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章 猶豫

字數:5555   加入書籤

A+A-


    大宋龍鳳八(大元至正二十二)年,六月
    應天府
    處州與洪都兩處叛亂都已相繼平定,朱元璋本應該高興,不過處州在位置上,前方有朱文忠在金華,謝再興在諸全,防禦著張士誠,而福州等地目前尚無重大威脅。
    然而洪都,乃江西重鎮,雖然西邊有徐達鎮守,但南邊守備空虛,正煩惱該派誰駐守。
    平章邵榮平處州之亂後,回到了建康,朱元璋隻是稍加慰問辛勞後,即未再過問。
    邵榮覺得自己快速地平定了處州,未有獎勵或升遷,還遭受到冷落,便有些怨言。更覺得若不是朱元璋帶領無方、識人不清,怎會連續有那麽多的州府叛亂。
    平時在自己房裏與趙繼祖密聊,無人知曉,還無所謂。近日來,心中不平略有顯露,便被朱元璋在這兩年來,暗布在各軍之中的暗樁所探知。
    朱元璋得知邵榮心有不滿,心中已有了想法,便指派大都督朱文正,趕赴洪都府鎮守,原守將鄧愈則降為副帥。
    對外說法,即是洪都乃江西重鎮,鄧愈失守洪都,罪應當誅,不過祝宗與康泰叛亂,始料未及,且鄧愈為老將,念及戰功頗多,所以降職,並隨朱文正續鎮守洪都。
    表麵我朱元璋雖賞罰分明,但也算是念及舊情的人。也暗示就算是老將,也可能會變為新帥的部屬。朱元璋並藉由暗樁,透露自己已聽聞邵榮抱怨情事。
    邵榮覺得,朱元璋既然知道了自己的抱怨、自己的委屈,卻也是什麽都沒說,沒特別關切處理,於是心裏更是不滿。
    這日,邵榮又與趙繼祖在房裏喝悶酒,閑聊時提到了此事。
    趙繼祖道:「你還以為朱元璋知道你的委屈,不予處理;其實他已經處理了,你沒看到鄧愈被降職,老將還要屈居於朱文正那小子之下,當個副帥嗎!這就是要打點你,不要有了戰功就拿俏,別在那一直不滿了。」
    邵榮聽了後,道:「聽你這麽一說,好像是有這情況啊!」
    趙繼祖道:「老實說,金華城的叛亂,不戰而平,朱文忠僅是處置得宜,並無戰功;但是處州可不一樣,是你帶兵攻城,實打實的功勞,朱元璋卻當作一視同仁。」
    又說:「而祝宗與康泰叛亂,鄧愈失去洪都重地,該斬而未斬;我看這是老朱在暗示,你不要急著搶功,萬一有所失誤,老朱他還是會放你一馬的。」
    邵榮聽後,歎了一口氣道:「唉!看來,我邵六,如今也得看朱元璋臉色了。」
    趙繼祖又道:「我看啊!那朱元璋是當『主公』當慣了,越來越不把我們這些郭元帥的舊部舊將,看在眼裏啦!。」
    邵榮又歎了一口氣,道:「當初,或許該為小郭(天爵)抱冤才是…。」
    趙繼祖聽了後,看一看邵榮,壓低聲音道:「如何?要不要為小郭複仇?」
    邵榮啊了一聲,道:「你不要亂說話,我隻是隨口說說而已。」
    趙繼祖看著邵榮道:「邵六,我知道你心裏想什麽,朱元璋勢力愈來愈大,雖然當初在淮西招募的兵卒們,現在仍然過半,但靠向老朱的將領、文官,卻已愈來愈多,咱們現在不做,等將領都以老朱馬首是瞻,都以老朱為主公,那時後悔已來不及了!」
    邵榮道:「這,其實老朱也待我不薄…」
    趙繼祖道:「你以前是什麽地位?他以前是什麽地位!現在愈來愈爬到你頭上,已經正式把你當屬下了。」
    邵榮道:「唉!這我也知道啊…」
    趙繼祖道:「要做的話,現在是機會,徐達在江西那邊守備陳友諒,大都督朱文正已去了洪都,常遇春在太平修城牆,朱文忠在金華守著張士誠,手下大將都在外;而那個可怕的謀士劉基,恰好還在青田守喪,此時不做,以後機會就難找了。」
    邵榮想了想,猶豫一陣後,道:「好吧!就依你的。」
    趙繼祖道:「好!這才是我知道的邵六元帥,我們這就好好計劃計劃…。」
    ………
    七月初
    朱元璋在應天府中,收到在安豐的大宋小明王韓林兒送來的「詔命」,大略是察罕帖木兒已被詐降的田豐所刺殺,要朱元璋派兵協助大宋,一起前去支持田豐。
    朱元璋看了後,大笑道:「哈哈!此後天下無人!天下無人啦!哈哈哈!」
    李善長在旁問道:「看主公如此高興,不知這『詔命』內容寫些什麽?」
    朱元璋道:「察罕帖木兒已死!」說完,將「詔命」遞給李善長。
    李善長一邊接手一邊道:「察罕?察罕不是上個月才來信,要主公『歸附』於他嗎?」
    接過來看了看,也喜道:「好田豐!果然是條漢子,設計將察罕殺了,如主公所說,這大元朝無人矣!難怪主公如此高興。」
    朱元璋也道:「大宋原本的三路百萬紅巾軍,不是被察罕給滅,給趕到塞北、東北,就是歸降,落得小明王僅能屈居於安豐城,如今連支持田豐,也需要來找我求援軍。」
    李善長道:「還是主公遠慮,高築牆、廣積糧,厚儲實力,才是道理。現在連那龍鳳「朝廷」也得來向主公借兵,趁察罕已死,準備反攻了。」
    朱元璋道:「不過聽說大元的另一個軍閥孛羅帖木兒也實力堅強,既然小明王要借兵減弱大元朝實力,那就讓那些效忠大宋的『嶽父』舊部們,去支援吧!」
    李善長聽了道:「主公這真是一石二鳥之計啊!」
    朱元璋對著李善長道:「你擬命令上來。」李善長回道:「好!主公。」
    ………
    邵榮家宅
    邵榮與趙繼祖此次在房裏不是喝悶酒,而是在密談要事。
    趙繼祖道:「老朱要我們出兵配合小明王,一起去支援在益都的田豐,這可是一石二鳥的陰謀啊!」
    邵榮道:「哼!想把我邵六踢出建康,隻帶點兵去跟元兵打戰,自己獨占整個集團,這老朱愈來愈可惡了!」
    趙繼祖道:「上個月就說了吧!你還猶豫做不做,你看現在他就先要處理你了!」
    邵榮道:「既然他無義!我們也無須有情!」
    趙繼祖道:「先前的計劃得改改,他要我們月中前出兵北上支援,那在出兵前,就請他先來三山門閱兵,找些信任的親兵,埋伏在門隙,趁機殺了他。」
    邵榮道:「好!就這麽辦。」
    ………
    七月十三,丙辰日(1362/8/3)
    應天府,三山門外
    邵榮率領二萬軍士,軍容嚴整地列於三山門外的大廣場上,正等待吳國公朱元璋前來校閱軍隊。
    此時,朱元璋從官衙帶著一對親兵,騎馬來到了距離三山門不遠處。突然有大風將左前方親兵所掌的旗幟吹向朱元璋,碰觸到衣服。
    朱元璋略為詫異,心裏頗覺得奇怪,這風來的有些怪,據劉基先前說,奇怪的事、異常的事,大多是大事情的「征兆」,可惜劉基不在此。
    朱元璋的暗樁已探查回報,邵榮與趙繼祖近日常常聚會,行為不常;心裏有些不安,難道是邵榮選在此時謀反,還是先回去好了。
    邵榮與趙繼祖在三山門外久候,一直不見朱元璋過來,便派傳令前往官衙請示。
    朱元璋在官衙內室裏,正聽著「傳令」述說,邵榮與趙繼祖確實校閱了兩萬兵馬,但兩人的親兵都未在內,也不在身旁。
    朱元璋便令「傳令」,去召邵榮與趙繼祖兩人,先進城來議事。
    ………
    邵榮聽了傳令後,道:「吳國公有事暫時不能過來,要我們先過去議事?」
    趙繼祖靠近邵榮身邊,小聲地說:「我看老朱是不是探得消息,知道我們要幹了?」
    邵榮也輕聲道:「這很難說啊?」
    趙繼祖道:「眼前這些將士們都是舊部,不如我們就率著這兩萬大軍,回攻官衙,殺他個措手不及。」
    邵榮道:「雖然是舊部,但也不一定完全效忠我們,而他隻是要我們先去議事,況且附近還有廖永忠等部隊。」
    趙繼祖道:「邵六,不要再猶豫了啊!」
    邵榮道:「可沒什麽名義,如此就打進去,軍士不容易聽命,軍心不穩啊!」
    趙繼祖氣道:「算了!你既然如此說,那走吧!」
    ………
    朱元璋先前已派人暗中探查,發現邵榮與趙繼祖兩人總計約百人的親兵,有被指派在三山城門上、喬裝在門內、躲在城門下、城門外等處,知道兩人確實有謀反意圖。
    早坐在大廳上的朱元璋,看著邵榮與趙繼祖兩人進來。
    便開口問道:「你們兩人準備要謀反嗎?」
    兩人一聽,皆大為驚訝,原來朱元璋果然已經知道了。
    趙繼祖道:「沒錯,我們準備在閱兵時殺你。」
    朱元璋還是問道:「我和你們兩人同時起義於濠梁,本來希望大事有成,成為一代君臣,與你們共享富貴,自認待你們不薄,你們為何要謀害我?」
    趙繼祖道:「事已至此,多說無益。要殺就殺吧!」
    朱元璋怕一時動了軍心,便下令先將兩人關押起來。
    而自太平城修城回來,聽聞此事的常遇春,不滿地道:「如果邵榮他兩人得逞,那死的就是主公與我們(常遇春與徐達,官位逼近邵榮)了,邵榮既然忘卻恩義,預謀叛亂,縱然主公不忍殺之,我常遇春等也決不與他同生。」
    於是朱元璋命人縊殺邵榮及趙繼祖,平定了一個尚未發生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