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章 湖邊美人
字數:4360 加入書籤
說書陳拍著響板又道:「誒!客倌們客倌們,回神回神,連咱們都心傷了,你們說這小陳三難不難過,拖著失神的心情回到了縣衙,回到了家,像是失魂落魄似的,想著未來這路怎麽走啊!」
說書陳停了一下,客棧的氣氛好似也凝重些了!
拍響板又道:「所謂天不絕人路,這跟小陳三一起長大的兩個好友,張一和張二,從小時候就經常小聚閑聊,這日又聚在一起,談起了北邊的大宋朝啊!南方的天完朝啊!各地到處造反啊!都要打到自個兒住的縣城了。」
響板響著又說:「他們從小也被蒙古人欺侮,被色目人瞧不起,這話題一說起啊,三人更是義憤填膺,隻是以前還小,沒人想到造反,現在長大了,造反都脫口而出了。」
劉基此時聽到「被蒙古人欺侮,被色目人瞧不起」,抬起頭看了一下。
說書陳拍著響板接著說:「不說客倌們不知道,他們三人小時候也喜歡到客棧聽我們這些說書人講故事,據說聽的是劉備、關羽和張飛的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客倌們也聽過桃園三結義吧!就是劉關張三人結義金蘭,要匡複漢室的故事。」
響板響起接著說:「他們三人啊!越講越氣,想我們漢人受蒙古人欺侮這麽久,現在時候到了,是該爭一口氣了,張一對小陳三說,你不是常常抱怨在官衙被欺壓、沒發展,也不要再當那什麽牙差,幹脆三人也義結金蘭,恢複漢族天下。」
劉基聞言,筷子也停頓了下來。
拍著響板又說:「客倌啊!這是造反啊!小陳三東想想,自己現在的職位不高,但確是長輩們靠關係求來的,就這麽放棄,不太對的起陳家長輩;但又西想想,不造反,怎麽有機會發展?怎麽有機會再一親玉人芳澤,小陳三考慮再三,決定了,就起義造反吧!」
說書陳此時停了一下,拍著響板大聲道:「客倌客倌,究竟這小陳三如何起義?如何當了皇帝?且看下回分解,客倌們一定要常來客棧,聽咱說書陳講的故事呦!」
客棧裏客人有的拍手叫好,有的上前打賞,這時,劉基叫住店小二,吩咐待會兒請那說書人過來,店小二應聲去了。
不一會兒,說書陳上了二樓來,問道:「是這位客倌叫咱過來啊?是咱說的故事不夠精彩,還是有要打賞的吶?」說完瞇著眼睛眨了眨。
劉基道:「嗯!你說的生動有趣,非常精彩,隻是我們兩剛好路過,可能聽不到下麵的故事,所以要請教一下,那後麵的片段。」
說書陳道:「誒!咱們做這行的,混口飯吃罷了,咱是跑單的,也是這個月才來這駐棧的,有些情節先透漏了,就少了鮮度,聽的人就少了,這不太好吧!」
宋濂在旁幫腔說:「你說的精彩萬分,讓人欲罷不能,實在很想再聽下去,不過我們也是當差的,剛好來辦事情,明天回去就錯過了,所以才想先知道一些片段而已。」
說書陳聽到兩人是當差的,看起來的確像是官人,便也客氣起來,說道:「原來兩位是官爺啊!這好說,這好說,不知兩位官爺,想聽哪個片段啊?」
劉基問道:「請問陳評書,你說的這位小陳三,後來是不是當了漢朝的皇帝,年號就叫『大義』?」
說書陳吃了一驚,道:「對啊!官爺怎麽知道?喔!對對對!您是官爺啊!所以知道咱要講的是剛建立的漢朝皇帝陳友諒,沒錯,年號就是『大義』。」
劉基問道:「嗯!我們也僅知道年號是『大義』,卻不知原因,請問陳評書,知道陳友諒為何取『大義』為年號嗎?」
說書陳道:「喔!官爺是問這個啊!這咱可打聽得清清楚楚,據說稱帝的那天,陳友諒是這麽大喊:
「今日創立漢朝,朕是皇帝,是開國皇帝。朕為我們漢族,起義於沔陽,多年征戰後,承蒙上天垂憐,將取得天下,為我們漢族重建皇朝,為我們漢族創立太平盛世,如此『大義』之舉,即日起改元,朕年號即為『大義』。」
劉基聽了,突然心神一衝,站了起來,道:「大義,原來是這個『大義』!」
嘴裏仍喃喃地念說:「大義,大義……」
突然站起來的劉基,讓宋濂與說書陳都嚇了一跳,宋濂趕緊打賞一些銅錢,讓說書陳先下去。
看著劉基說:「伯溫兄,既已抉擇,就不用再猶疑了。」
劉基回過神來,歎口氣,回道:「是啊!不用猶疑了。」
………
鄱陽湖區域,江州城外
陳友仁領著殘存的四百多位五行軍,肅立在五個大型墓碑前,墓碑寫著漢朝禦林軍土行黃旗軍將士墓、金行白旗軍將士墓、水行皁旗軍將士墓、木行青旗軍將士墓及火行赤旗軍將士墓,墓前有著鮮花,以及大型炷香正燃著。
特別對近衛軍舉行盛大葬禮的陳友諒、張必先與張定邊三人,祭拜完後已先行離去,名稱改為「漢朝禦林軍」,僅剩少許兵部及禮部人員,仍在現場處理後續事務。
看著桌上仍擺著的簿冊,是陳友諒稱帝後,兵部整理的五行軍造冊名單,再依據所知的功績而追封的名冊;然而,看著身前的五行軍將士墓,與身後殘存幾百人五行軍,五行軍的創建者:「五王」陳友仁,心裏不禁掩來一陣悲痛。
………
江州府.煙水亭
水天一色,煙波浩渺,湖水波光
亭閣中,從葬禮回來的皇上陳友諒,心情不佳,與愛妃在亭內閑坐,看著手上陳朝(南北朝)劉刪〈泛宮亭湖〉詩,心裏有感,輕念著:
回艫乘派水,舉帆逐分風;
滉漾疑無際,飄揚似度空;
檣烏排鳥路,船影沒河宮;
孤石滄波裏,匡山苦霧中;
寄謝千金子,安知萬裏蓬。
想那效忠於自己的禦林五行軍,
張帆出征戰,船影沒河宮;
埋屍滄波裏,何處寄吊封。
心中也是感歎。
旁邊,最寵愛的妃子,看著陳友諒如此,也吟唱著唐珙〈題龍陽縣青草湖〉的詩詞:
西風吹老洞庭波(西風勁吹,洞庭湖水似乎蒼老許多),
一夜湘君白發多(一夜愁思,湘君頭上也多了些白發),
醉後不知天在水(醉酒過後,不知是在天上還是水中),
滿船清夢壓星河(隻剩夢中,清晰的景象尤勝於星河)。
接著輕聲說道:「皇上,這才幾日,皇上鬢發已白了許多,那些陣亡將士,天上有靈,也會感動的。」
此美人正是「闍氏」,是個很有文藝、很有名的歌伎,陳友諒艱辛萬苦,從徐壽輝處搶回來的花魁歌伎。
原來,闍氏就是陳友諒在沔陽縣城看到的琴音樓紅牌歌伎,後來到了漢陽,由於色藝雙全,幾年後成了花魁,被天完帝徐壽輝得知,納入了後宮。
此事被陳友諒打聽到後,更加速他要建功立業,殺掉徐壽輝的決心。
其實,陳友諒急於稱帝,急於建立漢朝,且不接受張必先所提,讓徐壽輝禪讓帝位,內心裏想的,就是要徐壽輝死,盡快去死!
不管闍氏是否是徐壽輝最為寵愛的妃子,陳友諒早已滿肚子的忌恨,一刻也無法再忍受,無法忍受,闍氏待在徐壽輝後宮的日子。
在五通廟稱帝之後,也就急著接收了原徐壽輝的妃嬪,急著與闍氏度過幾個良宵,心裏頗為幸福的過了幾日。
以至於對康茂才「裏應外合」的邀約,未去認真的分析是真是假,加以對自己的五行軍非常有信心,導致龍灣大戰最終慘敗,喪失大片領地,更喪失精銳的五行近衛軍。
這時,看著身邊的美人,正安慰著自己,一時悲愁之情也都煙消雲散,摟著闍氏,道:「愛妃說的是,與朕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