的勢力。
    西魏的王室元氏和江南梁國的蕭氏,就是他著力籠絡的對象。
    最好和傳統的方式是政治聯姻。
    楊堅為他的長子,也就是隋朝的太子楊勇,娶了西魏元氏之女為妃,又為二兒子楊廣娶了梁國蕭巋之女為妃。
    為了加深和蕭梁的關係,楊堅甚至想讓蕭巋的兒子蕭煬娶蘭陵公主,結成雙重親家。
    可見楊堅對於蕭梁的重視,同時也意味著,楊堅當時在政治鬥爭中,極需拉攏一切力量結成同盟,以壯大自己。
    楊堅事實上,處於一個步步驚心,退一步就粉身碎骨的位置。
    楊堅如此重視蕭巋,來自於楊家和蕭巋家族,二代人之間的世家交情。
    當年楊堅的父親楊忠跟隨於謹攻滅蕭梁,就曾經和蕭詧並肩作戰。
    當蕭詧建立梁國之後,考慮其政權不穩,根基不深,宇文泰派駐了軍隊支持蕭詧的立國。
    一是助其立國,二是監視其動向。
    楊忠奉命在穰城駐軍,和蕭詧互為掎角,共抗南朝的陳國,在戰鬥之中,成為戰友,也足以成為一世之交。
    當楊堅矯詔輔政,尉遲迥三方之亂時,蕭梁朝廷之中,當時有一種聲音。
    他們想舉兵應和尉遲迥,進可以盡節北周,退可以割據山南稱雄。
    但剛剛出使北周的柳莊據理力爭,他堅決地說“迥等終將覆滅,隨公(楊堅)必移周祚。未若保境息民,以觀其變。”
    蕭巋最終接納了柳莊的建議,轉而采取中立的態度。
    這個正確的選擇讓蕭梁的國運又延續了很長時間。
    楊堅以狂風掃落葉之勢蕩平三方之亂,可謂也得益於蕭巋的支持。
    有了上輩的感情淵源加持,再加上蕭巋用實際行動支持楊堅,所以,楊堅立隋之後,在南方的江陵蕭氏,自然就成了楊堅天然的盟友。
    隻要是朋友,即使是由於政治相交,總有見麵的時候。
    江南確實是人物殷盛,文采風流,當蕭巋北上長安時,其雍容華貴的氣質,讓天子矚目,百僚傾慕。
    這成了當時的一件盛事。
    楊堅順理成章地和蕭巋,結成兒女親家,將雙方捆綁在一條船上,關係更進一層。
    雙方度過了一段蜜月時期。
    楊堅的皇後獨孤伽羅顯然很滿意這門親事,她對楊堅說:“梁主(蕭巋)通家,腹心所寄,何勞猜防也。”
    楊堅從來沒有違逆過獨孤伽羅的意誌。
    於是,他撤掉了穰城的駐軍,歸還梁國軍政大權於蕭巋。
    蕭巋做了一段時間真正意義的梁國之主,擺脫了兒皇帝的處境。
    但梁國處於大國之間,當隋朝的國策改變,需要南下滅陳,一統天下時,梁國就再也沒有存在的必要。
    因為,江陵(今湖北荊州)是長江中遊的戰略要地,也是北方中原王朝進攻南方的橋頭堡。
    再忠實的夥伴,也比不上自己親自控製和管理。
    梁國迎來了它的宿命。
    當時,梁國之主是蕭巋的兒子蕭琮,楊堅發布了一道詔令。
    征發蕭琮及其大臣二百多人入朝,這就是整個蕭梁的朝廷。
    江陵父老,遮道垂泣。
    當年,江陵城十餘萬人,一日北去,曆曆在目;而今日,二百朝臣,梁國的根基,又盡數北歸。
    “吾君其不反矣。”
    此一去,山長水遠,此一別,再無歸期。
    梁國覆滅。
    命運的車輪,輾向了陳國。
    它偏安江左,隻不過是風雨飄搖中的一葉扁舟,隨時覆沒。
    這從上一任皇帝,陳後主的父親,陳宣帝的所作所為,就可以得到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