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攻城前

字數:3613   加入書籤

A+A-


    【今日家中有事,隻更一章,抱歉!】
    濟州縣監營衙,正堂內。
    一幫文官正唉聲歎氣,愁眉不展,口中不停念道,“這該如何是好”。
    武將判官崔直端坐於一旁,默默瞧著文官們的慌亂無措,心中充滿鄙夷。他又抬頭看了看坐於上位的觀察使樸正泰,見其依舊是一副老僧坐定的神態,不由得暗罵了一聲“老狐狸”。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權力爭鬥,即使是濟州島這個囚犯流放之地,也不外如是。
    作為本地的文官之首,樸正泰這個三品觀察使可比判官崔直的地位要受尊崇,崔直難免會生出怨氣。在軍隊供給問題上,樸正泰一直上奏朝廷,力推精減冗兵,這就侵犯到了崔直的利益,兩人關係由此不睦。
    堂內眾人嗡嗡了半天,也沒說出個子醜寅卯,樸正泰咳了咳,隻得主動詢問:“諸位,可想出禦寇之策,是戰是談,總得有個章法。”
    “下官實在想不出海寇屯於城外是何意,賊寇這般有恃無恐,恐怕所圖非小。”濟州縣監道。
    樸正泰沉聲道:“若如此,隻有一戰,崔判官,你可有禦寇勝算?”
    崔直推脫道:“海寇來勢洶洶,城內兵力不足,需從長計議,為今之計,還是得盡快向全羅道兵使救援。”
    一官員話有所指的說道:“如今水寨戰船悉數被毀,哪還有船出海,再者,海寇船隻一直在近海逡巡,恐難突出重圍。”
    在場眾人十分清楚,濟州水戰所的將領是崔判官的遠親,這話明顯是指崔判官用人不當,作戰不力。
    不待崔直反駁,樸正泰率先開口勸道:“此危機關頭,諸位當同心協力,齊心禦敵!”
    濟州牧使接話道:“樸大人所言極是,下官認為,眼下局麵應當先遣人與海寇接觸,若能以全島物力結海寇之歡心,請寇自退,我等也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所謂不必要的麻煩,自然是朝廷追責。牧使此言一出,眾官員瞬間統一意見,全部同意與海寇虛與委蛇。
    崔直聽到文官們的懦弱之言,氣得想罵西八。
    散議後,他快步返回自己的官邸,立即找來了水戰所統領崔任勇密謀。
    “讓你找的船,可準備好了?”崔直急切問道。
    “回稟大人,船隻已準備妥當,隨時可以出海,隻是……”崔任勇支吾道。
    “隻是什麽?”崔直不悅道。
    崔任勇壯著膽子問:“隻是此般籌備,大人難道是認為濟州城守不住?”
    崔直反問:“我隻問你,與海寇一戰,你覺得這群海寇戰力如何?”
    “海寇船堅炮利,水戰所戰船難堪一戰!”崔任勇回想起昨日海戰的一幕,心有餘悸道。
    崔直一臉恨鐵不成鋼的神情道:“如今海寇屯於城外,以逸待勞,憑借犀利火器,不斷消耗我島上各屯戍援兵,這哪裏是海寇的行徑,分明是另有所圖,我看這濟州城早晚要丟。可笑城裏的文官們還寄希望結好海寇,待寇自離,哪有誓死守城的決心。”
    崔任勇難舍道:“可大人,我等家中妻小還在城中。”
    崔直拍了拍崔任勇的肩,勸慰道:“大丈夫何患無妻,隻要我們能安全返回全羅道,用不了多久,朝廷必然會興兵討寇,屆時,我二人就有大展宏圖的機會。”
    崔直這番引誘,崔任勇一狠心一跺腳,終於下定了決心。
    ~~
    濟州城外,先遣隊一連擊退了數次屯戍援兵的來犯,在受到教訓後,援兵們也玩起了‘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的把戲,遠遠在外圍休整,不做輕舉妄動。
    見圍點打援這招不起作用,大蝦懶得再做糾纏,開始謀劃攻城事宜。
    這日,大蝦在查看濟州島全島地圖時,陸戰營第一連連長許鬆跑來向他報喜。
    許鬆興奮道:“司令,抓得俘虜全部審訊完了,你猜怎麽著?”
    大蝦罵道:“行了,你他娘別在我麵前賣關子,有屁快放!”
    “俘虜裏有幾個會講漢話的漢人,他們自稱是陳友諒、明玉珍的子孫。”
    “就這些?這和我交給你的差事有什麽關係?”
    “您讓我打聽島上有沒有耽羅星主的子孫,我從他們口中了解道,距離此地不遠有一處牧場,據說有一戶牧奴自稱是當年星主高臣傑的遠支血脈。”
    曆史上,洪武二十年(公元1388年)四月,高麗遣典醫副正李行、大護軍陳汝義帶星主高臣傑的兒子高鳳禮回到高麗,濟州島上至此就無耽羅王室。
    大蝦可不在乎星主的遠支血脈是真是假,他隻要一個由頭就行:“此事當真?”
    許鬆咧嘴一笑:“司令,我哪敢向你尋開心!”
    “不錯,今晚你帶著俘虜,去把那個星主後裔給我請來!”大蝦吩咐道。
    許鬆剛領命離開,勤務兵走到帳中向大蝦匯報:“濟州城裏派出使者,請求與司令一見。”
    大蝦問:“說了是何目的沒有?”
    勤務兵答道:“沒講,不過帶來了許多禮品。”
    想必是來討價還價,打發人離開的。大蝦心想著,沉思了片刻,說道:“去把他帶進來!”
    說完,大蝦將折疊桌上的地圖收起。
    沒過多時,勤務兵帶著一個身穿雜色圓領袍,頭戴硬角烏紗帽的朝鮮官員走進帳內,在兩人身後,還跟著隨先遣隊行動的韓語翻譯官。
    朝鮮官員走至大蝦身前,一揖後,結結巴巴道:“在下……奉濟州觀察使之命,特來與閣下相商,不知閣下如何才肯罷戰離開?”
    大蝦麵色古井無波的說道:“這要看你們開得出怎樣的條件?”
    朝鮮官員一路行來,見賊穴肅然一片,紀律嚴謹,不似海寇的作風。又見賊人交流說得是古怪的漢話,有些像明人,但體態、神情、服飾等方麵卻和明人差異極大,著實讓他迷糊。
    朝鮮官員道:“濟州雖不富,但錢糧牛馬總還是有一些的,閣下隻管說一個數,我等定會想辦法滿足。”
    “我此番前來,可不是為了區區的錢糧牛馬,而是為了這個。”大蝦指了指腳下的土地,“你回去與你家大人說清,若主動開城投降,我可保證眾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若頑抗到底,後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