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9章 漢編年史(上)
字數:4546 加入書籤
東漢末年,農業生產出現嚴重的土地兼並現象,直接導致地方豪強勢力的崛起。
由於朝廷政治黑暗,十常侍橫行朝野,對地方的控製越加衰弱。
土地兼並問題日益惡化,百姓飽受此現象的苦果,又接連遭受天災與瘟疫的雙重打擊。
於是,他們紛紛起來造反,發動大規模的叛亂,最著名的就是黃巾之亂。
時代的動蕩不安也使地方豪強有了崛起的機會,他們一開始靠著自己的財力組織自己的武裝軍隊保衛家園,後來就逐漸演變成擁有兵馬的諸侯。
比如曹操、袁紹等人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嶄露頭角,朝廷由於不修政事,對於這樣的情況也是無能為力,反而需要依靠他們來維持地方穩定。
等到地方豪強發展到後期,又逐漸分化為了士族與寒門——兩大陣營。
其中,士族在土地與權勢方麵占有絕對的優勢,也因此擁有壟斷政府高層的實力,從而形成了三國兩晉時期特殊的士族政治。
除了嚴重的土地兼並問題是造成地方豪強興起的誘因之外,刺史製度的變動,則是造成群雄割據的主要原因。
刺史製度源自於西漢武帝時期,本意是用等級低的官員監察等級高的官員,以達到製衡的目的(以六條問事製衡官員)。
盡管刺史的權力越來越大,但始終沒有統領一州的法定權力和公信度。
不過到了東漢靈帝時,他接受劉焉的建議,從而將各州刺史改稱州牧。
於是,刺史成為地方的官員,從原本的中央和郡、縣之間加入州一級,成為中央、州、郡、縣的四級行政結構。
州牧位居郡太守之上,掌握一州的軍政大權,成為了實際上的封疆大吏。
這樣的情況持續的結果,使得各個州牧紛紛利用天下大亂的機會,名正言順地在地方形成割據勢力。
而那些未被改為州牧的刺史和郡守,也趁機擴大權利和武裝力量,還有人在戰亂中自封為州牧和刺史。
如此一來,等於是宣告東漢政府的實質統治力已經名存實亡。
……………
公元184年,太平道首領——張角及兄弟張梁、張寶率信徒發起民變,史稱“黃巾之亂”。
起義軍迅速發展到數百萬追隨者,從而引起全國性的戰亂,一度席卷了半個天下。
於是,漢靈帝派皇甫嵩、盧植及朱儁率領中央軍進行鎮壓,又令地方州郡政府和豪強地主招募軍隊進行協助。
最後,黃巾軍的主力雖然很快被擊潰,但是餘部仍然散布各地。
隨著各地山賊土匪陸續出現,漢朝的中央軍精疲力竭,朝廷逐漸失去對地方的掌控。
公元188年,漢靈帝采納劉焉的建議,將負責監察各郡的刺史賦予兼有地方軍政權力,以加強對各州郡的控管。
不僅如此,還將部分刺史升為州牧,由劉姓宗室擔任。
這一措施使得“州”正式成為一級行政區,雖然有利於鎮壓各地叛亂,但當朝廷發生內亂後,掌握地方權力的州牧及刺史紛紛割據一方,不再受到朝廷的節製。
例如,益州牧—劉焉割據巴蜀,借由五鬥米道首領—張魯占領漢中,從而切斷與朝廷的關係。
東漢為解決黃巾之亂而製定的州牧製度,在朝廷的不斷衰弱下,反而開啟了群雄割據的局麵。
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戚宦之爭又起。
宦官蹇碩等意圖殺害外戚大將軍—何進,改立太子劉辯之弟陳留王—劉協。
漢少帝—劉辯順利繼立後,何進又與袁紹等士大夫企圖去除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以及其他宦官。
何進還令涼州董卓、並州丁原帶兵增援,結果宦官們卻先發製人,在董卓軍到達洛陽前殺死何進。
而袁紹則以“為何進報仇為名”,率軍入宮,殺死十常侍等宦官二千餘人。
雖然困擾東漢上百年的外戚與宦官之爭就此終結,但也方便了率軍入都城的董卓順勢奪取朝政大權,“董卓之亂”至此開始。
當時,劉協隻有九歲,比少帝還小整整五歲。
董卓大為歡喜,認為劉協要比劉辯強得多,而且又因他是董太後親自撫養的與自己更為親近。
於是,董卓便有了罷黜劉辯、擁立劉協的念頭,以方便他掌控朝政。
董卓把少帝奉迎至皇宮後,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幹預整個東漢中央政權。
公元190年,東郡太守—橋瑁詐稱以京師三公之名向各地發檄文——陳述董卓的惡行,聯絡各地州牧、刺史及太守共同討伐董卓,期間共有十一路地方軍隊加入。
群雄並起,共推袁紹為盟主,史稱“關東聯軍”。
董卓為避其鋒芒,於是挾持漢獻帝、強遷居民,遷都到長安,並火燒舊都洛陽。
期間,關東聯軍隻有劉淵、孫堅、曹操真正出兵與董卓對戰,但因持久力不足而退兵。
關東軍也隨之解散,此後群雄紛紛割據一方,互相攻擊。
董卓遷都後,自封為太師,繼續掌控朝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彼時,天下十三州各有統治者,從東到西、從北到南分別為
幽州牧—劉虞;
冀州刺史—韓馥;
並州牧—劉淵;
青州刺史—孔融;
兗州牧—劉岱;
司隸—董卓;
涼州刺史—馬騰;
徐州刺史—陶謙;
豫州刺史—孔伷;
揚州牧—劉繇;
荊州牧—劉表;
益州牧—劉焉;
交州刺史—士燮。
此後,各路諸侯之間相互攻伐,天下因此戰亂不休。
右北平太守—公孫瓚殺州牧劉虞,奪取幽州;
渤海太守—袁紹用計逼走韓馥,奪取冀州,繼而引發袁紹、公孫瓚之間對河北長達數年的爭奪。
青州發生第二次黃巾之亂,逼走孔融;入寇兗州,殺害州牧劉岱。
之後,曹操受到兗州各地官員、士民的推舉,出任兗州牧,並一舉蕩平青州黃巾。
不久,徐州陶謙部將殺害曹操之父—曹嵩,曹操隨即發兵攻打徐州,第一次徐州之戰爆發。
結果,兗州各地官員因不滿曹操在徐州的殘暴行為,於是又迎呂布入兗州。
曹操隨即回師,與呂布爭奪兗州,曆時一年的爭奪才艱難取勝。
之後,呂布敗走徐州,得到徐州陶謙的收留,並暫時屯兵於小沛,以幫助陶謙抵禦曹操。
與此同時,原先占據南陽的袁術被荊州劉表聯合張濟趕出南陽,迫使袁術逃至豫州一代。
袁術又殺豫州孔伷,並派遣大將孫策攻打揚州,企圖消滅揚州劉繇。
之後,公孫瓚、陶謙、袁術三方組成攻守同盟,以袁術為盟主。
為與之抗衡,袁紹、曹操、劉表也隨即組成同盟,以袁紹為盟主。
之後數年,兩方開啟了曆時四年的拉鋸戰,天下幾乎陷入到分裂的局麵。
喜歡血之孫吳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血之孫吳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