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三藩族裔

字數:3931   加入書籤

A+A-


    “九歲?”許緯辰非常驚訝,“那就是說,這個孩子是三藩之亂爆發前夜才出生的?”

    “是啊,據內務府的檔案記載,這個孩子出生不到三個月,吳三桂就在雲南舉兵了。”

    “行吧,先不管了。那和碩恪純公主呢,她還好吧?”

    “她就說不上好不好。現在住在皇城西南不遠處的公主府裏。康熙對這個姑姑還是照顧有加的,但老公和親生兒子全死了,一個人肯定生活愁苦,長夜漫漫無心睡眠……”

    許緯辰差點笑出來,不過還是忍住了,又問道:“那你打算怎麽處理?”

    “和碩恪純公主一個女人,沒什麽好多想的,吳世璠想把她接過去表演孝道,那就給他送去唄。倒是那個小孩子吳世珅,到底怎麽處理,我還沒想好。”

    “要我說,這個小孩子,倒是個好東西。”屏風後麵忽然響起了王鼎的聲音。

    “咦,你怎麽在屏風後麵躲著?”

    “怎麽能說躲著呢,說得我好像是個變態似的。”王鼎直擺手,“我剛才就坐在屏風後麵處理一批官員的文件,你們沒注意到我的存在罷了。”

    “什麽官員的文件?重要麽?”許緯辰問道。

    “就是一些在北直隸、山東、山西、河南四省當官的滿人,按照我們的命令,從任所回到京城聽候發落。我剛才就是簽發這些人的吏部行文,按照之前開會定下的方針,所有這些人都按原品級登記,然後革職回家等候發落。”

    “好啊。我看滿人裏麵,多少也會有些可用之人,可以慢慢甄別使用。”

    “那還是說那個吳世珅吧。鼎爺你又有什麽好主意?”薑承誌知道王鼎說話,必然是有什麽特別的觀點。

    王鼎點了點頭,清了清嗓子開始說:“咳咳。這個吳世珅,可以說是奇貨可居了。大家都知道和碩恪純公主是吳應熊的原配正室,吳世霖是她生的,吳世璠和吳世珅都是庶出,隻不過吳世璠年長,又在三藩之亂前回到了雲南,所以吳三桂最後把吳世璠立為了世孫。如今這個吳世珅,和吳世璠在身份上並無差別,隻要把他控製在我們手裏,就可以用來分化吳氏殘餘的黨羽。”

    “具體說說。”許緯辰顯然也來了興致。

    “吳世璠不是上表要求迎請嫡母嗎?我們先讓和碩恪純公主和吳世珅去南京覲見皇帝——這麽做合情合理吧——然後呢,清朝已經亡了,公主的身份顯然也就沒有了,皇帝肯定要下詔改封她為’楚王太妃’,讓吳世璠親自來南京迎請楚王太妃。隻要吳世璠人到了南京,那去留就由不得他了,若是他後悔不來,那就以不孝的名義下旨申飭,然後繼續催促他來南京。若是反複催促他還是不來,就把他的楚王爵位給奪了,改封給吳世珅。”

    “有道理啊,吳世璠上表要求迎請嫡母的時候,沒想到我們會這麽利用他的這個嫡母吧。”薑承誌馬上表示讚同。

    許緯辰略想了想,似乎有些擔心,問道:“嗯……那要是真的對吳世璠奪爵,會不會引起吳氏舊部的反抗?”

    “反抗肯定會有,但隻要吳世璠堅決不來南京,我們遲早要和他攤牌決裂。現在主動這麽做,反而好分化他的手下。吳世璠的幾個主要手下,郭壯圖是他的嶽父,鐵定站在他一邊,夏國相和方光琛就不一定,吳世琮甚至自己都有自立之心,如果我們另立吳世珅,這幾個人或許會倒戈,因為對他們來說,吳世璠和吳世珅沒有區別,但站隊成功可以給他們自己帶來利益。”

    “有道理。”這次許緯辰也覺得王鼎分析得很對,“那就按照這個方案辦。”

    “行,那我就批複了。”

    薑承誌說著,拿起筆來,剛要動筆,許緯辰忽然又說道:“唉,差點忘了。既然吳家有在京的親戚,那耿、尚兩家也有啊。”

    “對哦,耿精忠曾經自己說過,耿家還有兩個弟弟在京城。”薑承誌被許緯辰這麽一提醒,也想起來了,“耿家是入了漢軍旗的,內務府有記錄,你等我翻一翻。”

    薑承誌說著,從一堆文書裏找了一會兒,拿出來一張紙,看著說道:“耿精忠有兩個弟弟,叫作耿昭忠和耿聚忠,耿昭忠娶了貝子蘇布圖之女為妻,有一個兒子,耿聚忠娶安親王嶽樂之女和碩柔嘉公主為妻,有一女三子。搞笑的是,前一個是饒餘郡王阿巴泰的曾孫女,後一個卻是阿巴泰的孫女,兩兄弟娶了姑姪二人。”

    “嗨,滿人不講究這個,順治一個人還娶了姑姑又娶侄女呢。”王鼎滿不在乎地說道。

    “嘿嘿,你又內涵’我孝莊’了。”薑承誌這段時間處理內務府的事情,已經把清朝皇室的人際關係大致搞清楚了。

    “那尚氏呢?”許緯辰又問道。

    “尚氏的官員比較多,主要是尚家的人太能生,光尚可喜就有六十個子女。在京的尚氏族人有十幾人,其中地位最尊的,就是尚可喜的第七子尚之隆,娶了承澤親王碩塞之女和碩和順公主,不過隻生了四個女兒,沒有兒子。”

    “嗯……”許緯辰沉吟了一下,說道,“那不如這樣吧。三藩和清朝皇室的關係,其實極為密切,耿、尚兩家其實都算是清朝的外戚。不如你把這些人都召集在一起開個座談會,聽聽他們自己的意見,問問他們有什麽要求。那些子弟都是清廷恩蔭做官的,多半沒有什麽才能,清朝亡了,我估計他們以後找飯轍都困難。你就問問他們,願不願意聽大明朝廷差遣。”

    “好吧。”薑承誌覺得這事不難辦,一口答應了下來。

    京城的天氣逐漸變暖,關中前線的好消息不斷傳來:曾養性和張勇在漢中與馬寶、王屏藩激戰,曾養性陣斬王屏藩的大將吳之茂。馬寶因為戰場形勢不利,宣布接受朝廷招撫,王屏藩於是退往成都。

    劉國軒方麵也已經如期到達荊州,荊州守軍不戰而降。項紹寬和呂憲華一致認為,馬寶反正之後,王屏藩敗局已定,劉國軒進川助戰已經沒有必要,不如讓劉國軒繼續南下,前往常德。常德在洞庭湖以西,沅水入洞庭湖處。隻要占領了常德,就可以阻斷衡州的吳世璠和雲貴之間的聯絡,並且隨時可以從水路進軍貴州。

    陳永華帶領著數百人的官員隊伍,終於在三月中旬到達了京城。在軍機處的安排下,花了幾天時間,徹底接手了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主要朝廷衙門的工作。

    許緯辰和薑承誌詳盡地向陳永華介紹了軍機處對於京城的規劃,陳永華對大多數事情都非常滿意,唯獨不太理解為什麽還允許康熙和嬪妃繼續住在紫禁城中。

    許緯辰隻得向陳永華解釋,雖然清朝已經滅亡,但各處勢力還未完全收降,難保沒有人想劫持康熙再興清朝。京城之中,自然是以紫禁城的護衛最為嚴密,可保萬無一失。若是將康熙逐出紫禁城,無論安置在哪裏,都不能令人放心。

    陳永華對這個解釋還算滿意,但依然希望早日解決這個問題,因為亡國之君長期住在皇宮裏,總不是個事。而且,既然已經克複京師,那麽定永皇帝很快就要北上,難道到時候皇宮還能繼續被人占著?

    薑承誌便說,已經有了打算,將後宮所有的太妃嬪除孝莊之外,全部遷往城東北的通教寺居住。通教寺原是前明太監所建,順治年間改為尼姑庵,規模雖然不大,卻也幹淨整齊。另外,康熙嬪妃中沒有子女的,全部送還父母之家,與康熙再無關係。剩下的全部遷居西六宮,康熙本人也離開乾清宮,到慈寧宮與孝莊同住。這樣一來,整個後宮除了內西路,已經沒有其他人居住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