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日子
字數:3350 加入書籤
“小妞她姑,你還不知道吧?前幾天咱黃強嫂子來咱家給你提了一個媒茬啊!”春桃笑嘻嘻地對金花說。
龔氏捂著嘴輕輕咳嗽了兩聲。
聽了嫂子的話,金花的臉霎時紅了起來,“我這輩子都不嫁人,我就一直在這個家。”
龔氏笑著說:“哪兒有閨女一輩子不嫁人的啊?”
“俺全忠大伯家那個倩姑不就是一個一輩子沒嫁人的老大閨女嘛!”金花笑著說。
胡氏輕蔑地哼了一聲,“她倒是想嫁人,誰願意要她啊?”
“奶奶,俺倩姑到底是咋回事啊?”金花問道。
胡氏笑了笑,“她年輕的時候當過姑子,後來撿了一個小孩非得自己養活。老姑子嫌這個小孩吵,就把她兩個趕出來了。小倩抱著這個孩子回到娘家,一開始你全忠大伯就不願意讓她進門。還是你那個爺跟那個奶可憐閨女,就把小倩跟那個小孩收留下來了。”
“怪不得那個狗剩兄弟喊俺倩姑也喊姑哩?”春桃笑道。
柳鶯從院子裏跑了過來,她拉住金花的手,“姑姑、姑姑,咱去外邊玩吧。”
金花一把把柳鶯抱了起來,“走,我領著你到河堤上看大船去。”
柳鶯高興地手舞足蹈,“走了,走了,去看大船去嘍。”
金花就抱著柳鶯從堂屋走了出去。
“金花,河堤上有風,你抱著她到河堤上玩一會兒就回來啊!”龔氏喊道。
“中,我知道了。”金花頭也沒回地應了一聲。
看見金花走出大門口,春桃就笑著問胡氏:“奶奶,那個事俺黃強嫂子等你的回話哩。”
“那個小媳婦沒有聽出來我的話意。”胡氏笑了笑,“她說的她那個表弟家沒有一點自己的地,爺倆也不會啥手藝,就靠給人家當佃戶過日子,那個孩兒還比你妹子大了三歲。這個事門都沒有啊!咱在毛窪的時候,你姑說了兩個媒茬,都比這一家強,我都沒有願意。他這個連想都不用想了!我跟黃強媳婦說,這個事得等金花回來問問她。這不是一句推遲話嘛,她就沒有聽出來!”
“奶奶,其實俺姑說的那兩個媒茬我看就差不多了!”
胡氏笑著搖了搖頭,“孫子媳婦,你還年輕啊,嫁閨女跟娶媳婦是兩碼事,那可是不一樣啊!”
“奶奶,嫁閨女跟娶媳婦咋不一樣啊?”春桃笑著問。
“媳婦娶到自己家裏,該撥調的事咱管撥調撥調她;閨女嫁出去就成了人家的人,她在那兒享福受罪,咱就管不住了。我得給你妹子挑一個好婆家,咱也不圖那一家有多少地,但是也得有幾畝地,最好女婿也得有個手藝。女婿家裏人少了不中,出了事沒人扛;他弟兄多了也不中,害怕你妹子嫁過去受婆婆、妯娌的氣!”
“奶奶,你想得就是周到啊!有你這樣慮量著,將來金花肯定得嫁一個好婆家!”
胡氏笑了起來,“孫子媳婦,也不管那樣說。反正我得教你妹子嫁一個好婆家,保管她過了門不會受罪!”
龔氏笑了笑,“金花還小著哩,才十六七,再等二年嫁人也不晚!”
胡氏剜了兒媳婦一眼,“紮根他娘,這都半下午了,咱不能光坐在這兒幹說話啊,咱該幹啥活就幹啥活吧。”
龔氏立刻站了起來,“娘,那我就回裏間織布去了。”
胡氏擺了擺手,“去吧,該幹啥活就幹啥活吧。”
春桃也很識趣地站了起來,“奶奶,我出去看看金花跟那個小閨女吧?馬上天就涼了,得喊她倆回來了。”
“去吧,去吧,”胡氏擺了擺手,“趕緊把她倆喊回來,一會兒要是著了涼就不得了了。”
春桃就去外邊喊金花回來,胡氏起身拿一個雞毛撣子拍了拍身上的塵土去了大雷家。
傍晚,柳紮根拎著一隻肥大的野兔回到了家裏,柳鶯奔跑著去看。她試探著用手摸了摸兔子的皮毛,發現它一動也不動。
柳鶯笑了起來,“爹,這個兔子真聽話啊,摸它它也不動!”
柳紮根哈哈笑了,“它光想動也動不了了,它早就死了!”
柳鶯就哇地大哭了起來。金花從屋裏走出來,勸了好一陣子才把金花拉到堂屋。
晚上,一家人美美地吃了一頓酸辣兔湯。胡氏遞給柳鶯一個兔腿,柳鶯美美地吃著,渾然忘了那個兔子的事。
這年的臘月,天氣異常的寒冷。臘月初三的半上午,晴朗的天空突然出現了幾大朵烏雲,烏雲迅速擴散,轉眼間天空就烏雲密布。沒多久,天空開始飄起了零零星星的雪花。看到天空中若隱若現的太陽,很多人都感到好笑。臘月飄雪本就是稀鬆平常的事,除了把院子裏晾曬的衣物西收到屋裏以外,誰也沒有把它當成一回事。
這天上午,柳紮根去了唐庚家。唐庚和他結算了工錢,不過柳紮根的工錢大多已提前預支了。最後,在核算之後,唐庚交給柳紮根一塊大洋的工錢,又給他幾斤大肉。
柳紮根拎著一塊豬肉高高興興回了家。胡氏祖孫見到他回來都非常高興,胡氏命龔氏去剁餃子餡。中午,一家人甜甜美美地坐在一起吃了一頓餃子。
吃過餃子,一家人就坐在堂屋聊天,柳鶯躺在春桃的懷裏睡著了。聊了一會兒,金花就驚叫了起來:“嫂子,你們往外邊快看啊,雪下大了!”
春桃朝院子裏看了看,隻見空中正彌漫著鵝毛大雪。
胡氏笑了起來,“下雪好啊,雪下得越大越好。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咱就等著來年吃白麵饃吧。紮根,你去把門閂上,咱都回自己屋裏歇著吧,晚上就不用吃飯了。”
“奶奶,晚上誰還吃得下啊?”春桃抱著女兒站了起來,“我回屋了,不管雪停不停,今兒個我也不出來了,明兒早上我再起來!”
說完,她抱著女兒回了屋。龔氏和金花起身收拾碗筷去了灶屋,胡氏就坐在堂屋的蒲團上紡起了棉花。
喜歡沙河人家請大家收藏:(.)沙河人家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