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節 今日來是郝宣撫,非唐萬戶也!
字數:2099 加入書籤
且說三天後,北使上朝,覲見孟之祥。兩個使臣郝經與張易在大明迎賓使章汝鈞、程芾的陪同下到達皇宮,章汝鈞自豪地向北使介紹自家的大皇宮,含蓄地道:“你們北朝如無漢人幫助,絕無可以建造出如此的大皇宮!”郝經嘿然道:“聖朝何須建造,一旦大軍南下,此處為聖朝夏宮也!”章汝鈞望著他,突地展顏一笑!一旁的程芾湊趣道:“侍郎何故發笑?”章汝鈞笑吟吟地道:“今日來是郝宣撫,非唐萬戶也!”他挑釁地望向郝經與張易道:“爾等可願效仿唐萬戶?”一言既出,知道“唐萬戶”是何許人的北使默默無語,在南朝的家門口前,全然落了下風!章汝鈞所講的“唐萬戶”指的是蒙古大汗窩闊台汗的“國信使”唐慶,此人漢人出身,在成吉思汗時期就是漢軍的管軍萬戶,會漢語、女真文,多次代表蒙古出使金國,他於金朝天興元年的夏七月到達金國南京進見金哀宗,要他俯首稱臣。蒙古人給金哀宗開出的“議和”條件如下:黜尊號、拜詔、稱臣、去冠冕、髠剔發,為西京留守,交割京城。這七款條件,條條極其刻薄,照單全收,實與亡國無異。可是形勢比人強,誰叫當時的金國日薄西山,無力再舉,七月五日,為了避免“拜詔、稱臣”的尷尬,金哀宗借口生病,躺在臥榻上接見來使,而唐慶一行旁若無人,大搖大擺踏入金國皇宮大殿,也不對金哀宗行禮。唐慶高聲宣讀完詔書後,還帶來窩闊台的口諭:“欲和好成,金主當自來,好議之。”接著,唐慶與金哀宗的大臣們起了一些爭執,大臣們說我朝皇帝都病成這樣了,如何能去見貴大汗?唐慶則說爬也得給我爬起來去見大汗,爾若不去,莫謂言之不預也!他口出狂妄之語,金人們聽得咬牙切齒,恨不得讓來人當場血染龍墀。自古有言,“主辱臣死”,聽說蒙古使臣當眾侮辱君上,金人無不憤慨,當晚,飛虎軍士兵申福、蔡元等人合計道:“韃靼如此傲慢無禮,左右談不攏,不如先殺了這幫混帳東西,讓老子出口胸中的惡氣。”夜半時分,這夥飛虎軍明火執仗,闖入使館,將唐慶和他的兩個弟弟山祿、興祿,連同十七名隨員屠戮殆盡,剁成肉泥!混亂之中陪同使團下榻的金朝館伴使奧屯按出虎等人也稀裏糊塗地丟了性命。待到天亮後,金哀宗知道此事,見事已至此,隻好赦免飛虎軍士兵,還給予犒賞,消息傳開,京城軍民皆歡呼踴躍。蒙古人征戰四方,其生性凶殘,恃著強大的軍力,對待蒙古帝國外部的政治勢力,要麽選擇“投拜”,與蒙古統治者結成各種形式的人身隸屬關係,最主要就是主奴關係,蒙古人是主,他人是奴。要麽就是敵人,隻有被徹底毀滅。或降,或死,二條路任爾選!可是,一旦某個勢力感覺到這兩個選項都不怎麽有吸引力,蒙古人送來的不大像是“談判條件”,而是“最後通牒”,那麽,在沒有外交豁免權的年代,最先遭殃的必然是蒙古使節。在當時的亞歐大陸,這簡直是“基操”。蒙古使節向來橫行無忌,但今天來到大明皇宮的郝經,敢仿效唐慶之狂妄無禮?不!在大明舉朝文武官員的圍觀下,郝經與張易向高踞寶座的皇帝孟之祥下跪,行三跪九叩大禮,口稱:“外臣郝經叩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兩個北使聲音清亮,讓眾人聽得清清楚楚,他們頭伏得低低,屁股高高蹶起,恭敬一如本朝大臣見駕。外交無小事,來之前,北使郝經、張易與南使厲文翁、翁甫商量應有的禮儀,按郝經的意見是雙方在應天府外和談,不見南朝皇帝。厲文翁說道:“你們要叩見我朝皇帝,禮儀如見你們的大汗。不然,請回吧!日後我們手底見過真章,你還會拜的。”來都來了,不想失敗的北使進大明皇宮,覲見大明皇帝。孟之祥沒有立即說“平身”,有意讓他們等著。這是一個讓南朝文武揚眉吐氣的時刻,一些前朝過來的大臣,見識過前朝與蒙古和談時,蒙使的囂張氣焰,對比他們今時今刻的表現,實讓他們感慨萬分!這也是北使萬分憋屈和受辱的時刻,他們兩人這一下跪,即使和談得成,回到北地,亦會被追責,一些蒙古人甚至要殺掉這二個讓蒙古聖朝丟臉的孬種!北使跪拜的時間不長,郝經、張易卻覺得過了千百年,終於聽到了孟之祥說道:“平身!”他們這才可以爬起來,起立站正,厲文翁說道:“陛下有旨,讓北使念國書!”於是,郝經取出國書念起來。這是一份主要由郝經起草,經忽必烈同意的國書,通篇文字平和,沒有狂悖之語,宣稱兩國交兵,致使生靈塗炭,民不聊生,聖朝皇帝忽必烈實不忍見此情景,願與明朝議和,止幹戈,定國境,互不進攻,各自安好。說的是文言文,引經據典,駢四儷六文皺皺的,孟之祥朝中不少人聽不明白,而趙葵、姚希得和賈似道等人聽得分明,麵露微笑!換作以前北朝國書,通篇那是“你若不從我,就死啦死啦嘀!若不許我,我軍自取,看你怎地!”這份國書,若給鐵杆蒙酋聽到,真會氣炸了肺:“呀呀呸,我聖朝何時這麽失威!郝經、張易兩個狗賊喪權辱國,當斬之,子孫為奴!”當時郝經擬好國書,在急發給忽必烈審批的同時,還有私信一封,認為隻為和談成功,不要節外生枝,影響大汗平定北賊的大事。忽必烈看過後就同意了,遂有這份絕無僅有的蒙古和平國書。換作是對任何政權勢力發國書,蒙古人可沒有那麽好說話!知悉蒙古人以前所作所為的趙葵等人自豪感油然而生,萬分崇敬地望向孟之祥,知道全靠這位皇帝鎮著,才能讓驕橫無比的韃子如此忍氣吞聲。孟之祥喜獲一大波仰慕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