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回景福殿
字數:4169 加入書籤
洛陽上東門,一隊車騎緩緩走來,前麵是十餘名郎官開路,郎官後麵,是一輛五匹馬拉著的車駕,車蓋上繡著龍紋,一看就是一個王爺。
車駕旁邊,是一個身穿青色紗衣,頭戴高帽子,一把拂塵甩在左手臂彎的年輕太監。
馬車後麵,是十個騎著高頭大馬的侍衛,隻不過有些奇怪的是,這十個侍衛居然都沒有長胡須。
再後麵,是一輛鋼製馬車,馬車後麵,是九個宮女打扮的年輕女子,最後才是四個騎著馬的漢子。
這這個車隊後麵,是數十士兵,不過一看,就不是宮裏的郎官。
這群人,就是劉協回京的車駕了。
上東門前,白山四人看著高約五丈的城門,城頭上還有三層高的城門樓子,不由得發出一聲驚歎。
四周的人鄙夷的看了四人一眼,特別是後麵董重的隊伍,鄙夷的目光更甚,不少人還癟癟嘴。
好在上東門的城門侯是劉協安排在這裏的楚雲,隻是走過場的看了看劉協的車駕,就放行了。
要不,白山四人,還要在眾人鄙夷的目光之中,多呆一段時間。
進來城門,隊伍就到了永安裏,這是一片居民去,在這裏住的,大多都是在後宮做事的太監和宮女,所以,這裏的屋子也是修得不錯的,結果又引來洪七等人的驚歎,毫無例外,又收獲了一陣鄙夷。
永安宮在皇城之外,所以車隊直接到了宮門。
黃鬆的郎官部隊沒有允許,是不能入宮門的。所以,郎官部隊到了宮門,就自動的向兩邊分開,中間讓出一條大道。
劉協的車馬不停,直接進入永安宮。
好久沒會永安宮了,劉協看到這熟悉的門,熟悉的牆,熟悉的顏色,居然有種家的感覺。
驀然,劉協仿佛回到了記憶中的家,那青磚瓦房,慈祥的父母,站在門前,癡癡的望著自己。
“殿下,回來了。”一聲熟悉的聲音,隻不過不是來自過去的父母,而是來自這個世界上的另一個親近的人——頌芝。
“頌芝姑姑。”劉協眼圈一紅,眼淚就從眼圈裏麵滾下來。
頌芝是董太後的貼身宮女,也是董太後的陪嫁宮女,雖然伺候過孝仁皇帝幾次,可是一直沒有子嗣,因此把劉宏看成自己的孩子,對於劉宏的兒子,長期養在董太後身邊的劉協,自然就帶著一種對子孫的疼愛。
平時候或許感受不到,這分別了幾個月,劉協的感受特別深刻。
“殿下,太後還在屋裏等著呢。”頌芝有些哽噎的說道。
“嗯。”劉協點了點頭。
“春蘭,殿下還是住安昌殿,收拾好了,就過來。”頌芝對春蘭吩咐一聲,帶著劉協就去了景福殿。
景福殿前,董太後在殿門口來回的走動,突然看到劉協,緊走幾步,想要跑過來保住劉協,嚇得董太後身邊的太監和宮女都小心的圍過來,生怕董太後在台階上摔跤。
大漢朝的殿宇,都是有很高的台階的,稍不注意,就會從台階上摔下來。皇宮裏麵,每年因為走路不小心,在台階上摔跤的人,不算少數。
所以,董太後這急匆匆的下台階,把景福宮的宮女太監嚇得夠嗆。
“大母。”劉協快速跑過去,這邊潘穎和頌芝也嚇得大叫小心。
祖孫二人終於抱在一起,好久都沒有動彈。
良久,董太後才放開劉協,輕聲罵道:“你這個小祖宗,盡讓大母擔心。”
“大母,孫兒再也不走了,一直陪著大母。”劉協說道。
“哼,說得好聽,就不想建功立業了,聽說你還在碼頭上立了複興碑。”董太後說道。
董太後自然不相信劉協會守著自己,但是劉協此次回來,卻是鐵了心要守著董太後的,因為劉協知道,如果不把董太後看嚴實一點,董太後就會死在何進的手中。
至於複興碑的事情,劉協原本就是要向世人表示,自己立誌複興大漢,所以董太後知道也不足為奇。
二人回到景福殿,董太後拉著劉協,上下左右大量,嘴裏不斷的念叨著:“變黑了,長壯實了,長高了。”
“好像真的長高了。”頌芝在一旁搭腔。
“長沒長高,量一下不就知道了。”董太後生氣的說道,怪頌芝沒有眼力勁。
頌芝嗬嗬的笑著,去後麵拿出一根尺子,讓劉協站在尺子前,然後董太後和頌芝就在那兒爭論,是七尺二寸,還是七尺三寸。
七尺二寸?這倒有些出乎劉協的意外,曹操才七尺五寸,自己隻比曹操矮二三寸了。平時候與典韋許褚這種高大個在一起,劉協還不覺得,自己居然不知不覺的長這麽高了。
自己現在才八歲多,照這樣下去,自己長到八尺,甚至九尺應該沒問題。
呂布和越兮都是身高九尺,看來自己也不會比他們差多遠啊。
想著想著,劉協有些期望起來。
“太後,驃騎將軍董重和五官郎署的郎中黃鬆在門外求見。”宮門處的守衛進來報告。
董重和黃鬆是與劉協一起回來的,隻不過他們是臣子,不能隨意進後宮的,所以被攔在宮門外麵。
現在門吏來催,很顯然,這是二人等不及了。
“讓他們進來吧。”董太後想都沒想,張口就讓董重和黃鬆進來。
“且慢。”劉協叫住了門吏,轉頭對董太後說道:“大母,有件事協兒要告訴大母,國舅軍中很多奸細。”
“這是何意?”董太後認真的看著劉協。
“就是說,重要的事情不能告訴國舅,因為告訴國舅,就等於告訴了天下所有人。第二就是,國舅對他的這支軍隊,根本沒有控製力。關鍵的時候,這些士兵不會聽國舅的。”劉協認真的說道。
“這是協兒的感覺?還是有確切的證據。”
“沒有證據,但是隻要肯查,一定能查到。”劉協說道。
“沒有證據就別亂說。”董太後嗬斥了劉協一句,讓門吏把董重和黃鬆帶進來。
劉協有些無語,軍隊,是最強的國家機器,如果自己辛辛苦苦建設起來的軍隊,居然不聽自己的,那不是自己往自己的脖子上係絞索嗎?
可是,董太後根本不聽,自己有什麽辦法呢,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隨著甲葉碰撞的聲音傳來,董重和黃鬆一起走進大殿,給董太後行禮過後,各自取出一本奏章,遞給董太後。
頌芝上前,接過奏章,先看了董重的奏章,沒什麽興致,順手放在一邊。拿起黃鬆的奏章,董太後仔細的看起來,好久才放下奏章,看著黃鬆。
“居然打了這麽多仗,郎官也損失這麽大,辛苦你們了。”
劉協知道,黃鬆的奏章之中,把幾次大戰的經過都寫清楚了,而且把沒有回來的郎官,全部報成戰死,這樣,他們的家屬就不用被俘逃兵的罪責,而且還能拿到一定的撫恤。
這些都是劉協與黃鬆商量好的,目的當然是讓在封丘的郎官們,都安心的生活下去。
“你們先去給皇太後和皇上報告吧,明日哀家再與朝臣們商量,如何獎賞你們。協兒回來了,也去給皇太後和皇上稟告一聲。”董太後說著,就讓董重和黃鬆下去了。