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峰回路轉4-7
字數:6989 加入書籤
7-4
李通經曆過舉家被殺的傷痛,完全理解此時劉家心中的悲痛,他看著放在屋角那麵殘破的旗幟,心中不禁難過。起義才剛剛開始,就遇到了如此大挫折,真不知劉縯如何支撐下去。他走過去,拿起地上的旗幟,這是在小長安之戰中他從死去的旗手手裏拿回來的。在他心裏,始終相信“劉氏當興,李氏為輔”,即使沒有這樣的讖語,李通何嚐不想做一番大事。李家的人不能白死,就像這幾天死去的劉家人,也一定不會白死。
李通見旗幟的一角已經破爛,就將旗幟卷好,朝外走去。一定要讓旗幟趕快舉起來,不能讓大家被悲傷壓倒。
李通走進臨時議事廳,見劉伯姬坐在椅子上,頭扒在桌上一動不動,已經完全睡著了。劉伯姬清秀的臉龐枕在桌上,臉上掛著淚珠,像一朵帶露的梨花。李通心中一動,想到她追隨義軍,連失親人,何嚐不像李家人一樣經曆慘痛,不禁鼻子發酸。忽見桌子上鋪著一塊碩大的紅布,布中間赫然繡著黃色的“劉”字,原來這是一麵新的大旗。李通不禁感動,又向劉伯姬望去,多麽美麗堅強的女子啊。冰冷的空氣拂過她的麵頰,吹動她柔軟的黑發,李通看得發呆,突然身上一顫,感覺發涼,便將手中的旗幟輕輕給劉伯姬蓋在身上。
劉伯姬突然驚醒,見一高大男子站在身前,嚇了一跳,一下子完全醒來。劉伯姬認出是李通,見他怔怔地站在眼前,不禁喝道:“你……幹什麽?”
李通被劉伯姬猛然一喝,嚇得一顫,忙道:“沒幹什麽……”
劉伯姬想著他看見自己剛才睡著的樣子,不禁又羞又氣,“你……看什麽?”
李通忙道:“不是……不是看你,是送旗幟。”
劉伯姬見他雖然人高馬大,卻像孩子一般麵紅耳赤,語無倫次,知道他並無惡意,心中怒氣盡消,不悅道:“你到底幹什麽?”又見他手中拿著一麵破旗幟,一下明白了。
李通道:“我是把旗幟送回來,想盡快補好。”
“……補旗幟?”
“文叔說你能補。”李通拿起新旗幟一角,“這旗幟做的真好。”
劉伯姬氣惱道:“好什麽好,要補也不早點拿來,害得我好不容易找到一塊布,又做了一麵。”
李通見劉伯姬紅紅的眼睛,心中莫名感動,不禁脫口道:“義軍都是像你這樣的人,我們一定會勝利的。”
劉伯姬想起了死去的親人們,不禁眼圈一紅,眼淚奪眶而出。
李通一下慌了神,“對不起,對不起。”
劉伯姬淒然一笑,搖搖頭,又點點頭道:“我們一定會勝利的。”
李通道:“我們把新旗幟給伯升送去吧,這幾天他一定很難過。”
7-5
劉秀一想起二姐就心如刀割。他不敢給鄧晨說見著過二姐,更不敢給大哥說起,隻能獨自為沒有救下二姐而痛苦。劉秀一個人跑到城角那一片樹林中,躲在一棵大樹後偷偷哭泣。劉秀仿佛看見二姐那美麗淒然的笑,還有孩子們無助而渴求的眼神。劉秀心都碎了,一切在慘烈的血光中化成了痛苦的幻影。二姐啊……靈靈啊……劉秀恨自己懦弱,如果自己當時下馬,哪怕帶著他們藏進樹林裏,也許能躲過劫難。那時自己怎麽就亂了心神,完全沒有了主張。劉秀痛苦地哭泣著,也不知哭了多久,輕風吹過,枝葉拂動。劉秀無力地站直身子,忽聽到不遠處也有人在偷偷哭泣。劉秀嚇了一跳,哭聲不止一處,現在全城都陷在悲痛之中,多少人躲在可以掩藏痛苦的角落裏偷偷哭泣。而敵人就在城外不遠之處,不知大哥心裏有多難過。劉秀猛然跳起來,為自己的懦弱短視滿心羞愧,現在應該趕緊去找大哥,幫他一起度過難關。
劉秀見劉縯一個人默默地坐在幽暗的房間裏,像一座雕塑一般,不禁心中一酸。所有人都能痛快地大哭一場,惟獨大哥隻能默默難過。劉秀顫聲叫道:“大哥。”
劉縯抬起頭,微微一笑,沉默了一下,最終還是用一貫的冷峻語氣道:“文叔,你來的正好,我正想找你。”
“大哥,我知道現在外麵敵人強大……”
劉縯一擺手,劉秀住口不說了。劉縯道:“敵人再強大,我們終究能想出辦法的,如果這道關都過不了,哪裏還能說什麽光複漢室。”劉縯讓劉秀坐下,將王鳳他們的想法講給劉秀。
劉秀一下心神大亂,剛還想著要給劉縯表白一番激勵的話,現在隻有了莫名慌亂,氣憤道:“他們想走?這個時候……也太不仗義了吧?”
“他們本來就是習慣了做山大王的生活,也怪不得他們,能給我們三天時間就不錯了,隻是時間很緊。”
“啊……這……可怎麽辦?”
劉縯淡然一笑:“沒什麽大不了,想做改天換地的人,就要能承受驚天動地的風浪。”
劉縯的淡定讓劉秀的慌亂頓時平靜。
兩人正說著話,就見劉嘉和劉稷進來。
劉嘉道:“伯升,我打聽到了,‘下江兵’就在宜秋聚,離這裏幾十裏地,聽說他們頭領王常是個英雄。”
劉縯臉露喜色,連連道:“好,好。難怪他們不敢圍城,也是怕下江兵來進攻。”原來送走王鳳後,劉縯便派劉嘉打聽附近的其他義軍。沒想到綠林軍的‘下江兵’果真在這附近。劉縯心中大喜,忙起身道:“天不絕人,我們馬上去找他們。”
剛要出門,就見劉伯姬和李通過來。劉伯姬道:“大哥,我又做了一麵旗幟,怕這兩天要用,趕緊送過來。”
劉縯看了李通一眼,李通忙將旗幟打開道:“我拿回了舊旗,想請伯姬補好,重振我們的士氣。”
眾人見到新旗和舊旗,不禁精神一振。劉縯喜道:“好,你們想得周到。次元,你們把旗幟傳遍全軍,重新立起來,我們一定要重振旗鼓。”
李通道:“好,我們一定要旗開得勝。”說完收起旗幟站到劉伯姬身邊。
劉伯姬見大哥把李通和自己扯在一起,臉上一紅,白了李通一眼道:“你跟著我幹嘛,自己去就行了。”
李通臉色尷尬,不知所措。
劉縯看著李通和劉伯姬的神情,不覺輕輕一笑。劉伯姬一直跟著自己長大,從小接觸自己手下的江湖門客,早已學得豪放大氣,現在突然見她露出點女兒情態,顯得格外嫵媚,不禁心中一動,心想為了大業把妹妹個人事情耽誤了。
劉縯對李通道:“次元,你和我同去。”又轉頭對劉稷道:“劉稷,你去負責旗幟的事,我們一定要重振士氣。”
7-6
劉縯帶著劉秀、劉嘉和李通直奔宜秋聚。路上劉縯詢問劉嘉‘下江兵’的情況。劉嘉道:“我了解也不多,隻知道是王常帶的人馬。王常是舞陽縣村民,因為弟弟被人害死,他殺死仇人,亡命江湖,後來投奔了綠林軍。聽說這人很正派,也很有謀略,在綠林軍中常打勝仗,所以很多人願意跟隨他。綠林軍分兵轉移時,他帶了一隊人馬離開,他們前幾日在上唐鄉還打了一回勝仗。”
劉縯一邊聽著劉嘉的講解一邊盤算著如何說服王常。不一會,便到了宜秋聚。幾座青山交錯相疊,圍出一汪湖水,一簇簇水葫蘆在湖麵上隨風浮蕩,一群水鳥在湖中自由自在遊動。劉縯心中歎服這真是一個好地方,湖光山色間,絕難想象這裏深藏一支軍隊。
幾番曲折繞行,劉縯等人終於來到“下江兵”的營寨。營寨藏在山中,雖然並不隱蔽,但樹木叢生,綠草豐茂,尋常人也不容易找到。
劉縯見到王常,一番寒暄,劉縯直奔主題,“今日來拜會王將軍,別無他意,就是希望能得到王將軍相助,一起消滅王莽老賊的軍隊。”
王常身材高大,一身粗布長襖,頭戴方巾,麵色和藹。王常謹慎問道:“棘陽那邊兵力怎樣?”
劉縯如實將雙方情況講了。
王常聽了劉縯之言,想了想道:“我王常久聞伯升的大名,也願殺盡朝廷惡賊。隻是我雖有殺敵之心,但我們將士不多,隻怕對於將軍作用也不大。”
劉縯知道王常擔心兵力懸殊,相助自己最終得不償失,便道:“我劉伯升早聞王將軍俠肝義膽用兵如神,豈是膽怯之人。”
王常笑道:“你我俱是帶兵之人,並非我們膽怯,不過凡作戰定要為手下兄弟們謀劃。”
劉縯見他以手下兄弟性命為重,心中更加敬重,“說得好,我們身為義軍,既當為兄弟們謀劃,也當為天下百姓謀劃。我劉伯升雖然隻是一介武夫,又豈敢為了自己而讓兄弟徒受生死之災。我們起義,不是為自己起義,是要為天下受壓迫的窮苦人起義。如今天下無道,我們就是要推翻新朝,光複漢室,重建太平世界。”
王常雖然知道劉縯起事不同於一般起義,但聽他親口講出他的誌向,還是感覺心中一振,歎道:“都知道伯升胸懷天下,果然不是凡人,我等凡夫俗子哪敢有如此胸懷。”
劉縯道:“王兄此言差也,早聞王將軍並非常人,當初起義,是為勢所迫,如今作戰,卻當為來日所謀。王兄又豈能常居山野,辜負了一身英雄膽略。”
劉縯這幾句話正說到王常心坎上,自從投身綠林軍,一直過著打家劫舍的生活,雖然勝多敗少,但終究過得是山賊的日子,這不是王常心中所想。他一直希望能夠有所圖謀,成就一番大業,今日聽劉縯所言,讓他心神洞開,真是相見恨晚。又見劉縯身旁的劉秀、劉嘉與李通三人,言語不多,卻張弛有度,器宇不凡,完全不同於綠林軍中的將領。王常覺得劉縯是能成大事之人,但又擔心棘陽之戰,凶多吉少,不敢馬上應承,隻是點頭道:“伯升之言,真是大合我王常之心,隻是不知如今棘陽之勢如何化解?”
劉縯道:“如今棘陽之勢,敵人還在集結軍隊,最多也不過十萬人眾。但這些人都是為老賊強迫征召的士兵,並無死戰之心,新近僥幸得勝,已有輕敵之意。我們人數雖少,卻盡是能拚死作戰之人,而且甄阜老賊如今的布防對我們非常有利。他們全部輜重糧草布置在藍鄉,隻有少數人防守,其餘人員都在潢淳水之東,營寨安紮在潢淳水與沘水河之間,而且他們將潢淳水上的木橋燒毀,說是要破釜沉舟,與我們死戰。我們可以巧妙利用兩條河水的依仗,先奪取糧草,然後擾亂敵陣,發動進攻,就一定能大破敵軍。”
王常善於用兵,仔細思量劉縯所說,知他所言不假,當能破敵,不禁頻頻點頭。劉縯又道:“一旦破了甄阜和梁丘賜,整個南陽再無大軍,我們就能奪取宛城,作為義軍的據點。這樣可以向南擴展,向北征戰,終究會直指長安,成就大業。”
王常心中暗自佩服劉縯之胸襟,也讚同他的戰略計劃。王常心意已定,便道:“王常願相助將軍的大業,隻是不知如何相助法?”
劉縯知道王常之意,是要為兄弟們探求日後的功名。劉縯朗聲道:“我劉縯得有王將軍相助,絕不敢獨自享有貪天之功,願與兄弟們共享富貴。”
王常道:“好,有伯升此言,我願率兄弟們與伯升共戰賊軍。隻是此事我還得與其他兩位兄弟商量一下。”
“好,那我們告辭了,等你的好消息。”
“好,我們當竭盡全力,不辜負伯升的厚意。”
7-7
劉縯走後,王常去找成丹和張卯商議。張卯身材粗壯,腦袋如球,一臉橫肉。張卯是個急性人,剛剛巡察營寨回來,一聽王常之言,差點沒從椅子上跳下來,急道:“大哥一向穩重,今日怎麽如此魯莽。”
王常道:“劉伯升乃天下豪傑,有膽有識,如今舉旗興兵,必有所圖,能成大業。”
張卯一急之下,臉上的橫肉顫動,大聲道:“劉縯算個球,他有膽有識,大哥你也有膽有識,他舉義旗,我們不也是舉義旗嗎?”
王常道:“劉伯升是劉家宗室,如今王莽新朝不得民心,人心思漢,這天下遲早還會是劉姓的。”
張卯更不服氣了,一擺胳膊,一半衣襟都給扯開了,露出一片肚皮,“劉家算個屁啊?現在天下不照樣是姓王的?他劉家現在不也來求我們嗎,以前的劉家起事不也都失敗了嗎?我們現在兵強馬壯,幹嘛要為他賣命,讓他去圖謀大業呢。大丈夫做事,就當自己做自己的主子,幹嘛聽從別人擺布。”
成丹也在一旁道:“大哥,你能文能武,帶著我們圖謀大業不也一樣嗎,幹嘛去為他人賣命?”兩人素來敬重王常,但一聽要去相助劉縯,都不情願。
王常笑道:“王莽殘暴無道,百姓民不聊生,天下才有如此多的民變發生,我們有幸在災荒中發展壯大,但能成大事者,絕非隻靠兵強馬壯就行,必須能上合天意,下順民心。否則縱使依靠威猛橫行一時,也終將是功敗垂成。當年的西楚霸王,其勇猛,從古至今,隻怕無人出其右,其領軍打仗,也是一流的才能,我們綠林軍能人不少,試問有誰能有項羽的勇猛和才能?”
王常目光炯炯地看著張卯和成丹,兩人哪裏敢與項羽相提並論,都默不作聲。王常又道:“以項羽之能,終究落得烏江自刎,豈不是悲哀!我們綠林好漢,都不過是一介平民,憑借天時和我們的努力,才得有今天。但四處輾轉,我們終究不過隻是占山為王,又豈能如此過一輩子呢?劉伯升是世不二出的豪傑,今日與他同來的幾位,也都是當世英雄。如今他們有求於我們,我們正好與他們合作,一定會成功。這難道不是上天給我們的機會,讓我們改變做草寇的生活?如今天下都知道劉氏必興,如果我們還抱著以前的生活不放,隻怕天下一變,我們要想建功立業,已經不會再有那樣的機會了。”
成丹與張卯雖然桀驁不馴,卻都是心機靈活之人,聽王常一講,兩人恍然大悟,對王常拜道:“大哥英明,幸好是大哥為我們找到一條明路,我們魯莽,差點誤了大事,一切聽大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