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新朝氣數9-12
字數:5228 加入書籤
11-9
郟縣之郊,青山之下,坐落著寧靜的村莊。村舍優雅,院牆古樸。
銚期剛把院落打掃完,就見馮異進來,身後一人清秀儒雅,儀表不凡,馮異在一旁神情自怡,笑意盈盈。
銚期一邊施禮一邊問馮異道:“公孫如何有空到我這鄙陋之處?”
馮異笑道:“寶地風水好,能棲鳳凰,我們特來瞻仰。”又看向劉秀,對銚期笑道:“明公劉文叔聽說此地有異士,所以特來尋訪。”然後又對劉秀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銚次況。”銚期字次況。
銚期身材高大,眼睛又大又亮,忽閃之間,好似臉色發光,讓人心悅,一臉絡腮胡,又顯得威猛可畏。劉秀道:“久聞令尊之名,真是虎父無犬子啊。”銚期的父親銚猛曾是桂陽郡太守。
銚期從小胸有大誌,早就聽說劉縯和劉秀。如今見劉秀器宇軒昂,親切近人,心自歎服,拜向劉秀道:“銚期久聞劉公大名。”
劉秀道:“早聽說次況心誌不凡,如今天下紛爭,正是次況大顯身手的時候,為何還閉門不出?”
銚期道:“當初聽聞伯升起事,我便有心投軍,隻是當時服喪未滿,不忍廢離。而今家母年邁,又不忍遠離。”
“次況孝心可嘉,我隻是慕名來看望,又哪裏忍心你們骨肉分離。而今天下分崩,萬民流離,多少家人已經難能相聚。我們又怎忍心為了將來天下人的相親相聚而讓現在的骨肉分離。你就好好在家孝順母親吧。”劉秀心中雖然盼望銚期能夠同去,但知道銚期上有老母,心中不忍相邀,何況自己現在的情況,哪裏還敢相邀。
馮異道:“明公誌在四海,希望能匡複漢室,次況一身才能,怎能不投身大業?”
銚期虎目凝神,猶豫不決。
劉秀道:“次況不必多想,好生在家孝順老母,天下之大,終有你施展的時候。”而後絕口不提相邀,隻是閑聊一些村野之事。
劉秀和馮異又去拜見銚期的母親,閑話一番家常便告辭而去。
剛走出村莊不遠,便見銚期追來。馮異笑道:“次況難道還要遠送?”
銚期大笑,“何止遠送,我今日便隨你們天涯海角去。”
劉秀不安,“這讓令堂如何是好?”
銚期道:“家母說明公不僅有慈孝之情,更有天下大義之心,要我追隨您成就大慈大義,而不是獨守家中老死山林。老母有村裏鄰人照顧,我也能放心。”
三人一路說笑而去。剛到住地,就見王霸帶著一群人早已等候多時。原來自昆陽之戰後,王霸見劉縯被殺,心中不滿,便辭官回家。聽說劉秀正路過潁川前去洛陽,便帶了賓客追趕過來。
“元伯,昆陽一別,沒想今日重逢,真是大快人心。”劉秀見到王霸,心中喜悅,把馮異銚期等人與王霸一一引見。大家相互之間早有耳聞,如今同在劉秀帳下,倍感親切。
眾人繼續北行。
劉秀正與眾人說笑,又聞有人來見。隻見來人一身儒生打扮,衣衫簡樸,身形瘦削,臉型頎長,風塵滿麵,容顏清絕。
來人是潁川人祭遵,字弟孫。祭遵家中富有卻為人低調,任縣吏時,同僚見他衣著簡樸便常常欺淩他,周圍的人也笑他柔弱。沒想到祭遵結交的俠士容不得人看低祭遵,竟把欺淩他的人殺了,眾人從此對祭遵尤為敬畏。劉秀第一次帶兵進入潁川時便與祭遵相識,那時祭遵還是潁陽縣的縣吏。兩人一見如故,祭遵談起經文口若懸河,說起時勢見解非凡。劉秀非常欽佩祭遵的見識,也很欣賞他的簡樸作風和優雅氣度,今日見他前來追隨,心中分外高興。
劉秀一路前行,又有不少人前來投奔,劉秀都收在帳下。到得洛陽,劉秀安置衙門幕僚,拜馮異為主薄、王霸為功曹令、銚期為賊曹掾、祭遵為門下史,其餘人員也一一拜在帳下任職。又派人巡訪洛陽居民,安頓民心,修繕房屋宮牆,整理各類文卷檔案。
不到一月,洛陽城休整一新,安定如昔。劉秀帶人返回宛城迎接劉玄北上。更始將領們見劉秀這麽短時間就完成了洛陽的修繕準備,無不讚歎,都急切地盼著遷都。
11-10
更始元年(公元23年)九月,劉玄帶著更始政權的人員從宛城出發,移都洛陽。
洛陽百姓聽說漢家天子要來洛陽了,人人興奮不已。已經整整十八年不知天下還有漢室,如今王莽已滅,天下就要重現漢室氣象了。
劉玄帶著眾將領到達洛陽那天,人們早早就在洛陽城門前後的道路兩側等候。有見過大場麵的官吏,有飽讀經書的士子,有遊走四方的商販,有長居城市的市民,還有遠近郊區趕來的農民。他們感謝這支消滅了王莽的軍隊,心中對這支沒有破壞洛陽城的軍隊充滿了感激。淳樸的情感在任何時代的百姓心中總是相似,他們願意去擁護善待百姓的政權,也懂得去應對一切正在發生的變化。雖然天下還是一片紛亂,但隻要希望還在,就有麵對困難和承受痛苦的勇氣。
九月的洛陽秋高氣爽,陽光明媚。
威武的漢子們從遠處走來,笑容滿麵,光鮮的衣色在陽光下閃出喜慶的光彩。將領們帶著各自的部眾昂首闊步過來,路上青黃相間的草叢被踩得簌簌作響,道路兩旁的人伸長了脖子,神情緊張,臉色肅穆,都在等待這莊嚴的時刻。
隊伍越來越近,眾人突然臉色發呆,繼而啞然失笑。綠林軍的將士們穿著各種古怪的服裝,有的穿著大紅的戰袍,有的係著花哨的腰帶,有的穿著彩色的裙袍,有的包著頭巾,有的衣服還繡著花卉或鑲著彩邊。原來這些義軍將士們為了在這樣盛大的日子裏顯出自己的風采,各自找來五顏六色的衣服,想用奇裝異服顯出自己的獨特,還有不少人穿著城市女人才穿的彩色衣衫。
兩旁的人忍不住捧腹大笑,大家指指點點,哈哈大笑。眾將領們在這樣喜慶的日子裏,心情愉快,也不以為意,跟著人群一起逗笑取樂。
突然笑聲漸止,人們交頭接耳,不約而同地看向逐漸走近的一支隊伍。他們衣著雖然新舊不一,但穿著整齊,規範有致,都是漢朝官吏的服飾。這些人表情莊重、神態威嚴。路旁人群的臉色變得欣喜,有的老官吏喜極而泣道:“不想今生還能見到漢家威儀。”
有人道:“那是司隸校尉。”
“是劉伯升的兄弟劉文叔。”
“就是昆陽之戰的劉秀。”
11-11
更始政權很快在洛陽安定下來。洛陽雖然安定了,但長安尚未安定,全國還有很多地方都沒有安定,各自擁兵自重。
隨著定都洛陽,義軍捷報頻傳。更始的奮威大將軍劉信擊殺劉望於汝南,不久又斬殺了嚴尤、陳茂,使更始政權成為代表劉漢王朝的最大力量。劉玄和眾將領們商議對策,一致認為天下紛亂,僅憑武力恐怕難以平定。如今王莽敗亡,人心思漢,應該以漢朝的名義向全國發文,招降接納各路兵馬,對願意投降的原新朝官員,一律重新任免,發放印綬,保持原有職位。
更始的文件很快發向全國,很多變民組織紛紛響應,願意接受劉玄的招安。各地原新朝官員也願意投降劉玄。於是,劉玄向全國各地派出使者代表更始政權到各地接受投降,對願意繼續效力的人員進行重新任命。劉玄也希望借這樣的機會重建自己的力量,形成一支自己能控製的隊伍。
在天下各州郡中,河北成為招降納新最重要的地方。河北土地遼闊,民風彪悍,劉家宗室眾多,變民起義的農民軍數量居全國之首,已經形成了各自龐大的力量。還有上穀漁陽兩郡,在長期與遊牧民族直接對抗中,形成了強大的騎兵作戰能力,擁有天下最強的騎兵隊伍。劉玄派出親信南陽人韓鴻出使河北,又派人去招降天下最強大的起義隊伍赤眉軍。
韓鴻初到河北,安撫故吏,選用新人,開始還有秉公唯才之意,但不斷有人求情送禮,很快就把韓鴻淹沒在人情利益之中。這日,韓鴻處理完廣陽郡的招降,回到驛站,準備前往漁陽,便聽有人來拜訪。
進來兩人,風塵滿麵,一看便是經過長途行走。前麵一人個子不高,一身勁裝打扮,肩上挎著一個褡褳,眉毛粗濃,膚色黧黑,眼睛不大卻精光四射,顯出一股陰冷的威嚴。另一人身材挺拔,衣著光鮮,圓臉闊嘴,神態安然,很有幾分富貴氣度。韓鴻見兩人徑直進來,心中不悅。衛兵正欲阻擋,就聽兩人叫道:“韓大人。”似是相識一般。衛兵看韓鴻並無拒意,便悄悄退了出去。
韓鴻看他倆從容不迫的氣度,不敢小視,忙問道:“兩位有何貴幹?”
高個子道:“我叫彭寵,這是我朋友吳漢,我們聽說韓大人也是南陽人,特來拜訪。”
此前有人給韓鴻推薦過吳漢,韓鴻並沒有在意。現在見吳漢衣著簡樸麵無表情,也沒看出過人之處,韓鴻淡淡地“哦”了一聲。
吳漢聽著兩人寒暄,也不說話,伸手在褡褳裏一掏,然後伸到韓鴻眼前。韓鴻嚇了一跳。吳漢將手展開,隻見幾顆珍珠在吳漢粗糙的手上閃閃發光,顯得尤為精美。
韓鴻一怔,從未見過這等珍珠,看得眼睛發亮,卻又不好伸手接過,猶豫道:“這是何意?”
吳漢道:“都是老鄉,一點小禮,韓大人也就不必推辭。”說完,硬塞到韓鴻手中。
韓鴻一邊假意推辭一邊將珠寶悉數握住,又請彭寵吳漢坐下,問道:“什麽事需要我為老鄉出力?”
吳漢和彭寵都是南陽宛城人,兩人早年就相熟。彭寵父親曾經做過漁陽太守。彭寵最初在新朝的軍隊中任職,跟著王邑參加了昆陽之戰,戰敗後逃到洛陽,聽說自己的弟弟在綠林軍中,彭寵怕被新朝追究,便去找吳漢商議。吳漢出身窮苦,原是新朝的一名亭長,劉縯起義時,吳漢帶著賓客逃難到洛陽,後來手下人犯了法,吳漢怕受牽連,準備逃跑。兩人一商議,便一起逃到了漁陽。彭寵父親在漁陽有廣泛的人脈資源,彭寵就在漁陽謀事。吳漢借了些錢財到塞外販馬,吳漢不善言辭,但為人爽快義氣,做事精明果敢,很快就積累下不少錢財和人脈關係。兩人聽說南陽人韓鴻來河北招降,便馬上趕來,希望求得一官半職。
韓鴻收下重禮,又見兩人心誌不凡,不是庸人,便欣然答應。而後上報劉玄,任命彭寵為偏將軍,行漁陽太守事,任吳漢為漁陽郡安樂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