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洛陽之心7-9
字數:4627 加入書籤
允冠百王劉秀傳!
277
寇恂入朝晉見劉秀。剛進南殿,就見賈複坐在劉秀身旁說話,寇恂轉身便走。劉秀叫住寇恂道“朕請子翼,子翼要往哪裏去?”
寇恂道“我見執金吾在此,不敢相見。”
劉秀大笑,“你怕執金吾,就不怕違抗朕之詔命嗎?”
寇恂道“陛下是仁厚之君,臣違抗詔命尚可保全性命。執金吾乃當世猛將,寇恂怕勇武之下,沒了活路。”
劉秀哈哈大笑,召喚寇恂坐到另一邊,笑道“你們兩位都是朕的肱骨之臣,如今天下未定,豈能二虎相爭。”
賈複本是飽讀詩書之人,豈能不知劉秀與寇恂之心,自己一向直率勇猛,忿恨於寇恂殺了自己的部將,掃了自己的顏麵,才有了殺寇恂之心。聽了寇恂與劉秀之話,賈複心中早已慚愧,起身向寇恂道“寇大人,縱容部下,是我賈複之罪,信口妄言,是我賈複之錯,賈複向你賠罪。”
寇恂起身向賈複致禮道“寇恂一向敬重執金吾之忠勇,此次處決將軍部下,有寇恂魯莽之處。隻因潁川之地,曆來戰亂頻繁,南來北往的軍隊,都從潁川過境。過境的將士一時放縱,便揚長而去,但潁川的百姓們,卻隻能守著他們的家園,忍受欺淩。我們為陛下征戰天下,怎麽忍心讓百姓遭難。所以我寇恂鬥膽拿執金吾的人立威,為這些百姓做主,請執金吾見諒。”
賈複本也是愛兵愛民之人,隻是性格剛猛,看輕生死,所以常常縱容士兵而未覺有什麽過失,現在聽寇恂之言,頓覺醍醐灌頂,愧疚頓生。賈複誠摯道“寇大人身為太守,愛惜百姓,嚴格執法,令我賈複佩服。我今後一定約束部眾,不再侵擾百姓。”
劉秀令兩人坐下,正色道“你們俱是剛毅勇猛而又知書達理之人,並非一般的領兵將領。如今天下正亂,我們需要憑借勇猛剛毅擊敗敵手,而治理天下,我們卻要靠公正仁厚來安定民心。今日二位相和,是朕之喜事,也是天下百姓之福。”
賈複和寇恂忙道“讓陛下分心來處理我們個人之事,真是慚愧。”
劉秀道“你們都是雄冠天下的虎將,你們如果不和,就不隻是你們兩人之間的小事了,你們手下將士無數,大家無不看著你們的言行。身為將帥,永遠都不能忘了自己是屬下的榜樣,希望手下如何,自己就當如何。”
兩人心悅誠服,握手言歡,而後君臣笑談,其樂融融。兩人辭別劉秀時,已是笑語晏晏,同車而去。
278
岑彭在南方連連告捷,劉秀心中大慰,拜岑彭為征南大將軍,準備在南方大興兵馬。正當劉秀準備大動幹戈時,南陽傳來的消息給了劉秀當頭一棒。
鄧奉反叛了!
劉秀不明就裏,得報鄧奉已經擊敗吳漢,搶走了吳漢全部輜重糧草。
鄧奉擊敗吳漢!搶走全部輜重糧草!
劉秀難以置信。
鄧奉是鄧晨的親侄兒,一直跟隨劉秀征戰,劉秀念他辛苦,讓他回家探親。誰料竟生出此事,難道因為不滿意登基以後給他的封賞?以鄧奉的出身與性格,當不至於此。
鄧奉單純勇猛,打起仗來心無雜念,是一流的猛將,他絕不是有野心的人。他是真的反叛還是另有隱情?難道是有人他給封以王爵的誘惑?鄧奉是忠信之人,絕不會為了利益而不講信義。劉秀猜測一定和吳漢有關係,吳漢也是一員猛將,鄧奉突然起事,手上並沒有什麽兵馬,而吳漢手下強將如雲,鄧奉能把吳漢打得大敗,一定是事發突然,且深懷仇恨,隻有強烈的仇恨之心,才會產生如此強大的力量。
劉秀的猜測沒有錯。
吳漢帶兵到達南陽,一邊打仗一邊燒殺搶掠。吳漢自己對財物並沒有什麽貪欲,自己得到的賞賜也總是分給手下將士,但他對戰士搶掠一向放任,所以吳漢手下的將士都願意為他賣命。在很多地方,他們擊敗對手,就開始搶掠百姓,對手和百姓雖然心懷怨恨,卻無可奈何。但這次,他們放縱的地方是南陽,南陽是劉秀的家鄉,是吳漢的家鄉,也是很多將領的家鄉。吳漢長年在外,又是從河北開始發跡,所以對家鄉並沒有深厚感情。當官兵們在自己的家鄉燒殺搶掠時,吳漢沒有在意,而是像往常一樣縱容他們,隻是與往常不同的是他們遇到了鄧奉。
鄧奉是劉秀的愛將,鄧晨是劉秀的二姐夫,也算得上是皇親國戚,而且以鄧奉的能力,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鄧奉省親,正陶醉在宗族鄉親們豔羨敬慕的讚歎聲中,忽然傳來鄉親們的哭訴。鄧奉這才知道吳漢的軍隊在南陽燒殺搶掠,侮辱婦女,無惡不作。鄧奉年輕氣盛,又深為鄉親的屈辱所激憤,立即召集人馬。鄧家是大家族,鄧奉在新野很有名聲,現在又是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和姐妹,鄧奉振臂一呼,應者雲集,很快便組建了一支敢死隊。
吳漢沒想到鄧奉突然來進攻,更沒想到這些人打起仗來視死如歸,這是吳漢第一次遇到比自己更狠的對手。吳漢雖然兵精糧足,卻根本無法抵擋鄧奉的進攻,所有輜重糧草都為鄧奉奪去。
吳漢是全軍主帥,被自己手下將領打得大敗,顏麵盡失。逃出南陽後,吳漢一麵向劉秀報告,一麵組織人馬反攻,但無人能抵擋鄧奉的勇猛,吳漢再次大敗。
劉秀知道了鄧奉確為吳漢的暴行激怒而反叛,心中深為吳漢感到遺憾。吳漢是自己深為倚重的愛將,竟因自己土匪行為而讓自己手下的將軍反叛,真是做將帥的莫大諷刺,不知在吳漢心中會有怎樣的教訓。對於鄧奉的反叛,劉秀更是震怒,也許鄧奉是想表達對吳漢的不滿,卻不知自己的反叛最終目標是洛陽朝廷。也許他想為家鄉人民減少災難,卻不知他年輕的衝動帶給家鄉人民更大的傷害,也給劉秀製造了災難。劉秀知道鄧奉並沒有什麽野心,但他的反叛使本來就緊張的兵力更顯捉襟見肘。
279
這日,劉秀在殿中與龐萌談議朝事,黃門侍郎來報“南陽將軍來朝,已在外麵跪拜請罪。”
劉秀一聽“南陽將軍請罪”,騰地一下就站了起來。龐萌極為機敏,知道南陽是劉秀老家,又是這個敏感時期,趕忙告退。
劉秀一出殿門,忙問黃門侍郎道“可是鄧奉?”
黃門侍郎忙道“不是,是王將軍。”
“王將軍?”劉秀滿臉失望,在他內心深處,多麽希望鄧奉能夠迷途知返,不管怎樣,他還隻是一個剛剛長大的孩子。劉秀見黃門侍郎正在等著自己回話,半響才反應過來,對黃門侍郎道“走,看看去。”
劉秀來到殿外,見殿前跪了幾排人,當先一人肉袒露臂,跪拜於前,周圍還有不少朝中大臣在一旁低語。隻見回朝休整的馬武竟在跪拜人跟前指手畫腳,嘻嘻言笑。劉秀大吃一驚,上前一看,竟是王常。眾人見劉秀出來,忙叩拜道“萬歲。”
劉秀一把扶起王常,請起眾人,欣喜道“顏卿何至於此,朕無時不盼你早日歸來。”顏卿是王常的字。
馬武嬉笑道“我給顏卿說了,皇上早就盼他了。”
劉秀道“那你怎麽不替朕接待一下?”
“我哪裏敢。”
王常道“我乃罪臣,未能早來,願陛下恕罪。”
劉秀笑道“將軍遲遲不來,莫不是怕朕忘記當初之約?”當初劉秀和劉演去求助王常時,劉演對王常承諾,如果能成大業,願意共享富貴。劉演雖然遭遇不幸,但劉秀對王常在危難時的鼎力相助一直銘記在心。
王常道“臣得以相遇陛下,是王常今生之幸。當初與陛下相遇於宜秋聚,後來又同戰昆陽,依靠陛下的神武,我們終於扭轉乾坤。又蒙更始帝不嫌臣愚鈍,委任我擔當南陽太守。後來赤眉作亂,喪失義心,令百姓失望,臣以為天下又要失去綱紀,幸喜陛下登基,建立天下百姓新的希望。今日能到京師見到漢室威儀,臣死無遺恨。”
劉秀早聽說王常在南陽任太守時公正嚴明,為百姓所稱道,今見王常說的一片赤誠,心中不禁感動,“朕方才與你說笑而已,今日見到將軍,朕不再擔憂南方了。”
劉秀召集公卿將軍等朝廷百官,拉著王常對群臣道“這是當初率領綠林軍起事的王將軍,王將軍以一己之力,舉義旗,興義兵。”
劉秀看見龐萌,指著龐萌道“平狄將軍正是當初王將軍義軍中人,現在漢室軍隊中還有不少王將軍的將士。”
劉秀又道“當初危難之時,王將軍俠肝義膽,毅然率軍相助。後來,昆陽之圍,將軍忠勇無畏,堅守昆陽,才有後來的逆轉乾坤。朕永生難忘。”劉秀曆數王常當初的義舉,極盡誇讚。群臣莫不投來豔羨敬仰的眼光,王常又是慚愧又是榮耀,心中感概萬千。
劉秀與王常原本毫無交情,從王常在棘陽慨然相助對他始有感激,在昆陽共戰新朝始有相交,後來王常輔助漢室忠貞無二,對他始有欣賞。劉秀見群臣眼中都有豔羨之色,心中感到十分欣慰,這正是劉秀希望忠勇有功之人能夠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榮耀。
劉秀朗聲道“王將軍忠心輔漢,心如金石,是我大漢之幸。”而後拜王常為漢忠將軍,封山桑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