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洛陽之心3-4

字數:4679   加入書籤

A+A-


    允冠百王劉秀傳!
    273
    劉祉從長安逃出後,直奔洛陽。
    劉祉是第一個到洛陽投奔劉秀的宗室子弟。劉秀對劉祉的到來非常高興,親自設宴款待。
    宴後,劉秀帶劉祉到禦書房暢敘往事,劉祉待劉秀坐定,正欲跪拜,劉秀一把拉住他,溫言道“你我一起就不必多禮了,我早就盼你來,還以為洛陽太小,你不願屈就呢。”
    劉祉連連搖頭,想起一路驚險,歎道“我還以為這輩子見不到陛下了。”
    劉秀笑了笑,讓劉祉坐到跟前。
    劉祉靠前一步,側著身坐下道“人生而有別,臣不能妄為。”
    “當年你慫恿我去摘子琴家桃,你的膽比誰都大,我不敢去,你一晚上便去摘掉個大半,氣得第二日子琴亂罵一通。”
    想起少年事,兩人哈哈大笑。劉祉笑道“子琴始終不知是我,都知道巨伯好吃懶做,所以隻疑心是巨伯。”
    說起宗室故舊,知道大多無恙,劉秀倍覺欣慰。提到劉玄,兩人都有點傷感。劉秀問道“他的孩子們怎樣了?”
    劉祉歎了口氣,“巨伯將孩子托付給子琴了。”猶疑一下又道“巨伯希望陛下不要怪他。”
    劉秀歎道“我哪裏會怪他呢,巨伯不是壞人,隻是運氣之故坐在了他難以承擔的位置上,反而把他害了。”
    “他說……大司徒之事,他一直很愧疚。”
    “我不怪他,這都是時勢造成的,隻是可惜了兄長一世英雄。”
    “也許這就是天命吧。”
    劉秀想起大哥,心中難過,沉默片刻後歎道“人心才是最終的天命。”
    劉祉點頭道“是啊,赤眉亂賊妄圖占有天命,立了城陽景王之後,卻盡是強盜作為,害了多少百姓啊。”
    “真是枉負了城陽王的英明。”劉秀歎了口氣,而後朗聲道“我就封你為城陽王,讓他們看看真正的城陽王該是怎樣的宅心仁厚。”
    劉祉一怔,忙起身,把椅子推到一邊,對劉秀跪拜道“請陛下收回成名,劉祉不求王爵,今生能夠看到陛下終成大業,看到漢室光複,劉祉死而無憾。”說到最後,語聲哽咽,眼含熱淚。
    當初翟義起兵反莽而舉族被誅,因婚約之故劉家險遭殺戮,劉祉父親劉敞上書謝罪才未被誅殺,卻被廢為平民,在劉祉的心中,無日不希望劉姓光複漢室。他親身經曆了劉玄從強盛到覆滅,對世俗功名早已看淡,對劉秀的登基稱帝,劉祉發自內心希望他能夠早日一統天下。
    劉秀扶起劉祉,慨然道“我封你為城陽王,既非一時興起,也非顧念個人情義。你是南陽劉家宗室的嫡子,從起事至今又一直在為光複漢室努力。你為人端方,堪為宗室表率。我是為劉漢宗室而封你為城陽王,請不要推辭。”
    劉祉見劉秀慷慨誠懇,便不再推辭,叩頭謝恩。
    不久,劉良與劉歙劉終父子也到了洛陽,劉賜帶著劉玄的幾個孩子與其他宗室也陸續到來,宗室子弟中除劉嘉外都先後輾轉到了洛陽。劉秀大宴宗室故舊。
    劉秀感念叔父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封劉良為廣陽王。建武五年時,改封為趙王,後來改封為趙公。
    劉歙被封為泗水王,劉終被封為淄川王。幾年後,劉歙病逝,劉終哭泣二十七日後逝世。
    劉賜被封為慎侯。劉玄三個兒子也得到加封劉求為襄邑侯,奉更始祀,劉歆為穀孰侯,劉鯉為壽光侯。
    274
    洛陽日漸強大,洛陽周圍卻始終動蕩不安,先是有潁川人嚴終、趙敦聚眾鬧事,後又有密縣人賈期發動變民叛亂。
    劉秀派劉植前去征討。劉植身先士卒,作戰勇猛,卻不料在一次戰鬥中意外犧牲。劉秀對劉植之死很是惋惜,令劉植的兒子劉向繼承爵位,又拜劉植的兄弟劉喜為驍騎將軍,封觀津侯,繼續率領劉植的兵馬。
    對於潁川的變亂,劉秀一時無人可派,將領們四處出征,洛陽城裏剩下的多是文臣。劉秀想到龐萌,龐萌心機敏銳,文武雙全,才堪大任,深得劉秀之心,如今之事,用他再合適不過了。
    劉秀緊急召見龐萌,不待龐萌跪拜,劉秀就拉住龐萌問道“聽說潁川變民鬧事,愛卿可有良策?”
    龐萌道“臣以為潁川之事看似變亂,其實不過是日常治理之事。”
    “愛卿言之有理,如何應對?”
    “如果隻是應對變民,隨便派出一個將領,便足可平定。若說潁川的治理,恐怕就非一般人選了,潁川緊鄰京師,人事複雜,處理不當,極易生事,陛下當選用文武雙全,能夠震懾吏民之人。”
    “這樣的人選,除了你還能有誰可擔當?”
    “若說衝鋒陷陣,臣不敢妄自菲薄,縱赴湯蹈火,必在人前。若說朝中參政,臣自當廢寢忘食,不落人後。但若說保郡安民,治理一方,臣隻怕資望淺薄,未嚐經曆,不足以勝任。”
    劉秀見龐萌推脫,心中失望,又見龐萌坦然自若,更覺不悅。劉秀道“愛卿能力,自不必說,現在事出緊急,須先平之,你且為朕擔當。治理之事,當是後話。”
    龐萌見劉秀不悅,知他為潁川之亂擔憂。龐萌接到劉秀召見,已猜出必為潁川之事,潁川毗鄰京師,人才眾多,關係錯綜複雜,非一般郡縣可比。龐萌路上早已將劉秀帳下人員細想了幾遍,心中早已有了最好人選。
    龐萌不動聲色,一臉平靜道“陛下如果希望我效力陣前,臣自當橫刀立馬,為君擔當,這正是我所願。臣出身草莽,擅長刀劍,有幸追隨陛下,自愧沒有陣前立功,此等機會,臣自是求之不得,不敢說馬到成功,至少當能為陛下鏟平亂賊。隻是臣以為陛下宏圖大業,不隻在平定幾個亂賊,潁川非一般郡治,緊鄰京師,影響深遠。臣為陛下長遠圖謀,以求長治久安,而不敢貪戀舉手可得的功名。”
    “愛卿所言正合朕意,朕也願你在京城為我分擔,但眼前潁川並無合適人選。”
    “陛下帳中人才如雲,豈會獨獨缺少治理潁川之人。”
    “誰?”
    “寇恂寇子翼。”
    “好!好!愛卿果然心細。”劉秀心中大喜,龐萌所薦果是好人選。自此後,劉秀對龐萌更加欣賞和信賴。
    寇恂在建武元年冬天因牽扯對上書者用刑事件而被免去河內太守之職。劉秀原想寬恕寇恂,但想剛剛登基,寇恂在眾將領中又頗具聲望,若因功包庇,恐怕會助長將領們的驕橫隨性,於是將寇恂免職。劉秀前幾日還想著不應浪費寇恂的才幹,正打算什麽時候啟用他,今日竟沒有想到他。
    再次見到寇恂,劉秀心情大好,笑道“子翼最近可休息好了?”
    寇恂臉色平靜,“罪臣身體雖無大礙,但尚未痊愈。”
    劉秀哈哈大笑,“是當年在河內的心病吧?”
    當年寇恂鎮守河內時,不僅將朱鮪的兵馬拒在了黃河之南,而且源源不斷為劉秀輸送人員物資,為劉秀平定河北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寇恂屬下為寇恂建議道“大人為蕭王建立了莫大功勳,隻怕不是榮耀而是危險,大人應當激流勇退,以免將來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場。”寇恂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便向劉秀告以病退。劉秀不同意,寇恂苦苦請求,劉秀仍然堅決不同意,並告訴寇恂“寇君之病不是身體有恙,而是心中有病,你不要擔心,我絕不會讓我的下屬落到淮陰侯的下場。”當年淮陰侯韓信為劉邦征戰天下,戰功赫赫,後來卻為呂後設計所殺,成為後人對英雄悲劇的感歎。寇恂聽了劉秀之言,隻得繼續鎮守河內。寇恂屬下又為他獻計,讓他將外甥和侄兒都送到劉秀的前線,以明心誌。
    寇恂聽劉秀說起當年之事,坦然道“所謂心病,天下未安,當為君王擔憂,天下若安,當為百姓擔憂,若君王百姓俱安,當為自己擔憂。”
    “好啊!”劉秀大聲道“現在天下未安,正需要子翼為君為民解憂呢。”說完將潁川之事說給寇恂。
    寇恂道“潁川之事,臣也聽說了,隻是潁川緊鄰京師,要治理好,恐非易事。”
    “容易就用不著請你出馬了。”
    寇恂正色道“如果是別的郡縣,雖有刁民,恐怕也不難治理。但這潁川,不同一般郡縣,與京師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京師為天下中心,與四方哪裏沒有聯係?但萬法歸一,你有什麽好擔心的?”劉秀明白寇恂之意,凝住笑,神情莊重道“太子犯法,也當與庶民同罪,否則天下何以治理?寇君不用擔心,朕不會作桀紂之君。”
    寇恂要的正是劉秀的這句話。
    建武二年春天,寇恂正式出任潁川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