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養殖

字數:2101   加入書籤

A+A-




    一號屯田所原先是李家的一處莊園。
    這裏以前叫河源村,後來天災人禍不斷,李家多年蠶食,終於占有了這村子中所有的耕地,村民們也從自耕農變成了李家的佃戶。
    河源村也就成了李家的河源莊。
    現在李家沒了,河源莊也就成了河源屯。
    河源屯內本來有百戶人家,七百多口人。
    趙謙將其中近半人口替換成了流民,住進了那些去開荒的佃戶家中。
    公平起見,住進屯子的流民,也要幫佃戶們在開荒處搭建房屋。
    趙謙大概看了看,流民與村民們相處的比較和諧,沒發現沒什麽問題就趕往二號屯田所了。
    二號屯田所在真定縣南離滹沱河不遠的一處山穀中,是一個純開荒性質的屯田所。
    山穀內有片平整土地適合耕種,以往不是沒有人想來這裏開荒,但這處地方野獸橫行,憑一兩家人實在是難以抵抗惡劣的自然環境。
    而現在趙謙來了,招募村民與流民,編排成屯,人多力量大,自然可以改林為耕。
    在安排人員進山開荒之前,趙謙就作了許多安排,像什麽耕具、口糧、衣物都有準備。
    每個開荒屯根據開荒的土地大小,難易程度各自安排數量不一的開荒人員。
    大屯有上百戶人,小屯也有五六十戶人。
    本來趙謙是想將開荒所得土地劃分為公有,沒打算將土地所有權給開荒者的。
    然後問題就來了,不給所有權他騙不來人,所以隻好允諾開荒所得土地歸開荒者個人所有。
    所以趙謙同時又出台了一個規定:前期開荒難度極大,考慮到一家一戶單獨開荒過於困難,正所謂一人計短眾人計長。
    所以每個開荒屯中設一名屯長帶領屯丁開荒,開荒期間采取工分製,每人每日勞動後可獲取一定量的工分。
    趙謙知道,記工分這種製度對屯丁的勞動積極性傷害極大。
    但好在這裏是東漢末年,封建時代,趙謙可以吃盡時代紅利。
    屯長負責分派並且監督眾屯丁的工作,如果有偷奸耍滑,渾水摸魚混工分的可以適當懲戒,多次犯事者則驅逐出屯。
    而對於權力如此之大的屯長,趙謙也有反製措施:每個月派人巡查一次開荒屯,單獨詢問每個屯丁並抽問他們的家人,如果發現屯長作惡,則當場革除職務,另行發落。
    屯長節製屯丁,巡查節製屯長,算是比較完善了,回頭抓幾隻犯錯的雞殺了就更好了。
    趙謙派發農具讓屯丁開墾荒地的同時還將許多雞鴨豬借給屯丁,交由屯丁家眷喂養,這樣一來所有人都有事情要做,都不會閑著。
    雞鴨能下蛋,好生喂養的話能產不少蛋,拿去縣中變賣換錢再買來糧食。
    可以讓屯丁們在收獲糧食之前能賺些錢財換取糧食。
    借些牲畜予屯丁能緩解糧食壓力。
    當然,這些牲畜不是白給的,有借就要有還。
    比如借給屯丁一頭豬仔,要麽還肉八十斤,要麽按市價還買豬錢一十八成,如果是母豬的話還得再加價。
    趙謙隻是大概的列了些條目出來,大部分的細則都是劉備關羽張飛和田豐簡雍共同商議出來的。
    畢竟對於農事,趙謙是一竅不通,很多東西都是道聽途說,遠不如草鞋販子、綠豆販子和土財主了解耕種。
    野獸什麽的也不怕,每個屯發放長矛二十隻,弓五張,箭一百,足夠屯丁自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