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銅馬落花8
字數:3591 加入書籤
19-8
銅馬幾次受挫,再不敢輕易與劉秀的兵馬接戰。
接連幾天,銅馬軍按兵不動,劉秀也不主動出擊。兩軍靜靜地對壘,都在默默等待時機。
正當劉秀顧念吳漢耿弇之時,親兵來報,幽州大軍已到達清陽縣。清陽在鄡縣之東南,與劉秀大軍相隔不遠。劉秀大喜,率領一眾將領到清陽迎接。
還未到清陽縣,遠遠就看見了吳漢耿弇的兵馬。這些兵馬陳列在雜草叢生的一片原野上,一直排到了遠處一片鬆林和山地之間。排在前麵的騎兵,軍容嚴整,鐵甲巍峨,手中握著武器,威嚴不動,恍如天神,遠遠看去,高低相近,馬頭整齊,恍如一道海浪滾滾欲發,後麵馬尾掃動,恍如飛鳥掠影。整個隊伍在草葉相雜之間更顯得威武霸氣,一眼看去,令人望而生畏。
眾人讚不絕口,紛紛向劉秀請求分配兵馬。
劉秀沒有應聲,滿懷欣喜地看向吳漢和耿弇,還有他們身後雄壯的騎兵隊伍。劉秀在心裏默想,怎麽能用好這樣一支隊伍呢?
吳漢耿弇遠遠看見劉秀一眾人過來,忙翻身下馬,走向劉秀,劉秀下馬,向前幾步,眾將領也趕緊下馬,遠遠站定。吳漢耿弇拿出一疊名冊,在劉秀身前雙雙拜道:“蕭王,這是從幽州征召的將士,請蕭王點收。”
劉秀扶起二人,見吳漢衣襟領口已是汗漬斑斑,連一向穿著講究的耿弇也是滿身塵跡,想起初見耿弇時他尚是玲瓏少年,短短半年間就已成熟幹練,不禁感動道:“子顏、伯昭,你們辛苦了!”
吳漢道:“這是我們做將領的本分。”
耿弇道:“蕭王,這算啥辛苦,要和他們大幹一場才是正事。”
劉秀看耿弇一臉急切,笑道:“沒錯,現在咱們正要為朝廷大幹一場。”
耿弇急道:“朝廷從來就沒把我們當自己人,誰為他幹?現在我們把他們的人都殺了,以後咱們隻為自己打天下。”
劉秀擺擺手,笑而不語,耿弇還有很多話要說,但見眾將領已擠過來了,隻好退到一邊。
眾人開始七嘴八舌請求分兵。
劉秀道:“我知道大家在平定王朗中損失不小,都需要補充。現在我們就要開始大舉平定變民,正需要大量兵馬。子顏和伯昭冒著生命危險為我們雪中送炭,給我們帶來了天下最強的騎兵,子顏和伯昭帶給大家的,不隻是這些強大的兵馬,還有他們坦蕩無私的胸襟。我們有這樣強大的兵馬和這樣坦蕩的胸襟,天下就沒有我們戰勝不了的對手!”
眾人欣然點頭。
“大家說這些兵馬如何分配?”
有人道:“大家各分一些吧。”
“我要一千騎兵。”
“我要五百也行。”
“給我兩百騎兵就行。”
“……”
眾人議論紛紛,眼中都充滿了期待。
劉秀道:“我很希望能夠給所有人足夠的兵馬,強大到讓對手聞風喪膽,能讓大家不戰而勝更好。”
眾人欣喜。
“但這是永遠不可能的!”
眾將愕然。
劉秀朗聲道:“大家知道,連年的災荒,使城鎮和村莊裏都已經沒有了壯男,我們不能指望依靠無數人的犧牲去獲得勝利,更不能以為人多就是勝利的保障。身為將領,我們要珍惜士兵的生命,珍惜百姓的生命,就像珍惜我們自己的生命一樣。”
眾人都沉默了,這裏的每一個人都經曆過戰爭,都看慣了生死,無不理解生命的意義。
劉秀又道:“我們都是從生死中走過來的,而今還要走向生死,我們看淡生死,不是因為我們渴望戰爭,恰恰是希望用戰爭結束戰爭,為百姓帶來太平。如果現在就能夠天下太平,我寧願沒有一兵一卒,寧可沒有一錢一利。”
這些都是劉秀的心裏話。起事以來,最親的人相繼犧牲,永遠地離開了自己,這是劉秀今生無法彌補的傷痛,使他原本仁愛的內心對生死有了一般將領無法等同的理解。
劉秀看見每一個將領眼中流露出的溫情與渴望,他深深理解他們,這些向自己請求兵馬的英雄,都是與自己同甘共苦的兄弟,都願意馳騁疆場,拋灑熱血,建功立業。但劉秀知道,他無法一一滿足他們,兵馬得來並不容易,勝利得來更不容易。
“為將之道,是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是要用最少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是要讓最勇敢的士兵追隨最懂他的將領。”劉秀看向這些莊嚴站立的兵馬,心中充滿了憐惜之情,又看向眾將領,“你們都希望擁有他們,那你們誰能懂他們?誰能理解他們的內心?誰能成為他們最可信賴的兄弟?”
眾將不語。
劉秀將手中的兵馬冊遞給祭遵。祭遵衣著簡樸,神情漠然。眾人都知道祭遵剛正不阿鐵麵無私,在他麵前不可能靠口舌爭取兵馬,都默不作聲。
劉秀看著眾人,然後指著吳漢和耿弇道:“有誰比子顏和伯昭更熟悉這些兵馬?”
眾人不答。
劉秀接著道:“這些兵馬隻有在最熟悉他們的將領手下才能發揮出最大的能力和作用,不是我不想將兵馬分給大家,而是怕折殺了這些兵馬的威力,更怕折殺了各位將軍的威名。”
吳漢忙道:“蕭王,我與伯昭北上征兵,隻願隨蕭王能平定天下,如今兵馬在此,就請蕭王將兵馬分給各位將軍。我作戰經驗不多,指揮這些兵馬也不能盡展其能,不要讓我吳漢浪費了他們的作用。”吳漢自從南歸劉秀後,經曆數月,對劉秀的才德更加信服。吳漢知道自己與劉秀以及其他將領並無交情,不像耿弇在南歸前與劉秀有過交往,兩人已是親密無間,加之上穀郡有耿況作強大的後盾,劉秀與耿弇間的信賴已非常人可比。吳漢不善言辭,隻能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讓劉秀和眾將領明白自己的赤心,而且統領這麽多兵馬,恐怕也會讓劉秀和其他將領心中不安。
劉秀對吳漢的忠心非常滿意,鄧禹屢次推薦吳漢,果然沒有看錯人,憑幾十人奪回幽州,又征得近十萬兵馬,絕非一般將領所能比。這幾次作戰,幽州騎兵已經顯出了強大的機動能力和作戰能力。劉秀早就有心要建立一支強大的騎兵兵團,如今正是時機,劉秀心意已決,朗聲道:“對這些騎兵的熟悉,無人能比幽州的將領。騎兵由子俊和伯昭指揮,至於步兵,弟孫根據各部的缺失情況酌情補充吧。”
吳漢還要推辭。
劉秀道:“子顏就不要再推辭了,這些騎兵如果分散來用,其威力大大降低,你和伯昭對騎兵最為熟悉,由你們來指揮最適合不過。”
其他將領紛紛讚同,吳漢隻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