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分田

字數:3170   加入書籤

A+A-




    大漢四百年王朝,大多數時間都官方賦稅也就是三十稅一。
    賦稅看著不重,但除了這田稅,百姓還要交口錢和服徭役。
    而且一個再好的政策,一個再輕的賦稅也是要有人去執行的。
    下層官吏層層加碼之下,百姓要交的賦稅可就無比沉重了。
    特別是口錢,《漢書·貢禹傳》中記載:口錢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賦於民。民產子,三歲則出口錢。故民重困,至於生子輒殺,甚可悲痛。
    虎毒尚不食子,但一個小小的口錢就能逼人殺子,可想而知,漢代普通百姓是有多麽的可悲。
    而那些實在難以活下去的百姓,為了謀條生路,隻能將自己或者自己親人的頭顱賣給那些殺良冒功的將領。
    趙謙投奔劉備後,也是暗自慶幸自己運氣好到爆炸,直接就穿越到了安喜,要不然他的下場肯定好不到哪裏去。
    不是被拿了人頭去領賞就是餓斃路旁被人分食。
    趙謙知道,所謂流民不過是些活不下去的可憐人,所求者不過能有片瓦遮頭,寸土容身罷了。
    現在自己手上有田,而流民無地,這不正好搞屯田製嘛。
    曹魏的曆史證明了屯田製非常適合這個時代,史載:是歲乃募民屯田許下,得穀百萬斛。
    屯田製是一個雙贏的製度,你流民沒有田,我給你,你流民種了地收獲糧食繳給我六成。
    這樣一來我有糧打仗,你也餓不死,多好,雙贏啊。
    對於如何安置流民這個問題,劉備也是十分的頭疼,正好趙謙提出的屯田製自然是舉雙手讚同,並將此事交由趙謙全權負責,自己則跑去練兵了。
    趙謙在拉上田豐這個多功能實用工具人之後就開始了火熱的分田工作。
    並沒有直接把田分到個人,而是五十人一組的將人編排成屯,但實際編起隊來確發現這人其實也不怎麽夠用。
    兩萬多黑山黃巾,其中青壯不過五千,一個青壯背後就有三個老弱婦孺。
    在挑選了兩千人入伍後,青壯勞動力就更稀缺了。
    不過問題不大,反正是集體勞動,而且自己這邊提供牛、耕具和種子,更是免收三年賦稅,他們努努力,能活下去的。
    等回頭找找芋頭、山藥這些作物,再將養殖雞鴨推廣開來,山上也種上果樹,河裏的魚蝦也撈起來......
    “元皓,這事兒就交給你來做了,加油,我還有事就先走了。”趙謙看到排成長龍的流民們,再看看頭頂的太陽。
    嗯,三點多了,喝口茶先吧。
    “什麽!你不能走。”正在給流民編排隊伍的田豐聞言大步衝向趙謙並一把抓住趙謙的胳膊說道,“你還能有什麽事要做,如今真定不過安置流民與編練士卒兩件事。
    縣衙的事情我前幾天就安排好了,練兵的事情有玄德公和關將軍。你還能有什麽事?我看你就是想偷懶不幹活!”
    “元皓啊,你學壞了,你如今怎麽像憲和一樣了。”趙謙沒想到田豐也學成簡雍這樣了。
    田豐剛來的時候多好的一個孩子啊,讓他往東他絕不往西,讓他去處理政務還會非常感激自己給了他一個鍛煉的機會。
    趙謙對此痛心疾首,多好的一個工具人啊,居然學精了。
    田豐也不說話,隻是死死的盯著趙謙。
    趙謙也隻能無奈的說道:“好了好了,我是去看看屯田所準備的怎麽樣,別讓屯所和村民有衝突。”
    李、高、楊三家的地都是沃土,自然不會將其閑置荒廢,真定有許多佃戶靠著給人種地為生,那三家田地最多,佃戶自然也最多。
    而安置流民也是為了解決不安定因素維持穩定和收獲糧食,自然不可能將佃戶們趕走讓他們淪為流民,淪為不安定因素。
    本來是打算讓流民去開荒的,但開荒的沉沒成本太大,要作好最少兩年沒有收成的準備。
    在土地就是生產力的封建時代,容易耕作的地方早就被人開墾出來了,剩下的荒地要麽是土質不適合耕種,要麽是旁邊沒有活水地理位置非常差。
    而且荒一般雜草叢生,地底下根莖石頭數不勝數,開墾荒地要先把土裏的異物挖出來,光是這一件事就要花費許多時間,而且對身體傷害也非常大。
    而且在野外開荒還有蛇蟲鼠蟻噬咬,被野獸侵襲的風險。
    那流民中大部分都是長時間營養不良的婦孺老幼,讓他們去開荒等於讓他們去死。
    所以趙謙就在原本的佃戶中挑選了一些身強體壯的人給出了他們無法拒絕豐厚條件:永免徭役,免稅五年,五年後每年收成三七分,官府收三成,七成自己留著。
    最後還允諾隻要去開荒,今年他們給李、高、楊三家種地的收獲可以全部歸他們,官府每半年會借一次免息的口糧給他們。
    優厚的條件吸引了不少人,但還是有不少人擔心官府說話不算話,畢竟朝令夕改的事情不是沒有過。
    這時候趙謙讓劉備到眾村民麵前一番演講,成功的動搖了村民們的心。
    搬空縣衙讓流民吃飽飯,敢於直麵暴動的流民救真定縣城於水火,愛民如子,刀劍加身而無絲毫懼色的玄德公之名已經在有心人的宣揚下傳遍常山郡了。
    劉備的話,村民們自然是信的,而且趙謙還當著所有人的麵給開荒者發糧食,不摻糠的糧食!
    為了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田地,許多村民心動了。
    趙謙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