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北道主人1-3

字數:4050   加入書籤

A+A-


    16-1
    連續幾日進攻,柏人城堅守如故。
    這天,鄧禹帶來兩人,正是賈複和陳俊。劉秀見劉嘉對兩人評價很高,又見賈複和陳俊言行之間很有氣概,心中喜悅,勉勵一番,將二人安置帳下。
    賈複和陳俊走後,劉秀詢問鄧禹。鄧禹道:“我方才與他們倆交談,他們都是心存大誌有勇有謀之人,將來必是良將。”
    “僅憑幾句話你就能判斷出他們有勇有謀?”
    “話不在多,言為心聲。”
    鄧禹頗有識人之能,每每評價手下人,總是非常準確,他推薦的人,無不是才勇過人。
    劉秀大喜,“我看劉嘉對他倆也是極為欣賞,可惜劉嘉那幾十萬大軍……”劉秀聽賈複說起劉嘉有三十五萬大軍,不禁非常神往,朝政已經敗壞,劉嘉卻不敢有任何想法,實在令人惋惜。
    鄧禹笑道:“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名將,而真正的名將哪裏在乎兵力多少,腹有良謀便如雄兵百萬。”
    “我們的將領都是腹有良謀,我們豈不是已有雄兵千萬了?”
    “雄兵千萬,也不如一顆胸懷天下的仁德之心。”
    劉秀大笑。
    劉秀任命賈複為破虜將軍,任命陳俊為安集掾。劉秀見賈複的馬羸弱不堪,便將自己的坐騎送給賈複。
    有人見賈複初來,尚無半分功勞,就得到劉秀的信任與贈賞,便起了嫉妒之心,加之賈複喜好直言,常常得罪人,便有人排擠賈複,不讓他在劉秀身邊,更不願讓他執掌兵馬,還找機會將賈複調到鄗縣任職。劉秀知道後,召集眾人道:“賈將軍有擊退敵人千裏之外的能力,我對他授以要職,是準備將來有重任於他,請大家不要猜疑與排擠,更不許擅自調動他的職務。大家既然願意與我一道創業,就必須眾人一心,方能成就大業。”
    從此再沒有人敢輕視賈複和陳俊。
    16-2
    在信都發兵初期,劉秀兵馬多是奔命兵。由於這些士兵擁有攻城後可以搶奪財物的權利,所以平時軍紀敗壞,深為劉秀所痛恨。隻因缺少兵力,又一直忙於戰爭,所以劉秀一直也沒有采取行動嚴加管束。但見他們對百姓隨意搶掠,經常作惡,心中實在難忍。劉秀知道祭遵軍紀嚴整,又能領會自己帶兵之意,於是任命祭遵為軍市令,負責整肅部隊,專門管理全軍的紀律。劉秀告誡將領們一定要約束各自的部眾,不得擄掠百姓,否則一定嚴懲不貸。
    經過祭遵整肅,部隊紀律大為好轉。雖然那些奔命兵依然軍紀不好,但比起之前已收斂不少。
    這日劉秀正在處理軍務,衛兵來報告,“大司馬,不好了,您……侍從……被殺了。”
    “殺了?他人呢。”
    “已經被殺了。”
    “誰殺的!”劉秀難以置信。這個侍從自劉秀到洛陽,就一直跟隨在劉秀身邊,平日機警靈活,為劉秀處理了不少生活瑣事,又追隨劉秀曆經艱險,深得劉秀信賴。
    “祭將軍。”
    “祭將軍?祭將軍怎會殺了他?”
    “聽說侍從犯了軍紀,祭將軍正好殺一儆百。”
    “殺一儆百?拿我的侍從開刀?”劉秀怒不可遏,“我劉秀的侍從就該來作陪葬?”
    衛兵不敢作聲。
    “快去,馬上派人把祭遵給我抓來,濫殺無辜,罪不容赦,我也要殺一儆百!”
    衛兵見劉秀出離憤怒,竟不敢應聲,呆立著不知所措。
    劉秀往外一指,怒吼一聲:“馬上去,辦不好軍法處置。”
    衛兵嘴角一動,想說什麽,卻沒說出來,隻得前去傳令。
    過一會,劉秀的主薄陳副進來勸諫道:“明公,聽說要逮捕祭將軍問罪。”
    “他濫殺無辜難道不應該問罪?”
    “祭將軍一向嚴謹,他敢殺您的侍從,一定是事出有因。”
    “人命關天,生死大事,怎能視為兒戲?”
    “現在大司馬不也是視生死為兒戲嗎?”
    “這是他咎由自取!他濫用職權濫殺士兵,難道不是死罪?”
    “是的,這都是他咎由自取。明公要求大家軍容嚴整、紀律嚴明,又當眾授權祭將軍管理軍紀。如今您的侍從犯法,祭將軍完全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他卻非要剛正不阿,敬畏明公您的威德,把軍紀置於權勢與人情之上,這就是他咎由自取之處。等祭將軍死後,明公換一個軍市令,他就會明白人情大於軍紀才不算咎由自取。”
    劉秀猛然醒悟,自己對侍從過於信賴和放縱而使他輕視軍紀。自己對侍從偶有違紀之處,一向寬容未究,而今祭遵容不下這些違法亂紀,不正說明他的公正廉潔嗎?自己竟差點誤殺忠良。
    不一會,親兵將祭遵帶到劉秀營帳。祭遵向劉秀拜道:“明公,我將您身邊侍從處決,沒有稟告明公,祭遵甘願受罰。”
    祭遵身上的戰袍已換成了他常穿的粗布曲裾長袍,蒼青色的長袍洗得發白,袍邊已經破爛。劉秀一把扶起祭遵道:“弟孫何罪之有,我感念身邊的侍從,是我個人的情感。將軍不避嫌疑誅殺有罪之人,才是我們軍隊法紀存在的意義。”
    而後劉秀召集眾將領,向眾人宣告:“各位將領,我身邊的侍從違反了軍法,是我帶兵不好。祭將軍已將他正法,希望各位能帶好自己的下屬和士兵,一旦違反軍法,絕沒有任何僥幸。”
    劉秀任命祭遵為刺奸將軍,授予刺奸將軍監管全軍軍紀的權利。
    16-3
    柏人城堅守如故讓劉秀無從下手。
    反複掂量,劉秀決定放棄柏人,先取柏人之東幾十裏地的廣阿。劉秀留下祭遵,讓他率領士兵故作聲勢繼續佯攻柏人,然後率領主力趁夜全部東進。
    廣阿城的守軍萬沒有想到劉秀主力突然殺到,根本無法抵抗,不到半日便被攻破。
    劉秀進入廣阿城,見廣阿城城池比當初攻占的盧奴更大,心中欣喜,翻看地圖,卻發現自己真正完全控製的地方不過隻有一個郡國的大小,不禁心中失望。
    此時的天下,豪雄林立,各踞一方,無不對自己擁有的土地與財富沾沾自喜。但對於心懷壯誌的劉秀,一郡之地顯得多麽微不足道。
    劉秀長長歎了一口氣,對鄧禹道:“仲華,天下郡國這麽多,如今我們不過才得有其一,如此進展,何時是個頭啊?”
    鄧禹笑道:“現在天下大亂,百姓渴望英明的君主,就像嬰兒渴望慈母一樣。自古能夠興起的聖明君主,隻在於他的德行厚薄,哪裏在於他的地盤大小呢?”
    “看來我德行還不夠。”
    鄧禹正色道:“明公的威德,天下無雙。但凡成就人生大業,必須等待合適的時機,時機到了,自然就水到渠成。明公何須擔心眼前的困境呢。”
    劉秀歎道:“不是擔心眼前困境,隻是想著連年的戰爭,無數人遭受苦難,令我心中不安。”
    “明公之心,定會彰顯在四海升平。現在我們必須踏平邯鄲,為您的大業打開前行的大門。”
    劉秀看著遠處青山,良久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