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追夢人
字數:4397 加入書籤
認識王世相、啟宮兩個人,林陽覺得對自己是有利而無害,鑒定古董的方麵的知識,除了學校裏學習,他們這裏就是速成班。
人都是有功利性的,隻不過是多與少罷了。
林陽雖然是重生人士,但也擺脫不了這種世俗,他隻不過是知道未來的發展趨勢,有目的地在提前進行挑選。
這就像是眾人皆醉我獨醒一樣。
林陽對大家重視的物品,比如:衣服、皮鞋、手表、自行車、等生活用品,從心裏麵就根本不在意。
他喜歡的那些東西,都是這個年代,大多數人認為沒有價值的。
如果非要給自己的行為,確定一個詞語,林陽覺得追夢人是最恰當不過的。
在這條路上,後來成功的人,有收藏古董揚名的馬衛都。
其實,林陽不知道,就在他離開啟宮家的時候,隔壁的大雜院裏,來了一對從外地回京探親的夫妻。
王惟國是榆林清澗縣人,1976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陝西《延河》雜誌做編輯。
他的妻子淩達是京城人,曾經是一名上山下鄉的知情,目前在西安電影製片廠工作。
1978年初,他們兩個人結束了六年多的愛情長跑,終於結婚了。
此次來京,王惟國要辦的事有幾件。
第一件大事,就是拜見自己的丈母娘袁慧慈,毛腳女婿第一次上門,王惟國心裏麵有些發慌。
淩達姐弟二人,弟弟淩冰也曾經在延川插隊,今年初剛剛返回京城。
王惟國初次來京,陌生的環境令他有些局促,在家裏麵呆了不大一會兒,煙癮就犯了,實在是忍不住就找了個借口出來了。
來到大門口之後他才發現,身上的煙還有,可是火柴裏卻空了,少的連一根也沒有了。
“哎,小兄弟,你身上有火嗎?”
聽到這個人說的是陝西話,林陽立刻就停下了自行車。
“大哥,你是陝西人?”
“是啊?你能聽出陝西話?”
“我哥就在榆林插隊,他向我模仿過那裏的方言,所以,我能夠聽出來一點點。”
“你哥在榆林什麽地方?”
“米脂,他在米脂的一個叫梁家坡的小村子。”
“我老家是清澗的,離米脂也不算是太遠,中間隔著一個綏德。”
盡管知道林陽不是老鄉,但王惟國的心裏依舊覺得有些親切。
“大哥,你是想借火嗎?”
“嘿嘿,煙癮上來了,想抽支煙,可發現身上沒有火柴了?”
“大哥,真是不好意思,我不抽煙,所以,身上也沒有帶火柴,你等一下,我去給你找一找?”
林陽說罷,就重新返回了啟宮家。
等到他拿著火柴出來,看見王惟國還在等著他。
“小兄弟,你也來一隻?”
王惟國禮貌地讓了一下。
“大哥,我不會,謝謝你了。”
“小兄弟,那我就不客氣了。”
王惟國點燃香煙,狠狠地吸了一口,然後,濃濃的白煙從他的口中、鼻子,飄散到了空氣裏。
“大哥,你抽煙挺凶啊?有多少年了?你應該是做文字工作的吧?”
“咦?小兄弟,看不出來啊!你的眼光很厲害呀!你是怎麽看出來的?”
王惟國有些驚奇。
“大哥,我見過許多搞文字工作的人,他們抽煙時的樣子,與你現在的姿勢差不多,都是吞雲吐霧、煙霧繚繞。”
“噢,小兄弟,這樣說起來,你也是做文字工作的?”
“嘿嘿,我不知道別人怎麽樣說,我自己認為隻能算是半個。”
“半個?小兄弟,這半個是什麽意思?”
“大哥,我喜歡畫連環畫,需要配文字,所以,隻能說是半個。”
“哈哈哈,小兄弟,你這個人可真有意思,你在什麽地方工作?”
“大哥,我曾經在美術出版社做臨時工,目前還在讀書。”
王惟國一聽林陽讀書,就上下打量了他幾眼。
“你是大學生?”
“嘿嘿,我今年剛剛入學。”
“你在那所大學?”
“京城大學,大哥。”
“哎呀,小兄弟,你了不得,不得了!來,咱們認識一下,我叫王惟國,在陝西作協的《延河》雜誌做編輯。”
“大哥,我叫林陽,非常高興認識你。”
“林陽,你畫連環畫幾年了?我怎麽沒有聽說過你的名字?你是不是用的筆名?”
“我從小就喜歡,確實是用了筆名,王哥,你是不是經常寫東西?”
“我從十年前開始東西,第一次發表的時間是在69年,那是一首詩,名字我依舊記憶猶新,叫《車過南京橋》。”
“王哥,你是不是也用了筆名?”
“是啊!我的第一個筆名叫纓依紅,後來大家說這個名字不好,我就重新改了一個,叫路遙。”
“啊?你說什麽?你的筆名叫路遙?”
林陽的聲音突然間就提高了,這把王惟國可給嚇了一跳。
“小兄弟,你怎麽了?我的筆名有問題嗎?”
“王哥,沒有問題,你的這個筆名非常好,剛才是我失態了,不好意思啊!”
林陽之所以驚叫,是他想不到,在這裏竟然會遇見大名鼎鼎的作家路遙,隻不過是,此時的路遙還沒有成名而已。
“王哥,你來京是辦事嗎?”
“我是陪我媳婦回來,她家就在隔壁那個院子。”
其實,王惟國此次來京還有一件事,那就是去看望重病中的老前輩柳青。
王惟國忘不了,在長安縣皇甫村與柳青討教文學創作的美好時光,更忘不了柳青對他一次次的指點。
除了探親、看望柳青之外,王惟國還有一個小秘密。
他今年寫了個中篇小說,名字叫《驚心動魄的一幕》,可想不到發表的過程卻是屢屢碰壁。
他投了好幾家大型刊物,都被客氣地退了回來,具體的並不複雜,與此時流行的觀點和潮流不合。
此次來京的目的,就是想通過妻子淩達,去動用丈母娘袁慧慈的老關係,介紹一下出版社的熟人,看看這篇小說能不能發表。
袁慧慈在華夏新聞社工作,在出版行業的圈子裏,確實是有許多熟人和老朋友。
林陽不知道這些情況,他覺得這一次偶遇路遙,也算是重生之後的一大幸事。
“王哥,你來京城打算住多久?”
“兄弟,怎麽了?有事嗎?”
“王哥,我覺得咱們兩個人特別有緣,如果你不著急走的話,過幾天咱們再聊一聊,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