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花開洛陽2-3
字數:2928 加入書籤
24-2
劉秀在鄗縣登基後,派使者前往真定封劉揚為真定王,又冊封郭聖通為貴人。使者返回鄗縣時,接來郭聖通和郭況。郭況年方十六,雖是芳華少年卻為人謹慎,深得劉秀欣賞,被封為黃門侍郎。
劉秀見郭聖通肚子已經隆起,欣喜地遠遠喊道:“通兒。”
郭聖通笑盈盈拜道:“陛下。”
劉秀一邊應答一邊扶住郭聖通急道:“現在不可下拜。”
郭聖通不以為意,嘻嘻又拜,笑道:“陛下。”
劉秀微笑應答。
郭聖通又道:“陛下。”
劉秀見她一臉俏皮的笑意,洋溢著幸福的甜蜜,調皮而快樂的樣子就像剛剛初戀的少女,滿臉生輝,嬌羞動人。
劉秀握住郭聖通的手,看向郭聖通的腹部,欣喜道:“這麽大了?”
郭聖通一抿嘴,不悅道:“你就知道關心你的孩子,就不知道我的辛苦。”
劉秀歉然一笑,“現在總是四處征戰,也沒照顧好你,辛苦你了。”見她臉色紅潤,肌膚如雪,更顯嫵媚,不禁心中一動。又問道:“幾個月了?”
郭聖通吃吃一笑,紅著臉道:“陛下你還不知道嗎?”
劉秀恍然大悟,兩人相視一笑。
郭聖通見劉秀溫和的目光中充滿了真摯的深情,心中倍感甜蜜,又見他風塵仆仆,頓覺心疼,柔聲道:“陛下在外麵征戰,我也不能陪著你,你要多保重。”
劉秀點頭道:“你保重好就行,等天下太平了就好,大家就能在一起了。”看著郭聖通,劉秀想起了陰麗華。
郭聖通嘻嘻一笑,“我寧可你一直就這樣在河北呢。”
劉秀笑道:“一直在河北還能叫一國之君嗎?”
郭聖通幽幽道:“分散在一國之大還不如相聚在一家之小。”
劉秀默不作聲,想著郭聖通的話,想到陰麗華,心中又是無奈又是辛酸。陰麗華從來不會有半句埋怨,但她心裏會不會藏著滿腹憂傷?劉秀看著遠方,心中說不出的滋味。
第二天,劉秀便安排傅俊前往新野去接陰麗華。他一天也不想等了,他原本希望四方平定再與陰麗華相聚,但天下一統恐怕時日還長,而自己對陰麗華的情感從未在相別的時光中消褪,反而隨著征戰與日俱增。
24-3
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七月,劉秀親率大軍南下。七月底,大軍到達河內郡,劉秀一邊籌建朝廷機構,一邊尋訪各地賢良。劉秀又令大司馬吳漢率領大司空王梁、廷尉大將軍岑彭、建義大將軍朱祐、右將軍萬脩、執金吾賈複、驍騎將軍劉植、楊化將軍堅鐔、積射將軍侯進、孟津將軍馮異、偏將軍祭遵和騎都尉王霸渡過黃河,進擊洛陽。
劉秀聽說當世名士卓茂已回南陽,心中大喜,忙令人前去求請卓茂。
卓茂是南陽宛城人,字子康,父親與祖父均官至郡守。漢元帝時,卓茂求學長安,師從當時有名的博士江生學習《詩》、《禮》及曆算。卓茂博學多才,被人稱為通儒。
卓茂性格寬厚仁愛,最初在丞相府孔光手下任職,為孔光所賞識。有一次,卓茂外出,有人攔住他,說卓茂騎的馬是他丟失的,卓茂就問那人是什麽時候丟的馬,丟馬人說有一個多月了,卓茂的馬已經跟隨自己一年多了,他知道丟馬人弄錯了,但不忍將他說穿,便將自己的馬交給丟馬人,囑咐他說如果有一天發現這馬不是他的就請將馬歸還給丞相府卓茂,不久丟馬人果然把馬送還回來。
後來卓茂被舉薦為侍郎,而後被任命為密縣縣令。在任期間,卓茂善待隸屬,愛護百姓,推行教化之道。卓茂教化之法雖為臨縣官吏所譏諷,但卓茂堅持自己的管理。幾年後,密縣民風淳良,道不拾遺,夜不閉戶。到漢平帝時,天下蝗災橫行,河南有二十多縣都遭受到災難,獨獨密縣未有一隻蝗蟲入境,人人稱奇。當時太守不相信,特意前往視察,見果然如眾人所說,對卓茂大加讚歎。王莽執政時,調卓茂入京城任職,密縣人男女老幼含淚相送,後來王莽篡位,卓茂心中不滿,便以病告歸。到劉玄稱帝時,請卓茂入朝為侍中祭酒。卓茂見劉玄朝政混亂,知他必會敗亡,便以年老體弱告歸。
卓茂聽說劉秀禮賢下士、深得民心,便接受了劉秀的邀請,欣然前往。
卓茂一行人進入河內不久,剛剛從小路轉上驛道,就見一群人迎麵過來,當先一人,頭戴方巾,穿著青色衣袍,紮著一條素布腰帶,不時和左右人說笑。
旁邊人對卓茂道:“那人就是天子劉秀。”
卓茂緊走幾步,眾人也跟著往前,遠遠就向劉秀跪拜,劉秀趕緊搶上前,過來扶住卓茂,請起眾人。劉秀對卓茂道:“早聞卓公大名,一直盼望能日夜聽您明訓,有幸今日迎到了您,隻是現在朝廷鄙陋,委屈了尊長。”
卓茂見劉秀衣著樸素,隨行簡單,不禁歎道:“國家的興盛不在於繁華的殿堂,而在於務實為民的君臣,從未聽過在征戰天下時就如此重視朝廷建設的君王,今見陛下,真是興盛之君。”
劉秀笑道:“征戰也是為了建設天下太平,賢良治民才是國之根本,往後就要仰仗卓公的才力了。”
劉秀拜卓茂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二千戶,賜幾杖、車馬,賞賜衣一襲、絮五百斤。又拜卓茂長子卓戎為太中大夫,次子卓崇為中郎、給事黃門。
很多名士聽說卓茂到劉秀朝中任職,倍受激勵,紛紛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