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北道主人4-5
字數:3379 加入書籤
16-4
耿弇在薊州城的驛站正與劉秀等人一起討論北上還是南下時,聽到外麵喊“邯鄲將軍到”,劉秀率大家往外就跑。等耿弇收拾好行禮出來時,眾人早已不見身影。耿弇不知到哪裏去尋找劉秀,隻得轉而向北,一路輾轉回到上穀。
耿弇將自己的經曆講給父親。耿況笑道:“這一遭倒是讓你真正長了見識,小人遇了,英雄也見了,天下風雲也感受了。雖然長安沒有去,也是值了。”
耿弇道:“我想帶兵去找大司馬。”
耿況看著耿弇年輕而充滿理想的神情,沒有把他的話當真,笑了笑道:“這是大事,況且現在他們究竟在哪也說不清,你如何去找?”
“我隻須帶兵進攻邯鄲,他們自然就知道了,大司馬就一定會出來相見。”
耿況麵色一凝,鄭重道:“弇兒,你是家中老大,做事要穩重。你雖然有見識和謀略,但真正帶兵打仗,遠非那麽簡單。”
耿況走到窗前,推開窗戶,隻見遠處山嶺逶迤,黃沙散漫中已經有了春的痕跡,這裏留下了他漫長的兵戎歲月。耿況緩了一口氣,歎道:“此去邯鄲近千裏,你知道這一路有多少郡縣?你又知道哪些郡縣歸降了王朗?如果他們是真心歸降王朗,又怎會容你一路南下?”
耿弇知道父親講的有理,隻是心有不甘,總覺得很多事是可以轉變的。在耿弇心中,充滿了對劉秀的崇敬,他相信劉秀的能力,也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找到劉秀,就一定能創造奇跡。
耿弇道:“父親大人所說有理,但王朗不過一個算命先生,利用人心思漢而形成一時的氣勢,這些都不過是投機取巧的烏合之眾,不會有真正強大的戰鬥力。大司馬乃天下豪傑,孩兒親眼看見那些追隨他的人都是天下一流的人才,衣著簡樸卻誌向遠大,談吐不凡,哪裏是王朗之徒能夠相比的。”
耿況見耿弇能夠有自己的辨識,心中欣慰,“你所說的也許不錯,但為什麽河北那麽多郡縣都願意歸降王朗呢?難道這些官吏都很愚蠢?”
耿弇不語。
耿況又道:“那是因為他們貪圖一時的富貴,也許我們不屑他們貪圖一時的富貴,但天下百姓無不如此,往往都是隻看眼前而非長遠。王朗等人雖然是投機取巧,卻迎合了一時的人心。這些人雖然短視,但既然已經得利,必然會全力捍衛,在利益麵前,他們未見得就是烏合之眾,能利用一時的人心而成氣候,也未見得不是梟雄。”
耿弇道:“父親大人常常教育我們要有大是大非之心,要能堅持正義而圖謀長遠。王朗雖有一時的氣勢,又哪能長遠。尋常百姓固然難以看到長遠,但我們豈能也如凡夫俗子。為個人謀可以不計長遠,但為家族謀就必須長遠。以孩兒之見,邯鄲稱帝,雖讓天下混亂,但也正是我們耿家建立長遠功業的機會。”
耿況聽耿弇言辭切切,壯誌淩雲,很是高興,但天下大勢何去何從,現在又哪裏能看得分明。以王莽當年的聲望與才能經營天下十幾年,轉瞬就覆滅了,長安的玄漢政權又能經營多久呢?況且自己親見了長安使者的驕橫無知不得人心,就一定比王朗強嗎?很多郡縣歸附王朗也未見得就是投機取巧。
耿況終究沒有同意耿弇的請求,要他靜待時機。
16-5
不久,王朗的使者到上穀招降耿況,要求征調兵馬剿滅劉秀,並通告耿況,北邊的郡縣都已經歸附,征集的兵馬正在趕往邯鄲。耿況心中未定,便敷衍使者說要準備一些時日,將使者打發走了。
寇恂聽說王朗使者來招降耿況,忙帶著門下掾閔業一起去找耿況。
寇恂道:“屬下聽說大人有歸降邯鄲之意?”
耿況笑道:“邯鄲使者來招降,我方才把他敷衍走了,現在正猶豫呢?子翼有何高見?”
寇恂道:“邯鄲政權,突然崛起,但天下仍是一片混亂。對於邯鄲,我們無法知道他們的可信度,而大司馬劉秀是劉伯升的胞弟,當初劉伯升是天下盡知的英雄,劉秀也素有才德,我們理當歸附他才是正道。”
“對於劉秀,我們並無交情。”
“真正的英雄,看重的絕不會是交情,而是彼此共同的遠大目標。”
“我們不過偏居一隅,哪裏有什麽遠大目標。”
“不是每個人都要有稱道一世的遠大目標,懂得選擇英雄和跟隨英雄一樣可以是人生的遠大目標。”
耿況雖然對劉玄的長安政權沒有好感,但素知劉伯升當年的威名,又屢聽人說起劉秀才德過人,尤其是耿弇對劉秀推崇備至。而今寇恂再次提及,使耿況確信劉秀的威德,心中也有幾分歸附之意。但如今河北的郡縣大多歸降王朗,使耿況也很為難,“而今邯鄲的勢力如日中天,以我們一郡之力,如何能夠抵擋?”
閔業道:“大人何必擔心,我們上穀郡疆域完整,民心安穩,作戰部隊就有一萬多人,我們有資格選擇我們自己的前途,豈能隨意聽信於人而白白誤了自己。”
耿況道:“邯鄲方麵雖然不可全信,但長安政府也未見得有前途。”
寇恂道:“大人所言極是,邯鄲之勢,就像一個暴富之人,一夜之間而富甲天下,但並無恩義威德,必然會潰敗。至於長安方麵,他們不能胸懷天下取信於民,也難能長久。未來的天下一定會是英雄角逐,但最終的勝者必然是才德俱佳、賢良歸附且能安定天下之人。請問大人,我們能否做角逐天下的英雄?”
“不能。”
“既然不能做角逐天下的英雄,我們就應該選擇能角逐天下的英雄,跟隨他最終得有天下而顯出我們應有的功業,而不是等到天下已定再去選擇。現在配得上賢良歸附的英雄非大司馬劉秀莫屬,大人還有何疑惑呢?”
“但以一郡之力抗百萬之師,隻怕凶險太大。”
閔業道:“怎麽會隻是一郡之力,劉秀已經從信都打到中山國。聽說真定王已經歸附大司馬。我們上穀雖隻是一郡之力,其他郡縣何嚐不會歸附?劉秀的勢力必然越來越大,邯鄲的勢力必然是越來越小。既然趨勢已明,就當立即作出自己的選擇,豈能等到有了結果而失去了選擇的機會?”
耿況心有所動,沉吟未語。
寇恂又道:“大人不必擔心,讓我前往漁陽,說服彭太守,與我們同心合力,一起支持大司馬,就不用擔心隻有我們一郡兵馬。”
耿況頓時釋然,臉上擔憂盡去,“好,你即刻前去,如果漁陽也支持劉秀,我們願意出三千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