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重回威遠(三)

字數:3121   加入書籤

A+A-


    朝堂之上,百官吵作一團,隆慶帝隻能看向站在金台之上的幾位內閣大學士。其中的首輔髙拱,看到皇上投來的目光,看來是不能再沉默下去了。
    髙拱年過天命之年,須發皆白,身著蟒袍玉帶。他聽著眾文武的爭吵,早已在心中暗暗思索,此刻輕咳了一聲,便向前邁了兩步,百官看到首輔出了班列,盡皆禁言,不再討論。
    髙拱俯身施了一禮,說道:“皇上,剛才諸位大人說的都沒錯。戰之則勞民傷財,徒勞無功;但和之又恐韃靼趁機掠奪,前朝的幾次乞降納貢,便是前車之鑒。依臣所見,待韃靼使團麵聖之時,先由內閣接見,探其虛實,觀其誠意,再做打算。”
    譚綸接過話頭,說道:“高閣老所言極是,西北連年征戰,軍疲民弱,若能開互市,成睦鄰,休兵養民,實乃兩國百姓之幸。”
    內閣首輔和兵部尚書的話,滿朝文武哪個敢反對,坐在禦座的隆慶帝也不由得點了點頭,“高閣老,老臣持重;譚尚書,熟知西北。有你二人在朝堂,西北可定。”金口玉言,隆慶帝的話,已經暗示了自己的意思,殿中百官也紛紛附和,不再爭執。
    殿下的張四維見時機成熟,便說出了他最終的目的,“皇上,大同邊塞山高路遠,不若即刻傳召宣大總督王崇古、大同巡撫方逢時進京麵聖。一來,詳述邊關戰事;二來,二人多年與土默特對峙周旋,可做萬全之策。”
    隆慶帝已經起身離開了禦座,在金台上來回踱步:“先皇在位時,那俺答就多次請開互市,他老人家也曾問策於朕,朕當年尚年幼,又是東宮之主,不敢妄言。但朕心知,互市與我大明大有益處,此番若是計成,除了北方的邊患,朕也對得起列祖列宗啦......”
    看著隆慶帝感慨歎息,張四維心中暗道:“舅舅呀,舅舅,我隻能幫到這裏了。剩下的,隻能看那沈牧的造化了。”
    感歎了幾句,隆慶帝又回到了龍椅上坐定,說道:“此次土默特能來乞開互市,沈牧起到了關鍵作用,讓他一同前來麵聖吧!”
    張四維聽到隆慶帝的這道聖旨,心中大喜,看來沈牧這小子運氣不錯,還不等自己開口,皇上竟然主動召見沈牧,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半。
    大計初定,隆慶帝心中頗為喜悅,又接著說道:“諸位愛卿,此間許多事,還要仰仗各位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如此,朕心甚慰。”
    滿朝文武,盡皆跪地叩首,齊聲高呼道:“吾皇聖明寬仁,臣等上承皇恩,合該實心用事。”
    退朝後,文武百官,依次從禦道兩側的掖門魚貫而出。張四維幾步走到譚綸身側,悄聲說道:“譚老大人,此番西北局勢即將平定,全仰仗大人從中斡旋。”
    譚綸滿臉的沉重,憂心忡忡地說道:“張大人,兩國雖然在政局上,算是統一了行徑,但戰事尚未結束,或者說才剛剛開始。”
    張四維雖精於朝政,於用兵上卻無過人之處,忙問道:“老大人,韃靼使團即將到來,皇上也同意兩國互市,雙方一拍即合,哪來的戰事?”
    “哈哈哈......張大人未曾在兵部主事,對其中的玄機不甚了解。和議之前,兩國必會大打出手,打了勝仗,說起話來才更有底氣。”
    張四維臉色微變,愣愣地站在了原地。
    譚綸看張四維一時之間難以想明白其中的道理,便拍了拍他的肩膀,轉身離去。
    不多時,內閣大學士擬好了召見王崇古、方逢時、沈牧三人的聖旨,又送至司禮監,由秉筆太監馮保和掌印太監孟衝批了紅,即刻發出。
    與此同時,威遠衛西城門外不遠處,沈牧率領著百餘人馬的使團,一路行來。他早已派出使者,前去扣關問道。
    值守西門的正是千總汪洪、熊世威,二人已於幾日前收到了唐進的交待,知道土默特的使團要來威遠衛商談。此刻見到來人扣關,便下令開了城門,迎百餘人馬入城。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泱泱大明,更不會做出有損國格的事,但必要的防備是不可少的。汪洪和熊世威二人不敢怠慢,率領精兵五百,頂盔摜甲,分列左右,擺好了迎戰的陣勢。
    馬背之上的沈牧,心情複雜,離開威遠衛近月,此時卻是時移事易,誰能想到自己竟然率領著韃靼的使團,重新回到了威遠衛。
    遠遠的,他看到了威遠同僚。汪洪和熊世威也看到了沈牧,二人滿臉的凝重迷茫。沈牧被俘,他二人是知道的,但任誰也想不到,此時帶領韃靼使團出訪大明的,竟然就是之前在威遠衛威名頗盛的沈牧。
    沈牧見二人滿臉的迷惑不解,便抱拳拱手,道:“汪千總、熊千總,二位別來無恙吧......”
    汪、熊二人有些不知所措,二人對視一眼,並沒有從對方的眼中找到答案。隻得抱拳拱手,回禮道:“沈把總,別來無恙......你......你這是......”瞠目結舌之際,連心中的疑惑都不知該如何問出。
    沈牧見到汪、熊二人的模樣,便再次抱拳,說道:“哈哈哈......二位,不用這麽看著我,此間事,說來話長。待辦完了正事,在下再與二位敘舊。”
    沈牧雖然僅僅是個把總,官級品階在汪、熊二人之下。但他年輕有為,足智多謀,為人秉性端正,頗得這些同僚的敬重。
    汪、熊二人也不再多問,派人通知唐縣令,韃靼使團已到。唐進得知後,便在縣衙門外擺出了儀仗,威遠雖為一衛之地,但也不可失了大國禮儀,唐進穿戴一番,率領眾文官武將出迎。
    沈牧帶著使團,早已下馬步行而來。他左手邊是鍾金兒,右手邊是李諍,三人並馬而來。此時,威遠的所有將領也都已經在縣衙外,整裝以待。
    遠遠看去,為首一人,身著青色圓領長袍,胸前後背,紋繡著鷥鷺補子,頭上帶著一頂烏紗梁帽,腰係赭色素銀帶,腳踩銀邊步雲履,身披紅色的大氅,正是那威遠衛知縣唐進。
    唐進身後,一幹的文武將領,文官盡皆身著綠色長衫,武將個個頂盔掛甲,一身的戎裝。都是沈牧往日的同僚好友,此時雙方再次相見,已是物是人非,眾人皆感慨萬千,心情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