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九章:牛鬆福投效

字數:3312   加入書籤

A+A-


    馬公港,澎湖棧。
    崇武百戶牛鬆福站在港口,望著周圍的景致,仿佛一瞬間看到了幾年前,自己被賊人俘獲,參加“勞動改造”時的情景。
    那段近半年時間的勞改生涯,已成了牛鬆福揮之不去的記憶,每每想起,都要與曾經一同落難的手下弟兄絮叨一番。
    也正是有這一段奇特的經曆,才讓眾人生出了別樣心思。
    回歸崇武守禦千戶所後,“十一忠士”的好日子隻過了一陣,接著又開始了給千戶官當牛做馬的生活,這種日子比做俘虜勞改時都要苦逼。更重要的是當初組織劫船的李百戶一死,這“十一忠士”並不被千戶官信任,新上任的百戶重金孝敬,千戶官很快將新人收為心腹。
    如戲曲唱得那般“新人笑,舊人哭”,這一橋段在千戶所內上演。“十一忠士”漸漸受新百戶排擠,有些人由此心懷怨氣。
    十一人中,早被洗腦的小旗官瞅準時機“跳反”,暗中攛掇眾人投靠“新主”。作為十一人中的領頭人,牛鬆福早有此意,在與眾人多番商量下,決議去泉州“益興記”找人接頭,探聽賊人如何安排大夥的出路。
    接頭人告訴牛鬆福,商業外的事由澎湖棧全權負責。於是,便有了這次牛鬆福率大明官船到訪馬公港的事宜。
    馬公港經過近兩年的建造,已擁有五條石質軍用棧橋,兩條供漁民使用的木質棧橋。碼頭地麵全部用水泥硬化,還建起兩間大型的物資儲備倉庫,一座檢疫站……
    碼頭通往澎湖棧及閩南百姓村落間的道路,修得寬闊平整,為島上民眾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引得閩南百姓交口稱讚。
    駐守澎湖棧的宋洲士兵嚴格遵守約法三章的規定,保持與閩南百姓的和睦關係。遇到落難的百姓,他們還會主動出手相救,這更添了閩南百姓對宋洲的好感。
    特別是在檢疫站建立,閩南百姓得知這裏能看病問診後,某些在村裏半吊子大夫診斷下求生無望的百姓,抱著試一試得心態,來檢疫站看病,很快藥到病除。在閩南百姓的口口相傳下,檢疫站裏有神醫,能包治百病的消息,瞬間為百姓熟知。
    這番潛移默化下,開始有閩南百姓向宋洲靠攏,接受宋洲的管理。
    後來,檢疫站裏不斷運來広州移民,有嫉妒者造謠外邦人移來人口是想侵占大夥的土地,號召眾人一起趕走外邦人。可惜應者寥寥,反倒讓人看了笑話。
    安平堡建立後,歸化宋洲的閩南百姓回村宣揚,宋洲人將在夷島上開墾農田,分配給接受宋洲統治的新移民,宋洲還會派遣軍隊保護移民的安全。
    這個消息一下讓澎湖列島上的閩南百姓按奈不住,紛紛打聽起具體詳情。有些本隻有兩三畝薄田,全家日子過得半饑半飽的百姓幹脆賣了田地,舉家投靠宋洲,等待去夷島開墾分田,過上好日子。
    原先島上自管自生、自耕自漁的村落,在此衝擊下不斷解體。村裏的老人對此情況,除了歎息外,皆沉默不語。
    牛鬆福遠眺島角山頭的小型石堡,在勞改期間,他親身參入過炮台的建設,不難猜出那小型石堡是何用途。
    如此固若金湯的布置,恐怕將永寧衛的所有戰船調來也難以攻克。看到宋洲的武備實力,愈發堅定了牛鬆福的投效決心。
    澎湖棧,軍營區。
    “十一忠士”裏其他人帶著手下的一幫土包子來到食堂就餐。雖然這裏不是金蘭港,可餐廳的布局與金蘭港一模一樣。
    套用周某的經典語錄,此刻,眾人真有種“回家”的感覺。不用宋洲軍官指點,他們都還記當初在金蘭港學得規矩,一麵向軍官問好,一麵約束手下的冒失舉動,弄得軍官們苦笑不得。
    “米飯吃完了,還可以去盛,要講究衛生,知道什麽是衛生嗎?就是不能亂吐亂丟,吃完別舔餐盤……”朱總旗絮絮叨叨的說道。
    丘八們專心埋頭幹飯,沒人應承,讓朱總旗怏怏不快。
    “這炸魚好香,真下飯!”
    “你們說在這當兵,每天都能吃上這些麽?”
    “你這夭鬼,看看這餐盤純精鐵打造,就算是官老爺也用不起,他們還會在乎這飯菜嗎?”
    “能在這吃頓飽飯,不枉大老遠的跑一趟。”
    幾個小兵邊吃邊嘀咕,粗粗咽下嘴中的飯菜,幾人一臉憨笑的跑去添飯。
    牛鬆福被人領入食堂,瞧見手下兄弟正專心致誌的扒飯,一幫餓死鬼哪還有官兵的威武模樣,這讓牛鬆福十分尷尬,生怕宋洲人會小瞧自己。
    “不知負責主事的大人何時能返回?”牛鬆福一臉謙卑地向接待自己的軍官問道。
    軍官道:“今天晚上就能趕回,最快明天上午安排接見。你也不用著急,請耐心等待一晚。”
    得到確切答複,牛鬆福心下稍等,連忙應道:“我省的,有勞長官了!”
    ~~
    且說楊波搭乘“泰山號”巡洋艦,抵達馬公港時已天黑。
    來到辦公室,顧不上喝口茶,他立即閱讀起副連長送來的一份機密文件。
    該文件紀錄有大明官兵俘虜的詳細資料,其中標記為紅色的官兵,表示已經投靠,這幾年一直在給商船送情報,領特殊“補助”。標記為綠色的官兵,表示搖擺不定,可以嚐試拉攏。
    楊波迅速翻到了有關牛鬆福的一頁,此人標記為綠色,是十一個俘虜中官職最高的一位。
    “有沒有找紅色沙子問清,他們此次前來的目的?”楊波看完資料,向副連長詢問。
    副連長答道:“目的很簡單,就是想了解我們開出的價碼是多少,值不值得投效。”
    楊波笑道:“敢跑來馬公港,就不怕我們把人扣住。”
    副連長歎道:“畢竟接受過我們的勞動改造,對我們的處事原則很了解。”
    楊波沉吟:“機密文件中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讓我們扶持一個在福建的官方勢力,崇武守禦千戶所這個牛百戶,值得接觸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