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為大明中興,誅其九族,其門生故吏皆斬!
字數:3813 加入書籤
天啟聽後,半晌未語。
韓爌則主動說道:“陛下,以老臣看,這祖大壽是在借為李如楨說情的名義,試探和威脅朝廷。若朝廷真的處死了李如楨,則他們也必會認定朝廷已經不能再容忍他們這些遼地軍鎮,而可能會起兵自立造反,也可能會直接投奔建奴。”
天啟則看向了同在這裏張貴,問道:“你怎麽看?”
張貴回道:“陛下,現在的遼西將門,和自立為王或者說與投奔建奴有什麽區別?朝廷每年拿上百萬的遼餉養著他們,而他們並不聽朝廷的調度,且還在暗中給建奴輸送鐵料和糧食。如果真如元輔所言,祖大壽這是在威脅朝廷,那其實他在威脅朝廷之前已經這麽做了!”
“所以,朝廷根本就沒必要在乎他這個威脅。至於試探朝廷要怎麽做這事。很明顯,這些已背離朝廷的軍鎮,朝廷還需要綏靖嗎?再綏靖下去,隻會讓朝廷邊事越來越糟糕!甚至還會因為綏靖這些人的成本越來越高,而加重內地百姓的負擔。”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野果閱讀,.yeguoyuedu安裝最新版。】
“說實在的,天下百姓早苦遼餉久矣!如果這些年百姓所繳遼餉能滅掉建奴也罷了,偏偏還導致所養家賊越來越多,如今朝廷還不如一鼓作氣,剜去這塊爛肉,以免爛及大明全身。”
“另外,單就遼人百姓而言,因為這遼西將門壓榨剝削百姓甚重,致使大量流民不是因戰爭而增加,而是因遼地地主壓迫太重而產生,這些人不便於入關,因這些遼地將門不會讓他們輕易入關。故而,許多流民也就隻會去投靠建奴,從而滋長建奴的實力。所以,可以說,遼地將門存在一日,也會使得建奴的人口規模壯大一日!”
天啟聽後,點了點頭。
但這時,魏忠賢走來稟道:“陛下,刑部尚書霍維華、大理寺潘士良等在外伏闕求見陛下。”
張貴因而說道:“想必也是為李如楨來!這李如楨在朝中威望還真是高,連在文臣中人緣都這麽好!”
張貴這話一出,天啟眸中不由得閃現出一抹寒光。
“哼!”
天啟沉吟片刻後,就道:“宣!”
“是!”
沒一會兒,霍維華、潘士良等文臣就來到了禦前。
天啟便轉身問著這些文臣:“卿等伏闕求見,是為何事而來?有什麽話,不能直接上本嗎?!”
“陛下!此事不能上本,畢竟臣等並非有意要為一逆賊而壞國法,隻是為宗廟社稷考慮,而來請求陛下還是慎重對待李如楨及其族人!”
霍維華說了一句,又道:“且臣等風聞,已有邊將上疏為李如楨求情,而請朝廷不要處死李如楨!如今看來,若朝廷再真的要處死李如楨,則恐導致邊患加劇啊!”
潘士良也跟著道:“陛下,凡事當忍,為君者,更是切忌恣意行事。就算他李如楨該死,也隻能是讓他李如楨自殺,而非朝廷處死,且判以謀反大罪呀!”
天啟聽後澹澹一笑,道:“朕知道了,你們先下去吧。”
“陛下!”
霍維華這時候又喊了一聲。
天啟見此沉下臉問道:“怎麽非要朕現在答應了你們才肯走嗎?!”
“臣等不敢!”
霍維華等忙回了一句,並這才灰溜溜地離開了這裏。
而在這些文臣們都走後,天啟才這次看向張貴道:“這遼東李氏果然根基不簡單。”
張貴直接問道:“陛下的意思是,就真的要不處死他李如楨,甚至不以謀反罪處置了?”
張貴問後心想:“這自己國公府不是白被威脅了?要知道,這李如楨一開始可是打算滅自己族的,自己豈能讓這樣的勢力存在!既然彼此已經撕開臉,那就隻能不死不休!”
天啟道:“你可以再說說你的看法。”
張貴想了想幹脆把袖中的一遝信拿了出來:“陛下的意思,臣明白。無非是擔心遼東李氏的根基真的太大,而貿然處置,真會壞了朝廷的根基。可陛下,您可以看看這些信,您看了就知道朝廷的根基根本不是這些利益勾結的權貴豪紳,而是他們!”
天啟接過信來,便豁然看見第一封就是崔之浚留的遺書。
“奴婢崔之浚在九泉之下給皇爺磕頭,奉國舅爺之命,遺書於皇爺,皇爺恕罪,奴婢本為李氏私人,而素來與李氏頗有來往,犯了內宦交結外臣之忌!然奴婢後來才知道,皇爺是好皇上,因為有皇上,才讓奴婢父母弟弟竟然都活了下來,如今還分得了田地,更好的是,皇爺還承認了奴婢父母弟弟擁有這些被西林書院分得的田地!”
“奴婢也知道,皇爺這樣是為了大明中興。但如今,還是有人要奪走這一切,壞皇爺的大業,這裏麵就有李三爺!”
“奴婢不能因為承過他的私情,就棄皇恩大義於不顧,所以奴婢甘願為皇爺赴死!隻願皇爺早日能成就大業,如果有一日免了遼餉就好,因為奴婢當年就是因為遼餉加征,家裏交不起錢,才不得不賣掉奴婢的。”
接著,天啟又看起了第二封。
“臣神樞營訓導員封伯彥今日奉命加入敢死隊,抬棺材炸海州城,而照例留下遺書。聽聞,海州之所以難打,是因為遼東祖大壽資敵所致,而竟海州之敵得到糧食補充。故臣今日遺書不著平生所願,馬革裹屍本就是軍人最好的歸宿,隻彈劾遼地將門祖大壽等通敵賣國,使臣等枉送性命,亦使大夥隻當陛下有婦人之仁,優柔寡斷,寧損自己親兵,也不剪滅臥榻養寇之賊!如此下去,近衛軍必因而對陛下離心離德,請陛下早滅此敵!”
“自陛下於西山設武備學堂,使臣一寒門士子可以為國出征後,臣就早日盼望能有大明重複漢唐輝煌一天,然如今,遼地不平,臣恐陛下大業難成也!”
……
在天啟完後,張貴著道:“陛下,崔之浚和封伯彥這些人,皆是這次李如楨發動政變時陣亡之人,其中崔之浚是因為透露李如楨行蹤而為李如楨所殺,而封伯彥是在海州血戰後僥幸活下來被升調到神樞營任把總的近衛軍官校,後被李如楨於近衛軍中的舊黨所殺,也算是為朝廷而亡。”
說著,張貴就又道:“臣早就想把這些人曾經所留遺書給陛下,而使陛下知道,何為朝廷根基?以及真正心向朝廷,甚至願意為朝廷付出自己性命的人,是哪些人?以及他們想看到的是什麽!”
“朕不能負他們!”
天啟長歎一口氣,說了一句,隨即淚如雨下。
忽然,天啟又神色嚴肅起來,厲聲喝道:“傳旨!即刻將李如楨處以極刑!其門生故舊與九族之人,皆處死!再有勸阻者,以同謀者論,皆磔之!”
“陛下聖明!”
張貴拱手,心裏鬆了一口氣。
而天啟則繼續又看起這些遺書來,此時通過這些遺書的字裏行間裏,他彷佛才更加深刻的發現,原來會有這麽多人,在為他的大明付出,在為他犧牲自己,且也竟然比他懇切的希望大明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