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峰回路轉1-3
字數:5587 加入書籤
7-1
在棘陽休整一日,劉縯決定全軍北上,直取宛城。
第二日,劉縯早早起來,見天色不好,偶有霧氣飄動,心中有所猶疑。棘陽距離宛城雖然不遠,但要穿越山地和樹林,地勢複雜。但些許的擔心在劉縯心中一閃而過,連戰連捷使劉縯對拿下宛城充滿信心。新朝的軍隊如何能阻擋義軍的銳氣?現在隻要攻下一座城市作為長期據點,就可以安置家眷,軍隊的行動就能無所顧忌。劉縯對於拿下宛城已經迫不及待。
綠林軍對於繁華的宛城也充滿了渴望,綠林軍雖然軍紀不好,但他們兵馬強壯,人數眾多,又沒有家眷的拖累,因此戰鬥力很強。綠林軍與舂陵兵經過幾次合戰,見劉縯為人大度,指揮有方,將士們都願意聽他號令。
劉縯令綠林軍作先鋒,自己帶著舂陵兵主力作為中軍,家眷們在大軍中間,劉稷殿後,劉祉留守棘陽。
大軍出發時天色愈加不好。空氣中薄霧流動,時淡時濃,偶有涼風吹過,氣流起伏,恍如湧潮一般。
隊伍從棘陽出發,順著大路前進,一路並無異常。轉過一座山,地勢漸平,隊伍行進加快,很快進入靠近宛城的小鎮——小長安。小長安雖非要隘,但丘陵起伏,林木叢生,隊伍行至兩座丘陵之間,路口漸窄,人馬速度漸慢。此時霧氣漸聚漸濃,形成團霧,在道路與林木間流蕩。
霧氣愈來愈濃,很快便淹沒了前方人馬形影。義軍開始不安起來,親人們互相呼喚著名字,隊伍中呼喊聲此起彼伏。劉縯心中一緊,暗暗感覺不妙,隻盼盡快通過此處。
忽聞鑼鼓鳴響,便聽前麵殺聲驟起,前軍已陷入伏擊。劉縯想率軍往前拚殺,卻又看不清前方情況。隻聽得一陣慘叫聲,緊接著殺聲四起,劉縯不明究竟,不敢倉促往前,心痛之下,隻得大喊一聲“撤”,率領中軍人員回馬便跑。
劉秀離劉縯不遠,聽到劉縯喊“撤”卻看不見人影,又聽前麵殺聲越來越響,劉秀知道中了埋伏,心中又急又怕。向前看去,霧氣彌漫,人影綽綽,難以辨別,耳聽婦女兒童的哭喊聲亂成一片,劉秀心生懼意,急忙調轉馬頭,倉皇逃命。又想著二姐劉元和妹妹劉伯姬就在不遠處,也不知此時在哪裏,劉秀心中著急,猶豫著卻不敢停留。隻聽後麵殺聲越來越響,兵器相擊之聲已經清晰可聞,不斷傳來婦女兒童撕心裂肺的哭喊聲,劉秀頓覺恐懼。有人從身邊擦身逃過,劉秀心中更覺害怕,再也不敢猶豫,拍馬便跑。
正奔跑間,忽見前麵一個女子的身影,依稀便是劉伯姬。劉秀忙大叫:“伯姬、伯姬!”
女子慌忙回頭,近身時,正是劉伯姬。劉伯姬見劉秀從霧中跑來,一下哭出聲來,劉秀忙將劉伯姬拉上馬,安慰道:“妹妹,不用怕。”但聽後麵殺聲不斷,心中不禁一陣恐慌。
行不多遠,又見一個身影,霧氣中還有三個小小的輪廓。劉秀心中一驚,莫不是二姐劉元,漸漸走近,果然是劉元和三個孩子。劉秀大喜,“二姐,快上馬。”
劉元見劉秀和劉伯姬騎馬過來,淒然一笑。幾個孩子卻是欣喜若狂,衝劉秀跑來,一邊跑一邊哭喊著:“三舅舅,三舅舅!”
劉秀急道:“靈靈,二姐,快!快上來。”
便附身去抱鄧靈。
劉元一把拉過鄧靈,遠遠躲開劉秀,對劉秀道:“你們趕快逃走。”
劉秀大吃一驚,不解道:“二姐,快點!”
孩子們也明白凶險,掙紮著要去找劉秀,哭喊著:“三舅舅,三舅舅!”
劉伯姬說不出話,眼巴巴看著劉元,淚如泉湧。
劉元緊緊抱住幾個孩子,對劉秀喝道:“快走!”
“二姐……”劉秀想跳下馬,但聽見後麵廝殺喊叫之聲,猶豫著沒敢動。劉秀心亂如麻,滿懷恐懼,一時不知所措。
劉元對劉秀道:“既然不能彼此相救,何必非要一起同死,如今之勢,能逃一個是一個。”不斷有人從旁跑過,廝殺聲越來越近,劉秀心中一片茫然,劉元突然在馬屁股上狠狠一擊。
馬一吃痛,拚命往前狂奔。劉秀知道二姐之意,一匹馬馱負了自己和伯姬,哪裏還能再上人了。劉秀聽見兵馬廝殺聲和孩子淒厲的慘叫聲,不禁心如刀割,淚流滿麵。伯姬也痛哭流涕,失聲難抑。劉秀抱住劉伯姬,淚水濕了伯姬的衣背,兩人不敢回頭,任由馬在霧氣中一路狂奔。
起義軍退回到棘陽城,大多數婦女孩子都沒有回來,不是被亂軍殺死,就是作了俘虜。剛剛經曆了勝利狂喜的棘陽城一片死寂。
7-2
晨霧散去,天色漸明。義軍將士站在城頭,向北張望,他們多麽希望還能看見自己的家人從去時的路上回來。
陽光落在安靜的城牆上,落在無數無聲期盼的眼神裏,城牆的影子在冬日的陽光裏慢慢移動。終於看見了北邊走來影影綽綽的人馬,眾人急切地凝神探望。隻見一大隊人馬緩緩而來,走在前頭的是新朝將士,中間是一群捆綁著的婦女孩子,再往後是黑壓壓的新朝軍隊。
這群人馬走到離城牆不遠處便停了下來,世界似乎在一刹那間靜止。
就聽有人喊道:“劉縯,你們投降吧,投降不殺,否則一個不留。”天地之聲似乎在一刹那間鳴響開來,有孩子哭泣,有女人痛罵,有男人歎息。
劉縯臉色鐵青,默不作聲,整個城頭無聲無息。下麵的人又大喊道:“如果不投降,女人都充當娼婦,孩子都剁了喂狗。”
劉縯握著拳頭,恨恨地看著下麵的人。剛才說話的人見城牆上無人回應,不禁得意洋洋,又要喊話,忽聽“嗖”地一聲,長箭穿心,那人應聲倒地,射箭人是劉稷。
整個天地似乎凝住了,所有人呆呆地看著倒地的人。陽光把他倒地掙紮的瞬間映照得格外醒目,隻一刹那間,倒地的人伸了伸腿,便再無動靜。新朝軍隊中一將領走出來,把長劍拔出,高高舉起。長劍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一個女子淒厲慘叫,隨後倒地。城上城下像炸開了鍋,城上人義憤填膺痛不欲生,紛紛請戰,劉縯堅決不許。新朝的大軍正源源不斷地往北邊集結,他絕對不能再讓將士陷入敵人的包圍中。
城下的士兵開始砍殺婦女孩子。驚天動地的哭嚎之後,剩下一地婦女孩子的屍體。
城下安靜了。城上響起一片痛哭之聲。城下人道:“劉縯,你要有種,就出來同我們決戰。”說話人是新朝的將軍甄阜,與將軍梁丘賜率領十萬軍隊駐防宛城。現在,十萬大軍正在源源不斷往棘陽城附近集結。
原來自從李通謀反事發後,朝廷擔心南陽不穩,便令甄阜與梁丘賜負責南陽的防守。兩人向來以名將自詡,昨日聽說棘陽縣尉岑彭棄城而逃,勃然大怒,將岑彭全家下獄,又知岑彭文武雙全,精通軍事,又及其孝順,便令人將岑彭母親關押在獄中,要岑彭戴罪立功,今天小長安一戰正是岑彭之計。
劉縯心中又是懊悔又是憤怒,懊悔自己輕敵導致無數親人喪生,憤怒敵人如此殘忍凶狠,殺死那麽多婦女孩子。但他心中清楚,兵力懸殊,現在無論如何也不能與對手決戰,隻能守住棘陽,尋找機會。
“你們龜縮的了一時,也龜縮不了一世,我們十萬大軍一定要踏平棘陽。”城下人還在叫陣。
劉縯壓住憤怒,不許任何人應戰。
新朝軍隊見起義軍始終不肯出來交戰,無可奈何,怒罵一陣悻悻而去。
7-3
接連幾日,整個棘陽城一片悲哀。無數的家庭失去了親人,大家相見成悲,卻無法彼此安慰,隻有暗自落淚,各自傷悲。劉縯看著大家絕望而悲哀的眼神,心中無比難過。劉仲、劉元和幾個孩子都在這一仗中丟了性命。而如今新朝的十萬大軍就駐紮在離棘陽不遠的地方,這十萬大軍就像壓在劉縯心中的一座大山,此山不除,就拿不下宛城,拿不下宛城,就沒有前進的根基。
劉縯正在沉思,王鳳過來,劉縯忙起身相迎。
“劉家遭此劫難,喪失很多親人,望劉將軍節哀。”王鳳安慰劉縯。
劉縯點頭道:“既然選擇了這條路,生死就是常事了,王將軍不必擔心。”
王鳳連連歎氣,欲言又止。
劉縯道:“王將軍有什麽話,但說無妨。”
王鳳見劉縯兩眼直視自己,不禁臉色尷尬,“不瞞劉將軍,自從這次失利之後,我們士氣低落,恐怕再戰下去很困難……”
劉縯驚道:“你想投降……”
王鳳不悅道:“我王鳳雖然是一介草莽,又哪裏會是沒有骨氣的人。”
小長安一戰,綠林軍損失不小。回到棘陽後,綠林軍將領見新朝軍隊人員眾多,兵力齊整,而義軍這邊新敗之後,沒有士氣,一時又拿不出好的辦法,便起了退走之心。當初綠林軍為衣食起義,後來四方輾轉也是為衣食而戰,他們一貫是哪裏有利益,就去哪裏。而今這形勢,沒有利益自不待言,能活著離開恐怕也非易事,大家現在隻想早點離開,便讓王風來給劉縯說明。
王風見劉縯麵無表情,硬著頭皮接著道:“我們隻是想撤回綠林山休整休整……”
劉縯心中對綠林軍草莽行為很是看不起。但他們人多勢眾,是義軍的主力,如果他們撤走,以舂陵兵的實力,更難抵擋甄阜的軍隊,如今無論如何也要倚重於他們。劉縯壓住心中的不滿,平靜道:“王將軍,我劉縯很早就知道你們綠林軍的義行。現在我們同為義軍,就是為了能夠推翻王莽,解救天下百姓。如今雖然敗了一陣,不過是一時挫折,隻要我們戮力同心,定會想到辦法擊敗敵軍,將來自會有榮華富貴。”
王鳳苦笑道:“劉將軍深謀遠慮,我們自愧不如,實不相瞞,我們都是草莽出身,原也沒想過什麽榮華富貴,以前是窮怕了,依靠搶奪些金銀財寶過點滋潤日子。如今這情況,耗下去隻怕連那些資本都會耗光了。”
劉縯明白他是擔心沒有得到好處反而在戰鬥中減少人員,心中倒也欣賞王鳳的坦然,“我理解王將軍的心意,隻是如今義軍困難,分兵後恐怕就更加艱難,還希望王將軍能夠鼎力相助。”
“我佩服劉將軍的胸懷與膽略,我個人非常願意幫助劉將軍,隻是還有其他兄弟……”
劉縯明白王鳳之意,誠懇道:“這樣吧,王將軍,你們給我幾天時間,如果我找不到破敵的辦法,就隨你們去,如果有辦法,還望大家一同殺敵。”
“好……那我們約定三天?”
“好,三天。”
送走王鳳,劉縯一個人默默沉思。城裏滿是悲哀之聲,士氣低落,城外大軍壓境,敵勢囂張,如何破解?如再要交鋒,隻能勝利,不能失敗,這一城敗軍再也經不得一丁點失敗了。想起劉仲、劉元還有那麽多劉家親人,劉縯也不禁眼圈發紅。但他沒有時間悲哀,他必須要為這一城軍民找到破解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