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教育(二)

字數:3206   加入書籤

A+A-




    何為教育?傳道授業解惑也?
    不是,那是老師,而非教育。聯盟學院的百子百師,算是一種教育,在21世界流行衡量教育的標準,那便是成績,也是一種教育。
    教育家伍越達曾經針對瓶底眼鏡重書包的小學生形象,總結過一句話:老師看成績,學生看本領,家長看成長。
    從本質上講,學的過程就是教育,有好的,也有壞的,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資上的,不分年齡,也不分身份,學海無涯,學無止境。
    從普遍公認層次上講:教育就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裏的授之以漁,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教育裏的“教”是采用中正之姿,傳授萬事萬物的基本理念,不偏不倚,剛正不阿,世間萬事萬物,本無善惡,正邪之分,隻看人如何運用,就像老師教人習文斷字,有人用字寫出錦繡文章,有人用字寫出龍飛鳳舞,也有人寫出了盛世繁華。
    教育裏的“育”十年樹木,百年育人,相對來說“育”比“教”更重要,人出生為璞玉,亦如白紙,不經雕琢和渲染,永遠也不知它會有這樣的未來,也許高居廟堂,也許流落於江湖,但根底如何便與教育相關,教的是本領,育的是德行,有本領而無德行就會危害社會,有德行而無本領隻能做個普通人,有本領又有德行,就能在世俗的汙垢裏出淤泥而不染。
    楊苑心中不明,卻也不急,入殿修的三分淡泊,此刻就像被倒空的水杯,既然那聲音未起,讀書也正合楊苑心意,先前拿書是為了好奇,此刻拿書卻是為了知足,楊苑長那麽大何時見過這麽多書,漫步書海,隨手而起,拿起什麽讀什麽,說也奇怪,以楊苑以往水平,很多書應是苦澀難懂,她卻讀的津津有味。
    楊苑沉浸在書海裏,遨遊在知識海洋之中,仿佛打開了任督二脈,忘記了時間與饑餓,讀書明理,開卷有益,她從來沒感覺如此充實過,然而書是看不完的,仿若過了一年兩年,她終於感覺到了來自讀書人的自信,也讀懂了那句曬書。
    那聲音又起,空靈而內含真義,既然已經體驗到了讀書的樂趣,那麽就更應懂得為何讀書,若隻體驗到了讀書的快樂,而忘記了讀書的意義,那不成了書呆子,楊書呆子。
    楊苑聽到書呆子,楊書呆子,不禁一愣,麵對孔聖人的畫像,不禁低下頭了。
    孔子周遊列國,以仁和禮遊說天下,弟子三千,身通六藝七十二賢,而今世道不公,她們族人不禁要受顛沛流離之苦,更兼仇恨憤怒之心,七苦八難俱全,活得痛不欲生。當初犯錯的人自是該死,但沒犯錯的人為何要用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一場病毒,無論天上人間,都死去大半,兩大陣營如今之勢,勢如水火,特別是地麵勢力更是錯中複雜。與韓馬二人接觸以後,楊苑越覺得當初的禍首罪惡滔天,她楊苑無辜,韓小早馬鳴駿同樣也無辜,為何要把他們推到最前沿為過去的錯買單,然而總得有人為這買單。
    楊苑想道這裏,似乎看清了這世道,如果在過去,楊苑定會如其他地麵勢力一樣,把自己身上遭遇的痛苦與不公全部仇視到天上那部分身上,而現在她有了自己的看法,有了自己的道,她要把自己這方的人和敵對勢力的人都拉到這個道上來,那就是冤有頭,債有主,恩怨分明,絕不嗜血濫殺。
    大殿似乎感覺到了楊苑的想法,鍾樂齊鳴,似乎在讚美,又似乎在傳承。
    楊苑跪在孔夫子麵向之前,三拜九叩拜孔子為師,舉指立誓:“願為孔子三千弟子外末徒,以仁者愛人立世,傳道授業解惑育人,為仁人仁心牽線搭橋。”
    拜完師,楊苑感覺有了傳承,望著堆積如山的藏書露出了神秘的微笑,“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這時從書中走出三人,為首是一位中年模樣的男子,後麵跟著兩個孩子,一個五六歲男孩和一個八九歲女孩,這確實把楊苑嚇了一條,她明顯不如韓馬二人對虛擬現實技術熟識,除了三陣迷魂見識過催眠和虛擬現實的厲害,這應該還是頭一次見識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的結合,三人緩步走到楊苑麵前,小女孩文靜,小男孩調皮,一個禮貌的打招呼,一個躲在成年男子的後麵露出個小腦袋。
    看模樣,應該是父親帶著一對兒女,楊苑平複心情後,試著禮貌的打招呼,沒想到中年男子露出一個微笑,小男孩眼睛眯成一條線,露出十顆小貝齒。如果這幕被那年邁老人看到,定然會淚流滿麵。那小男孩並不是別人,正是老人的孫子,虎頭奔的設計者-秦世枕,中年男子小男孩的父親,年邁老人的兒子沈天韻,小女孩叫蘇琳,隨母姓。
    中年男子自我介紹,是伍越達先生第九義子沈南鵬三世孫,這裏的所有典籍都是當初伍越達學校圖書館藏書。當時代發展到中年男子時期,教育進入了網絡時代,很多紙質圖書被擱置,來學院上學的人也越來越少,很多人貪圖安樂,不思進取,當時就伍越達先生本家也出現了很多不孝子孫。這些不但本人不思進取,還讓許多家族產業也流落外人之手,其中就包含伍越先生費盡心血創建的私家院校;更諷刺的是,本家的沒落後,伍越達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才得到社會主流的推崇,伍越達先生思想家教育家的身份也是那時在社會上被確立的。然而認可歸認可,卻並非產生重大影響,伍越達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更像當時教育界擺在明麵上的遮羞布,就像大家都認可胡蘿卜利於健康,但又很少人愛吃胡蘿卜。
    沈天韻的父親,也就是那年邁老人怕前人心血斷了傳承,所以移立於此,這便是九寶玲瓏這層藏書閣的由來,當然除了紙質版的還有電子版資源的可以傳承。
    世人皆知道伍越達先生的教育思想與理念:一為真知善美,二為仁義禮智信,三在前二者基礎上興趣為先,務實為主,因材施教。其實這並不是全部,中年男子說道這裏頓了下,摸了摸小男孩的頭,小男孩似乎明白父親的含義,用稚嫩的童音接著說道:“伍越達最大教育核心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相處之道。”
    小女孩蘇琳接著說道:“教育的兩端,一端是父母一端是子女,一端是老師一端是學生,一端是學校一端是家庭;兩者既對立又統一,對立的是身份,統一的是目標。伍越達先生認為教育的主導方不是教育者,而是被教育者,教育的過程中,小孩的感覺往往比成年人的感覺更重要。”
    楊苑感同身受的說道,“很多大人自以為是的付出了全部,而在孩子那裏卻感覺不到半分好。”
    中年人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很多時候,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完整的人格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楊苑心領會神的點了點頭,說了聲明白了。
    中年男子見楊苑領會,招呼兒女說再見,然後消失在了書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