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花開洛陽1
字數:2633 加入書籤
24-1
劉秀在鄗縣登基,分封諸將,而後拜鄧禹為大司徒、王梁為大司空、孫鹹為大司馬。
鄧禹自幼就有名望,又是劉秀同窗,不僅才德過人,而且為劉秀大業做過重要謀劃,他做大司徒,眾人皆服。
王梁原是漁陽郡狐奴令,投奔劉秀後被任命為野王令。王梁並無顯要功績,隻因《赤伏符》上有“王梁主衛作玄武”之句,讓劉秀心動。玄武是水神之名,而大司空是掌握全國水土之職,王梁由此被拜為大司空。劉秀帳下沒有通達水土的賢才,加之王梁當初和蓋延吳漢歸附有功,又協助寇恂防守河內,所以眾人對王梁的任命也無話可說。
孫鹹原是義軍中普通頭目,多次隨軍征戰,後被提拔為平狄將軍,因《赤伏符》上“孫鹹掌兵”四個字而被拜為大司馬,這讓劉秀帳下的英雄們心氣難平。大司馬是統領軍隊的最高職位,要帶領群雄掃蕩天下。孫鹹既無名聲,又無功勳,他這樣的將軍在劉秀帳下數以百計,功高才大的英雄也不在少數。吳漢忠勇果敢、景丹威嚴有道、岑彭文韜武略、馮異治軍有方、寇恂多謀善斷……這些將領無一不是出類拔萃的英雄,大司馬如何能輪到他孫鹹呢?
將領們牢騷滿腹,議論紛紛,但都知道劉秀最近迷上《赤伏符》,不敢向他直言。
孫鹹雖被拜為大司馬,但麵對那些功勳卓越才能出眾的將領,哪裏有半分駕馭之力。一時之間,將領猜疑,軍心渙散。
馮異知道長此以往,必成大患,於是徑直來找劉秀。劉秀雖然正式稱帝,但他和將領之間還如從前一樣,沒有什麽繁文縟節,有事直接通稟商議。馮異剛進劉秀臨時所用的一座四合院,就聽有人在堂屋裏正和劉秀說話,“讖文雖妙,恐怕也非一般人可知之的,更不是一般人可與對應的。”
馮異一楞,不知何人能對劉秀如此直言。
隻聽劉秀緩緩道:“讖文之義有待時日檢驗,孫鹹雖無功績,但現在天下尚亂,叔元何必擔心他不能建立功績呢。”
竟是朱浮。
原來朱浮近日回來向劉秀呈事,對劉秀的三公設置大有異議。馮異沒想到到朱浮平日喜歡炫弄才華嘲諷同僚,在緊要關頭倒是敢於直言,真不枉劉秀平日對他的厚愛。
又聽朱浮道:“現在天下未定,功勳之將勝於圖讖之文。”
劉秀道:“天下輕重,朕自知之,倒是北州緊要,叔元不可輕心。”
馮異明白劉秀不願換孫鹹,想想現在軍中流言四起、軍心渙散,不禁心中一熱,直接走進房中。
劉秀見馮異進來,笑道:“公孫也是來勸諫朕的吧?”
馮異道:“陛下,自從孫鹹任大司馬以來,軍中士氣低落,將帥分心,臣以為不可長此以往。”
“公孫覺得當如何呢?”劉秀看著馮異。
馮異肅然道:“統兵之事乃涉及國家安定和將士生死,恐怕不能以讖文定奪。”
劉秀不語。
馮異又道:“讖文乃高深之學問,馮異自是不懂,隻是誠以為天子自有天命,其他平凡人事怕是不能參照於此。況且將兵之道,貴在相機取勢,統禦人心。現在大司馬之任,未有大功,未得人心,隻怕不妥?”
劉秀不悅。
朱浮對馮異道:“公孫說的也不全然,這大司馬之職豈是平常,當初皇上也是任過大司馬。”
馮異一笑,“同為將軍的人很多,並不是都能攻城略地,孫鹹怎麽能和陛下相提並論呢?”
攻城略地正是朱浮的軟肋,朱浮覺得馮異是在諷刺自己,冷笑道:“孫鹹固然是不如馮公,但馮公就可勝任大司馬嗎?”
馮異道:“我才德淺薄,豈是能做大司馬的人,隻是希望真正有能力的人做大司馬。”
“除了你,那還能有誰?”朱浮不依不饒。
馮異坦然道:“叔元說笑了,現在正是四處征殺大量用兵之際,大司馬之職須得眾望所歸,才能將士歸心,現在大業初定,隻要將士同心,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劉秀點頭未語。
馮異又道:“陛下將兵,神武有道,就算孫鹹胸有大才,但畢竟現在未有大功,難以服眾。陛下剛剛登基,豈可就讓將士們心存不滿,而影響未來平定大業。”
劉秀沉吟道:“朕思慮不足,你們可有建議?”
馮異與朱浮兩人忙道:“臣沒有慧眼,不敢妄自建議。”
劉秀知道他們不願建議,點頭微笑道:“自古用人都是難事,朕再想想。”
而後朱佑、賈複、耿弇等人也紛紛來勸諫劉秀改選大司馬。劉秀見眾將不滿,便令大家提議,眾人都提議吳漢和景丹。相較之下,吳漢已建有大功,軍中無人能及,於是劉秀拜吳漢為大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