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重回威遠(二)

字數:2951   加入書籤

A+A-


    三日後,紫禁城內,天剛剛破曉之時。
    午門外,三聲鞭爆聲響起。奉天殿上,一中年男子頭戴鎏金冠冕,身著玄黃色袍服,袍服之上以金絲雋繡一隻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龍,正是如今大明王朝的天子——隆慶帝朱載坖。
    隆慶帝邁步走到金台之上,一轉身,端坐到了正中的禦座龍椅之上。鍾鼓司開始奏樂,錦衣衛力士撐五傘蓋、四團扇,從東西兩側登上丹墀。而皇帝則走往奉天門上廊內正中禦座。
    緊接著又是三聲鞭鳴之聲,鴻臚寺尉官高聲唱到:“百官入列......”。早已在金鑾殿外等候多時文武百官,這才齊頭並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分列步入禦道,進入大殿之中,身後是兩排持刀護衛。百官站定之後,便一齊俯身下跪,三呼萬歲。
    隆慶帝坐在禦座之上,微微有些佝僂,但他目光極其深邃,威儀十足,隻見他虛空平抬右手,唱到:“眾愛卿,平生......”
    皇極殿內,文武百官齊齊站起了身,禦座右邊的一名太監聲音有些尖利,高呼道:“有事啟奏,無本退朝......”
    聲音未落,百官中轉出一人來。此人身著獅補朝服,頭戴雙翅烏紗帽,雙眉入鬢,長須過頸,一雙虎目,炯炯有神。正是兵部尚書譚綸譚子理,他手持玉笏,邁步出列,俯身施禮,道:“皇上,臣有本奏......”
    隆慶帝見是譚綸奏本,猜測是西北的戰事有變,也不敢怠慢,微微坐直了腰身,說道:“譚大人,無需多禮,有本速速奏來。”
    “皇上,西北的戰事最新有些變化,須提前做些準備。自半月前,韃靼的土默特部攻陷羽林、雲川二衛後,兵臨威遠衛,包圍大同鎮後,並無太大的動作。據宣大總督王崇古的戰報,威遠衛內,有一把總作戰甚是勇猛,幾次搏命護城,但不幸被俘。此人甚是機敏,被俘後卻以計謀說動那俺答之孫楚力克,使其回心轉意,願意與我大明和睦共處。”
    隆慶帝聽後,甚是好奇,說道:“哦......還有這等事?一個小小的把總,竟然能說動韃靼止歇幹戈,看來此人也非同一般呀!這個威遠把總,姓甚名誰,譚大人可否知曉?”
    殿下譚綸,朗聲回到:“啟稟皇上,此人名叫沈牧,年及弱冠,原是進學的秀才,投筆從戎入了威遠衛的守備軍中,不到一年,就以軍功被破格提拔當了把總。”
    隆慶帝更加的好奇,一個秀才不好好讀書考學,卻要去軍中效力,有點意思,便繼續問道:“哦,年紀輕輕就能在軍中建功,不錯,邊關的將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大明守土開疆。有功就要重賞,以慰藉邊關諸將卒。”
    站在百官隊列中的吏部右侍郎張四維,早已收到了唐進的密信,心知兩國互市,沈牧是關鍵人物。他趁機邁步走出隊列,俯身說道:“皇上聖明,臣也知道這個沈牧,聽說他新婚之夜還來不及入洞房,就上了城池整軍備戰。之後又幾次過家門而不入,實乃軍中的棟梁。”
    隆慶帝聽說軍中有這樣的青年才俊,心下甚是感懷,“哦,看來這沈牧確實是個忠君為國的可造之材。”
    譚綸微微抬頭看去,隆慶帝臉上頗有喜色。他趁熱打鐵,又說道:“皇上,臣於昨晚收到了宣大總督府上報的國書。書中俺答懇請我朝開互市,通商貿,其使團不日即將從威遠出發,應以何禮相待?臣不敢自作主張,故此在今日早朝提出,還請皇上聖斷。”
    隆慶帝眼中精光一閃,看了看殿下的百官,說道:“諸位臣工,有何良謀,就在這朝會上,商議一番吧!”
    皇上問策,殿下即刻邁步走出一位老臣來。他身著紅色朝服,雋繡孔雀補子,聲音鏗鏘有力,說道:“皇上,臣以為,那土默特,乃是漠南達延汗冊封的萬戶,本就是漠南草原的一個部落。近年來,多次欲求納貢於我天朝,但其異域偏邦,少信而無德,朝令而夕改,殺我來使,擾我邊關。故此,老臣認為,韃靼不可信,互市亦不可開。”
    隆慶帝暗自點頭,抬眼看去,這老臣正是禮部尚書萬士和。但見他話音剛落,百官隊列中又傳出一聲輕微的咳嗽,隨後走出一人來,
    “萬老大人,此言差矣,土默特部以往隻是要稱臣納貢,此次卻要兩國互市。納貢隻為乞財謀位,互市則是利於兩國長久發展,豈可同日而語。下官認為兩國互市,可止兵戈,通有無,與我朝大有裨益。”
    萬士和扭頭來看,卻是那兵部主事石星,心中頗有些輕視,便說道:“石主事,稱臣納貢也好,乞求開市也罷,無非都是韃靼的借口,意在安撫我上下警惕之心,他或趁機犯我邊關,或整兵西去,不可輕信。”
    石星聽這禮部尚書的老大人語氣中飽含怒氣,自知官小言輕,隻得退回了百官班列之中,不敢過多言語。
    張四維熟知邊關戰事,此次韃靼乞求互市,是解決大明西北邊患的大好時機,事關重大,他不得不出班奏道:“皇上,據臣所知,那俺答之孫楚力克對我中原文化甚是推崇,此次乞開互市不同於以往,隻要雙方精誠所至,必能馬到功成。互市一開,我朝與土默特便可結成盟友,進而控製漠南,北方邊患可除,我大明將迎來太平盛世。”
    禦座上的隆慶帝,心中一動,正要開口說話,卻又被殿上一人打斷。
    “皇上,不可,張大人此話實乃是書生之見,兩國互市一開,雖對我朝有些益處,但與那土默特更加有利。其部在互市得利,必將發展壯大,將來必成大患。”說話的確是兵部侍郎淩雲翼。
    “淩大人說得對,俺答多年滋擾邊疆,殺掠無時,叵測多變。互市之事,必是俺答惰兵之計,不可輕信。”
    “淩大人,李大人,二位可知大同、宣府兩鎮每年將士的軍餉、城防的加固,器械的修葺會花去多少銀兩嗎?整整一百五十萬兩,這可是我朝每年稅收的六分之一......”
    百官你一言我一語地吵嚷了起來,無論是主和還是主戰,都有一些道理。隆慶帝一時之間沒了主張,更不知該作何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